珠江三角洲大气有机硫酸酯和有机硝酸酯初步研究
【图文】:
图 1.1 大气颗粒物来源(引自 Andreae et al., 2007)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呼吸系统发病率、心血管发病率、死亡率等与长期或短期暴漏于PM2.5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Dockery et al., 1993; Pope et al.,1995)。研究表明,长暴露于 PM2.5时,PM2.5浓度每增加 10 μg m-3,全因死亡率增加 6%、心肺病死亡率增加 9%、肺癌死亡率增加 8%。美国癌症协会(ACS)对美国 151 个城市 50 多万年龄超过 30 岁的成年人进行了为期 8 年的研究,发现PM2.5的浓度每增加10 μg m-3,死亡率增加6.8% (Pope et al., 1995)。另一方面,杨伯翰大学对美国 51 个大都市 211 县 1980-1990 年间细粒子对人群寿命的影响发现,PM2.5的浓度每降低10 μg m-3,人的寿命平均延长0.61年 (Pope et al., 2009)。此外,大量关于气溶胶中大量的有害组分(如多环芳烃、极性有机物、重金属、)也会严重损害人类身体健康(Armstrong et al., 2004; Lippmann and Chen, 2009;Schwarze et al., 2006)。大气颗粒物对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具有散射、吸收和反射作用,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甚至造成灰霾 (De Gouw and Jimenez, 2009; Zhuang et al., 2014)。
第一章 绪论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开展——“印度洋试验(INDOEX)”时,在印度洋、南亚、东南亚 和中国南部的上空,,发现了厚度约 3 公里的棕色云团,面积相当于美国陆地面积大小,遂将其命名为“亚洲棕色云团”(Asian Brown Clouds, ABC),后改名为“大气棕色云(Atmospheric Brown Clouds)” (Gustafsson et al., 2009)。这种棕色云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灰霾”。2013 年 1 月底,中国广大城市群地区遭遇了严重的细粒子污染,大部分时间74个主要城市PM2.5均超过日均值标准75μgm-3,最严重时高到 10 μg m-3(He et al.,2014; Liu et al., 2013b)。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俊平,齐美富;微生物对脱除煤中有机硫的研究[J];江西化工;2004年02期
2 郭汉贤;;造气操作与有机硫含量的关系[J];山西化工;1981年02期
3 秦济华;;合成氨系统有机硫测定及脱除[J];河南化工;1987年04期
4 余江滨;参照镜煤反射率用电子探针测定煤中有机硫[J];岩矿测试;1989年03期
5 颜维龙;;变换气有机硫测定方法改进[J];山西化工;1990年02期
6 井文杰;巨文军;翁薇;张航;王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有机硫含量的测定[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2年06期
7 熊勋民,伍寿宗;毛细管—铂黑低温转化法测定煤气中有机硫[J];湖南化工;1978年03期
8 兰尔斯;大卫;米切尔;徐启中;;沉积物、土壤和水中有机硫和无机硫组份分析[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85年02期
9 田荫怀,张建华;用物理-化学混合溶剂选择性脱除硫化氢与有机硫[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0年01期
10 B.B.Majchrowicz;李晓东;;用程序升温还原法表征煤中的有机硫官能团[J];煤炭转化;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绍清;唐跃刚;;煤中有机硫及其在液化中的作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唐跃刚;李薇薇;任德贻;雷加锦;张会勇;;中国煤中有机硫的结构及其成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宋宝安;胡德禹;赵豫;马培舰;;含唑杂环的有机硫代磷酰胺衍生物合成与生物活性[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陈劲松;;变换工艺新进展[A];第1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米杰;任军;王建成;鲍卫仁;谢克昌;;超声波和微波联合氧化脱除煤中有机硫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全昌;有机硫农药废水排放国标将出台[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章珂;秋天吃洋葱 营养又防病[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伟;分子氧氧化法深度脱除燃油中有机硫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杜传梅;煤中有机硫脱除机理的密度泛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3 蔡川川;高有机硫炼焦煤对微波响应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4 何全甫;珠江三角洲大气有机硫酸酯和有机硝酸酯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5年
5 朱文帅;离子液体中钨钼配合物催化氧化脱除燃油中有机硫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露;焦煤中有机硫分布的快速溶剂萃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2 宋佳;基于量子化学理论的煤中有机硫热解机理[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3 杨绪甲;高酸性天然气中有机硫脱除技术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4 胡万林;改进合成氨工艺减少原料气有机硫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1年
5 郭秋扬;碳四烯烃中有机硫脱除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素娟;脱有机硫微生物的菌种选育、菌株脱硫条件的优化及其脱硫机理的初步探讨[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7 汪朋;高硫炼焦煤有机硫微波脱硫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8 许慎艳;UDS溶剂吸收脱除焦化干气和天然气中有机硫效果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温崇荣;川东北高含硫天然气脱硫净化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崔才喜;正丙醇脱煤中有机硫的机理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04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04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