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离子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影响及其修复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金属离子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影响及其修复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一些重金属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然而过量的重金属也会抑制甚至毒害废水生物处理的功能微生物。鉴于厌氧氨氧化(Anammox)技术在垃圾渗滤液、禽畜养殖废水、化肥生产废水、半导体加工废水等高氨氮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相当量的重金属势必会引入Anammox反应器中。本文首先研究了重金属Cu2+、Zn2+混合物对Anammox颗粒污泥的短期影响及其机理;然后以Cu2+为代表考察了重金属在Anammox颗粒污泥反应器中的行为和归趋;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分别提出生化和物化法两种修复策略并验证了其可行性。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中心设计响应曲面建模描绘了二元重金属混合物(Cu2+和Zn2+)对Anammox颗粒污泥的联合作用。两者联合作用是复杂多变的,随着浓度的增加依次表现为协同、相加、独立和拮抗作用。当Cu2+和Zn2+浓度分别为16.3和20.0 mg L-1时,联合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约80%。间歇暴露驯化可以降低重金属离子的蓄积毒性。无基质存在时,Cu2+预暴露会严重抑制厌氧氨氧化活性(SAA)。但NO2-的单独存在会加剧Cu2+的抑制作用。(2)解析了重金属Cu2+与Anammox颗粒污泥的相互作用过程。试验发现,随污染龄的增加,颗粒污泥中铜的空间分布由胞外聚合物(EPS)逐渐迁移至内部细胞,铜的形态由弱结合态转向强结合态。Anammox颗粒污泥反应器耐受铜负荷的上限为0.24 g L-1d-1。Person相关性分析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EPS中蛋白的增加是Anammox颗粒污泥抵御铜侵害的自卫反应。EDTA清洗和超声强化的EDTA清洗能够弱化铜在泥液两相的分配系数(从5.8 mg-1SS分别降至3.41mg-1 SS和0.45 L mg-1 SS),导致铜在颗粒污泥中的空间和形态重分配。(3)论证了EDTA清洗结合Ca2+调控修复策略的可行性。采用2 mM EDTA振荡清洗(液固体积比为10)210 min后,SAA增加74.7%且Cu一次清洗去除率达到80.5%。EDTA存在时,颗粒污泥中Cu的解吸为非均质扩散(两步解吸)过程。清洗后的颗粒污泥可在20 d左右将内化的Cu(14.7%)洗出反应器。此后,添加82 mg L-1Ca2+能促进厌氧氨氧化菌(AnAOB)的增殖(比生长速率从0.018d-1增加为0.054 d-1)。反应器总氮容积去除负荷(NRR)和颗粒特性能够在90 d时恢复到原始水平。(4)验证了超声强化EDTA清洗修复策略的可行性。低强度超声(频率28kHz,时间1.9 min,强度0.7 w cm-2)能够强化EDTA清洗效果,SAA增加107%,脱氢酶活性增加47.7%,且Cu一次清洗去除率达到84.9%。清洗后的颗粒污泥在20 d左右时能将内化的Cu(12.7%)洗出反应器。此后,间隔8d的超声辐射能加速反应器的性能恢复,NRR日均恢复速度从0.0773 kgN m-3 d-2增加至0.1971kgN m-3 d-2,64 d时,反应器NRR和颗粒特性恢复到原始水平。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 颗粒污泥 重金属 抑制 修复 颗粒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
【目录】:
- 致谢6-7
- 摘要7-9
- ABSTRACT9-15
- 1 引言15-33
- 1.1 氮素污染及其危害15
- 1.2 废水生物脱氮工艺15-18
- 1.2.1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15-16
- 1.2.2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16-18
- 1.3 厌氧氨氧化工艺18-28
- 1.3.1 厌氧氨氧化菌18-21
- 1.3.2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应用现状21-22
- 1.3.3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22-28
- 1.4 重金属离子的来源及对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影响28-31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31-33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31
- 1.5.2 研究内容31-33
- 2 重金属离子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短期影响33-53
- 2.1 概述33-34
- 2.2 材料与方法34-41
- 2.2.1 接种污泥34
- 2.2.2 模拟废水34-35
- 2.2.3 联合抑制批次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35-37
- 2.2.5 联合作用的判定37-38
- 2.2.6 蓄积毒性试验和毒性等级判定38-39
- 2.2.7 预暴露试验39-41
- 2.2.8 分析项目和方法41
- 2.3 结果与讨论41-52
- 2.3.1 联合抑制模型拟合和统计分析41-43
- 2.3.2 Cu~(2+)和Zn~(2+)的联合抑制作用分析43-47
- 2.3.3 Cu~(2+)和Zn~(2+)的蓄积毒性47-48
- 2.3.4 预暴露于重金属严重抑制颗粒污泥活性48-50
- 2.3.5 预暴露抑制机理分析50-52
- 2.4 小结52-53
- 3 重金属铜离子在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反应器中的行为和归趋53-75
- 3.1 概述53
- 3.2 材料与方法53-58
- 3.2.1 反应器装置和运行策略53-54
- 3.2.2 颗粒污泥中铜形态分析54-55
- 3.2.3 EPS提取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扫描55
- 3.2.4 EDTA清洗和超声强化的EDTA清洗55-56
- 3.2.5 反应器中铜的解吸动态模型56-57
- 3.2.6 Heme c的提取和测定57
- 3.2.7 脱氢酶活性测定57-58
- 3.2.8 分析项目和方法58
- 3.3 结果和讨论58-73
- 3.3.1 反应器中Cu的行为和归趋58-62
- 3.3.2 铜在颗粒污泥中的分布和形态变化62-66
- 3.3.3 铜过载对颗粒污泥的长期影响66-69
- 3.3.4 修复策略探究69-73
- 3.4 小结73-75
- 4 EDTA清洗结合Ca~(2+)调控重启动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可行性75-91
- 4.1 概述75-76
- 4.2 材料与方法76-77
- 4.2.1 批次优化试验76
- 4.2.2 反应器装置和运行策略76
- 4.2.3 反应器脱氮潜能预测模型76-77
- 4.2.4 分析项目和方法77
- 4.3 结果77-86
- 4.3.1 EDTA清洗对颗粒污泥的短期影响77-81
- 4.3.2 EDTA清洗结合钙离子添加对颗粒污泥反应器脱氮性能影响81-83
- 4.3.3 颗粒污泥的物化特性变化83-85
- 4.3.4 颗粒污泥的生理特性变化85-86
- 4.4 分析和讨论86-90
- 4.4.1 铜在反应器中的行为和归趋86
- 4.4.2 铜和颗粒污泥的作用机理86-88
- 4.4.3 EDTA清洗的解毒机理88-89
- 4.4.4 Ca~(2+)修复颗粒污泥的机理89-90
- 4.5 小结90-91
