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污泥基活性炭制备及除污染效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磁性污泥基活性炭制备及除污染效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污泥基活性炭(SAC)具有良好的除污染效能,但是由于其常为粉末状,难以回收利用,限制了其推广应用。本课题采用浸渍法以硝酸铁为磁源制备了磁性污泥基活性炭(MSAC),考察了其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和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中微量药物——布洛芬(IBP)的效能,重点对MSAC吸附Pb(Ⅱ)、Cu(Ⅱ)过程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以及MSAC催化臭氧氧化去除IBP的影响因素和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液浓度对MSAC吸附去除Pb(Ⅱ)、Cu(Ⅱ)有显著影响。四种MSAC对Pb(Ⅱ)的平衡吸附量均高于SAC,MSAC对Pb(Ⅱ)的平衡吸附量最低为23.73 mg/g;MSAC对Cu(Ⅱ)则表现出不同的吸附规律,即较低的浸渍液浓度有利于提高MSAC对Cu(Ⅱ)的平衡吸附量,当吸附反应时间为24 h时,MSAC对Cu(Ⅱ)的平衡吸附量达到最高为13.49 mg/g,高于SAC对Cu(Ⅱ)的平衡吸附量(9.17 mg/g)。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能够更好的拟合吸附结果,化学吸附是整个吸附反应的限制过程。MSAC催化臭氧氧化去除IBP实验结果表明,赋磁会影响SAC的催化活性,当浸渍液浓度不低于2.5 mol/L时,MSAC催化臭氧氧化对IBP的去除率高于SAC催化臭氧氧化。为了提高MSAC的催化活性,在MSAC制备过程中掺杂了过渡金属(Mn、Cu、Co、Ni),并控制硝酸铁和过渡金属的掺杂比例。结果表明,掺杂Mn和Co的MSAC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相同掺杂比例下,Mn掺杂的MSAC在反应初期具有更高的IBP去除率,当铁与掺杂过渡金属摩尔比为2:1、IBP初始浓度为600.0 μg/L、臭氧浓度为1.0 mg/L、催化剂投量为50.0 mg/L时,反应开始1.0min后,Mn掺杂的MSAC (MSAC-Mn2)对IBP的去除率比Co掺杂的MSAC高约10%。MSAC-Mn2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其比饱和磁化强度为3.12 emu/g,具有良好的磁分离性能;在催化剂表面可能存在Fe(Ⅲ)/Fe(Ⅱ)和Mn(Ⅲ)/Mn(Ⅱ)氧化还原电对,从而提高其催化活性。溶液pH值、臭氧和MSAC投量对IBP的去除率有较大的影响,溶液pH 7~8、臭氧投量1.0mg/L、MSAC投量50.0 mg/L是较为理想的反应运行参数。叔丁醇的抑制实验和反应体系中活性物种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在反应初期阶段IBP的快速去除是羟基自由基(·OH)在起主要作用,并且H202在·OH产生过程是重要的中间产物。通过对比不同改性MSAC催化臭氧氧化去除IBP的效能,得出MSAC表面碱性官能团和金属矿物组成是其主要的反应活性位点。
【关键词】:磁性污泥基活性炭 吸附 催化臭氧氧化 重金属 布洛芬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0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10-11
- 1.1.1 课题来源10
- 1.1.2 课题研究背景10-11
- 1.2 污泥基活性炭研究现状11-14
- 1.2.1 污泥基活性炭吸附去除有机物的研究现状11-12
- 1.2.2 污泥基活性炭吸附去除重金属的研究现状12-13
- 1.2.3 污泥基活性炭在催化氧化过程中的研究现状13-14
- 1.3 负载型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工艺研究现状14-15
- 1.4 磁性活性炭研究现状15-17
- 1.4.1 磁性活性炭制备概述15-16
- 1.4.2 磁性活性炭的研究现状16-17
- 1.5 磁性污泥基活性炭研究的必要性17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7-20
-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17
- 1.6.2 研究内容17-19
- 1.6.3 技术路线19-20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0-26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20-21
- 2.1.1 实验试剂20-21
- 2.1.2 试验仪器21
- 2.2 实验方法21-26
- 2.2.1 磁性污泥基活性炭制备方法21-22
- 2.2.2 磁性污泥活性炭吸附水中重金属实验方法22
- 2.2.3 磁性污泥基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实验方法22-23
- 2.2.4 磁性污泥基活性炭稳定性和重复利用实验方法23
- 2.2.5 水中IBP分析方法23
- 2.2.6 水中溶解性臭氧分析方法23-24
- 2.2.7 磁性污泥基活性炭表征方法24
- 2.2.8 MSAC催化臭氧氧化体系中活性物种测定方法24-26
- 3 MSAC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的效能与动力学研究26-32
- 3.1 MSAC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的效能研究26-27
- 3.2 MSAC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的动力学研究27-29
- 3.3 MSAC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的吸附等温线29-31
- 3.4 本章小结31-32
- 4 MSAC催化臭氧氧化去除IBP效能与结构表征32-50
- 4.1 MSAC催化臭氧氧化去除IBP的效能32-33
- 4.2 过渡金属掺杂MSAC催化臭氧氧化去除IBP的效能33-34
- 4.3 MSAC-Mn2结构表征34-38
- 4.3.1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34-35
