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小流域水环境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8 19:14

  本文关键词:小流域水环境系统运行特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从流域层次的水环境污染控制出发,依据水环境系统基础理论,通过选取流江河渠县段进行水环境系统运行特性研究。论文在调查小流域水环境的自然环境概况、水系空间结构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将流域水环境系统进行概化,分析小流域水环境系统的系统结构,并确定水质响应区域为270km2,河道长度为49.5km。基于流江河渠县段的基本概况,依据渠县多年水文资料及流江河流域水系空间结构,将研究区域划分为13段,选取降雨期(p=5、p=2)和非降雨期作为典型研究工况,研究水动力运行特性。通过计算参数矩阵分析可知:p=5时河道最终输出流量为585.42m3/s,p=2时河道最终输出流量为32184m3/s,且两个工况下各断面流量处于均匀变化状态,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非降雨河道流量基本无变化。降雨期的流速均比非降雨期的流速大,但降雨期和非降雨期流速均呈现出先递增再逐渐降低的趋势,且该变化趋势与坡度的变化趋势相符。结合污染源分布现状和水动力特性,研究水环境耗氧污染物的降解过程及氧输送特征。建立合理的水质响应预测模型,基于最优化分析,计算3个水力工况下的各个断面的水质运行参数值,降雨期p=5时,k1值范围为:0.16~0.33/d;kN值范围为:0.12~0.30/d;k2值范围为:0.24~0.39/d。降雨期p=2时,k1值范围为:0.13~0.29/d;kN值范围为:0.09~0.25/d;k2值范围为:0.22-0.36/d。非降雨期,k1值范围为:0.09-0.27/d;kN值范围为:0.07-0.23/d;k2值范围为:0.19-0.32/d。从3个数据整体趋势来看,k1.p=5>k1,p=2>k1.非降雨期;kN,p=5>kN,p=2>kN.非降雨期;k2,p=5>k2,p=2>k2非降雨期。结合水质变化参数计算结果,分析研究区域水环境水质,通过分析得出:降雨期比非降雨期河流自净能力强,综合衰减系数大,河流复氧能力较强;各断面的溶解氧浓度均能满足河中鱼类存活最低需氧量的要求。在有污染物入河的条件下,P=5工况期间,断面5之后的河段水质不能满足河中鱼类存活最低需氧量(5mg/L)要求,最终断面的输出溶解氧浓度为274mg/L;p=2工况期间,断面4之后的河段溶解氧含量已低于5mg/L,断面10之后的河段溶解氧浓度陡降,至断面12处溶解氧含量逼近于0;非降雨期,断面2之后的河段溶解氧含量已低于5mg/L,至断面11处溶解氧含量逼近于0,说明降雨期由于地表径流汇入河流,河流流量增大,导致河流径污比增大,这有利于污染物的混合稀释,自净程度相对较快,但结合无污染物入河情况下溶解氧含量分布情况可知,在有污染污染物入河时候,降雨强度较小时,河流稀释和自净能力也不足以降解入河污染物。此外,非降雨期河流流量小、流速小的情况下,河道自净能力严重不足,出现长距离黑臭河段。根据3个工况下水质运行结论,建议采取污染源治理、人工复氧及水体涵养林等措施。
【关键词】:小流域 水环境系统 运行工况 水质预测 特性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1章 绪论12-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4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8
  • 1.2.1 小流域研究现状14-15
  • 1.2.2 水环境容量的研究现状15
  • 1.2.3 水质评价及预测的研究现状15-16
  • 1.2.4 水污染负荷的分配模式研究现状16-18
  •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18-20
  • 1.3.1 研究目的18
  • 1.3.2 研究内容18
  • 1.3.3 技术路线18-20
  • 第2章 小流域水环境系统基础理论20-31
  • 2.1 小流域水环境系统20-22
  • 2.1.1 小流域20
  • 2.1.2 小流域水环境系统结构20-21
  • 2.1.3 小流域水环境系统的概化21-22
  • 2.2 小流域形状特征22-24
  • 2.3 小流域水环境系统运行特征24-31
  • 2.3.1 小流域水环境系统水力运行特征24-26
  • 2.3.2 小流域水环境系统耗氧及复氧特征26-31
  • 第3章 流江河渠县段概况31-43
  • 3.1 自然地理概况31-33
  • 3.1.1 地理位置31-32
  • 3.1.2 气候特征32
  • 3.1.3 水文地质32-33
  • 3.2 流域水系概况33-35
  • 3.2.1 流域水系结构33-35
  • 3.2.2 汇水区域地形地貌特征35
  • 3.2.3 河道水动力特征35
  • 3.3 水环境系统结构35-38
  • 3.4 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38-43
  • 3.4.1 流域污染源调查38-41
  • 3.4.2 污染负荷统计41-42
  • 3.4.3 水环境水质分布特征42-43
  • 第4章 流江河渠县段水环境系统运行特性分析43-68
  • 4.1 水环境水力工况分析43-47
  • 4.1.1 降雨期43-46
  • 4.1.2 非降雨期46-47
  • 4.2 水环境耗氧与复氧工况分析47-60
  • 4.2.1 水环境系统水质变化特征参数的分析47-55
  • 4.2.2 计算边界条件的确定55-56
  • 4.2.3 水质参数率定56-60
  • 4.2.4 计算成果分析60
  • 4.3 流域水环境系统特性分析60-65
  • 4.3.1 水力特性分析60-63
  • 4.3.2 水环境水质分析63-65
  • 4.4 小流域水环境问题控制措施65-68
  • 结论与建议68-71
  • 结论68-69
  • 建议69-71
  • 致谢71-72
  • 参考文献72-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民;加强领导 狠抓落实 持续不断地推进小流域治理与开发[J];山西水利;2000年05期