- 5 超声强化EDTA清洗策略重启动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可行性91-109
- 5.1 概述91-92
- 5.2 材料与方法92-93
- 5.2.1 批次优化试验92
- 5.2.2 反应器装置和运行策略92
- 5.2.3 反应器恢复动力学模型92-93
- 5.2.4 分析项目和方法93
- 5.3 结果和讨论93-107
- 5.3.1 超声强化EDTA清洗对颗粒污泥的短期影响93-97
- 5.3.2 EDTA清洗结合钙离子添加对颗粒污泥反应器脱氮性能影响97-101
- 5.3.3 反应器脱氮性能恢复的定量和定性表征101-103
- 5.3.4 颗粒污泥的物化特性103-107
- 5.4 小结107-109
- 6 结论与创新点109-111
- 6.1 结论109-110
- 6.2 创新点110-111
- 参考文献111-12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128-1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典训;王紫嫣;梁爽;;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流化床启动与颗粒污泥形成特征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10年02期
2 沈耀良;;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特性[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2年01期
3 李克勋,徐智华,张振家;水力作用对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J];中国沼气;2003年01期
4 王怡,彭党聪;反硝化颗粒污泥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1期
5 江瀚,王凯军,石宪奎,陈淑祥;一种新型颗粒污泥——无机核颗粒污泥的形成和机理探讨[J];微生物学报;2005年06期
6 金雪标;刘国红;阎宁;赵庆祥;刘勇弟;;一种高速反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08期
7 仲海涛;胡勇有;张宪宁;崔理华;;颗粒污泥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江苏环境科技;2006年04期
8 余国忠;张大丽;常田聪;荻原基树;;硝化颗粒污泥的成长特性[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曾金樱;杨仁斌;吴根义;;用麸皮纤维做载体培养颗粒污泥的可行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10期
10 韩青青;赵红梅;穗贤杰;彭党聪;;缺氧颗粒污泥特性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毅力;芦家娟;刘燕;;ABR反应器成熟颗粒污泥的分形特征[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景峰;王暄;卢姗;季民;刘卫华;杨造燕;;序批式颗粒污泥MBR中有机物去除及脱氮特性[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3 芦家娟;王毅力;赵洪涛;韦红才;;ABR反应器的启动及颗粒污泥特征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邓旭亮;;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在石化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志华;贺春博;张云姣;王晓昌;;丝状菌颗粒污泥结构及形成机理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浦华环保优秀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铁修饰好氧颗粒污泥对含锑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新华;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的性能及储存与解体后的自修复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赵红梅;缺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反硝化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吴蕾;双污泥系统颗粒污泥的培养及脱氮除磷性能[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5 刘小英;生物除磷颗粒污泥及反硝化聚磷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景峰;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及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陈芳媛;序批式间歇反应系统(SBR)好氧颗粒污泥脱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尹航;一体化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反应器实现同步脱氮除磷的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9 张云霞;颗粒污泥SBR中试研究及颗粒污泥氧传质机理与胞外聚合物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10 王暄;厌氧—好氧SBR中颗粒污泥胞内储存及脱氮除磷特性[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元;DO浓度对全程自养脱氮颗粒污泥脱氮效能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翠丹;生活污水SBR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启动及稳定运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3 刘晓宇;反硝化颗粒污泥快速启动厌氧氨氧化技术与特性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映娟;IC反应器处理养猪废水工艺及其颗粒污泥原核微生物群落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贾燕妮;颗粒污泥部分亚硝化系统的建立、控制与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张正哲;重金属离子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影响及其修复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7 宋延军;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耐盐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张宇坤;颗粒污泥除磷特性和磷的去除途径[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9 刘国红;反硝化颗粒污泥形成过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苏忠萍;厌氧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过程中颗粒污泥的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重金属离子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影响及其修复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