- 4.3.2 XRD图谱分析35-36
- 4.3.3 XPS元素分析36-37
- 4.3.4 磁性分析37-38
- 4.4 MSAC催化臭氧氧化去除IBP的影响因素38-45
- 4.4.1 pH对IBP去除效能的影响38-39
- 4.4.2 臭氧投量对IBP去除效能的影响39-41
- 4.4.3 催化剂投量对IBP去除效能的影响41-42
- 4.4.4 反应物初始浓度对IBP去除效能的影响42-43
- 4.4.5 MSAC的稳定性与重复利用性研究43-45
- 4.5 MSAC催化臭氧氧化去除IBP的反应机制45-48
- 4.5.1 叔丁醇对MSAC催化臭氧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45-46
- 4.5.2 MSAC催化臭氧氧化体系中活性物种的测定46-47
- 4.5.3 改性MSAC催化臭氧氧化去除IBP的效能47-48
- 4.6 本章小结48-50
- 5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9
- 个人简介59-60
- 导师简介60-61
- 获得成果清单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飞芳,Yediler Ayfer,张青,梁鑫淼,Kettrup Antonius;臭氧氧化活性染料及其降解产物毒性研究[J];精细化工;2003年11期
2 张涛,马军,陈忠林,齐虹,郭瑾;有机酸在金属氧化物上的吸附对催化臭氧氧化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5年05期
3 陈忠林;齐飞;徐冰冰;沈吉敏;贲岳;叶苗苗;;γ-Al_2O_3催化臭氧氧化水中嗅味物质机理探讨[J];环境科学;2007年03期
4 齐飞;陈忠林;徐冰冰;焦中志;;氧化铝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中痕量嗅味物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5 武琳;杨宏伟;杨少霞;吕淼;成文;;催化臭氧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的生成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8期
6 周作明;方俊辉;荆国华;;铁及铁铜氧化物对臭氧氧化酸性红B的催化效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7 吴培基,白凤莲,陈尚贤;光导热塑全息片热塑层的臭氧氧化[J];自然杂志;1981年07期
8 唐传祥;;臭氧氧化工艺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J];化工给排水设计;1993年02期
9 宋鑫;任立人;孙春宝;任洪强;;臭氧氧化6-APA制药厂生化处理出水的特性及动力学[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10 郑明锋;尤民生;顾晓军;龚雪梅;;臭氧氧化水中多菌灵的动力学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霞;张琳;肖玫;吴峰;邓南圣;;水溶液中几种雌激素的臭氧氧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初里冰;邢新会;黄佳琦;戴一阳;孙旭林;本杰明;;微米气泡强化臭氧氧化作用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3 吕玉娟;刘芳;傅浩;张道斌;张晖;;超声强化臭氧氧化橙黄Ⅱ染料废水的脱色效能[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修恒;陈晖;詹炳炎;周江桥;祝恒成;陈志远;;臭氧氧化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周江桥;邱涛;陈晖;陈志远;祝恒成;葛名欢;胡云飞;刘修恒;;臭氧氧化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惠小芸;隋倩;黄俊;邓述波;余刚;;水质条件对臭氧氧化氯贝酸的影响[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齐飞;陈忠林;隋平;张立秋;马军;;γ-Al_2O_3催化臭氧氧化水中臭味物质MIB效能研究[A];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第一届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庚波;;臭氧氧化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A];’2004全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4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翟长健;王珊;孙少龙;;“臭氧氧化+A_NO_N+MBR”工艺处理某制药废水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魁晓;李鑫玮;邢旭;甘一萍;;混凝沉淀砂滤出水臭氧氧化研究[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叶平生 通讯员 徐桂林 蒋明 王鹏翔;明年起压缩站不再有臭味[N];广州日报;2004年
2 文金品;广州垃圾压缩站采用新工艺[N];中华建筑报;2004年
3 记者 廖和明 特约记者 冯林财;自主创新提升大庆石化发展质量[N];中国石油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齐飞;铝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水中嗅味物质的效能与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缪恒锋;太湖富营养化水体中典型污染物的臭氧氧化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3 袁磊;浮石及其载羟基化锌催化臭氧氧化对氯硝基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吉励;吸附—催化臭氧氧化协同降解液相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刘s,
本文编号:277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7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