2 范堆相;抓机遇 理思路 出办法 快速推进全省小流域治理开发[J];山西水利;2000年05期

3 张江汀;;让红色老区绿起来 富起来——关于建设山西红色小流域的思考[J];山西水利;2012年04期

4 葛茂杭;刍议小流域治理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海河水利;2004年05期

5 ;与时俱进 拓宽领域 不断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07年09期

6 段海侠;李靖;;莫古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效益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7 何敏;;成都市小流域水环境治理模式和经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年02期

8 杨进怀;;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工作是建设美丽首都的重要抓手[J];中国水利;2013年02期

9 周志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探究[J];学习月刊;2013年04期

10 凌魁;;户包治理小流域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新生事物[J];豫西农专学报;198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信宝;;小流域治理规划与社会进步[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郝建;于新存;魏敬民;;枣庄市山亭区砂石山小流域治理模式[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宋凤斌;王燕;;半山区小流域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研究——以吉林省柳河县圣水镇崔家街小流域为例[A];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5年

4 杨斌;;瑞金市以小流域治理推进新农村建设[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谭晓东;;浅谈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全球气候变暖特殊时期小流域治理[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C];2008年

6 黄锋;;建改封造退 治理小流域[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C];2008年

7 石健;孙艳红;;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C];2008年

8 马为民;白鹤岭;;景观旅游型小流域建设技术[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马志尊;凌峰;;五个典型小流域的治理模式[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文银;王志坚;;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永熙邋通讯员 粤水婷;治理山区小流域刻不容缓[N];广州日报;2007年

2 特派记者 王付友;大力支持小流域治理[N];吉林日报;2008年

3 兰伟杰 曹小佳;3年完成小流域治理[N];中国环境报;2009年

4 记者 陈张 通讯员 顾丹;我市完成7个小流域治理项目[N];桂林日报;2010年

5 凤城市老城社区 于子范;加大小流域治理步伐[N];丹东日报;2010年

6 夏娟;夹江县政协调研规划重点小流域治理[N];四川政协报;2011年

7 兴县水利水保局 马秀清;论“治理大户”在小流域治理中的作用[N];吕梁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邹海林;小流域治理新模式给毛沟带来生机[N];甘肃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孙爱霞;小流域治理守护“中华水塔”[N];中国水利报;2014年

10 通讯员 文建国;我州中小河流及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快速推进[N];大理日报(汉);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敬东;北京蛇鱼川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王学雄;参与式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调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3 周淑梅;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尺度小流域次降雨水文过程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4 刘泉;汉江中游小流域水土—养分流失过程与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5 王疆霞;陕南土石山区小流域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姜娜;陕北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生态需水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周江红;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现代化管理模式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8 李勉;小流域侵蚀速率与产沙关系的~(137)Cs、~(210)Pb_(ex)示踪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9 王晓燕;黄土高原不同空间尺度森林植被对径流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建梅;川中丘陵区小流域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白静;基于AnnAGNPS模型的小流域土地利用最佳管理措施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3 李玲;山东药乡小流域东沟集水区降雨与产流特征[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4 王一之;房山区平原小流域生态清洁治理规划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余啸林;小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6 钟宗莲;小流域水环境系统运行特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张建东;参与式小流域治理管理研究及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水锋;苏南丘陵区典型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9 康烨;农户满意度对参与式小流域治理的影响评估[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10 李新虎;山区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小流域水环境系统运行特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2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6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