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水体主要污染物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15 17:58
  为了解水系较为封闭的湿地水体主要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2018年9,11月以及2019年3,5月分别对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水体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其水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水质总体为Ⅲ类水体;园区水体NH3-N(0.497±0.429 mg/L)、TP(0.118±0.041mg/L)浓度较低,TN(1.53±0.61 mg/L)、COD(36±15 mg/L)浓度较高,TN和COD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指标。时空分布评价结果表明:NH3-N,TN,TP的浓度变化均表现为在合理利用区、恢复重建区、管理服务区依次递减的规律,而COD则表现为在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恢复重建区呈递增趋势;NH3-N含量在时间尺度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园区水体TN与TP变化趋势相似,均为先下降后上升;COD变化趋势为下降-上升-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和TP均与pH呈显著负相关;TN和DO呈极显著正相关;TP和T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TN和TP的来源相同,而其他水质指标间相关性不明显。 

【文章来源】:人民长江. 2020年09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水体主要污染物特征分析


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水样点布设

空间分布,北戴河,湿地,公园


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园区内22个采样点的平均Iwq如图2(a)所示。由图2(a)可以看出: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各监测点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Ⅳ类,其中只有S2为Ⅳ类水质,S15为Ⅱ类水质,其余样点的水质均为Ⅲ类水质,平均水质为Ⅲ类。从监测点空间分布来看,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恢复重建区以及管理服务区的平均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分别为3.6,3.8,3.4,水质类别均为Ⅲ类水质。各水质指标的单项水质标识指数如图2(b)所示。从所监测的各个水质指标的Pi结果及变化来看:DO的Pi最低,除S14达到IV水体标准,其余点位均未超过Ⅱ类水体标准;其次为NH3-N和TP的Pi,多数处于Ⅱ~Ⅲ类水质之间;而TN和COD的Pi分别达到4.7和5.1,处于Ⅳ和Ⅴ类水质体标准,表明COD是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水体最主要的污染物,其次为TN。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22个监测点的水质变化如图3所示。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水体水温变化区间为12.2 ℃~16.4 ℃,监测点位之间的水温变化均不明显。pH为7.59~8.22,合理利用区稍低一点,均值为7.83。电导率变化范围较大,为57.4~127.6 μs/cm,恢复重建区较高且有上升趋势,均值为93.1 μs/cm。DO浓度为4.400~12.300 mg/L,最低值出现在管理服务区S14(4.400 mg/L),最大值出现在合理利用区S1(12.300 mg/L),合理利用区浓度较高,均值大于8.500 mg/L。NH3-N浓度为0.266~0.846 mg/L,监测点位之间变化较为显著,管理服务区较低,均值小于0.500 mg/L,另外两个区的浓度均值均大于0.500 mg/L。TN浓度变化范围为0.740~3.590 mg/L,合理利用区的变化明显,且均值大于2.000 mg/L,超出V类水质标准。COD和TP浓度较高,变化区间分别为0.040~0.228 mg/L和19.000~52.000 mg/L,其在点位之间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均表现为恢复重建区较高,管理服务区呈波动上升趋势。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水体NH3-N和TP平均浓度较低,分别为0.497 mg/L和0.118 mg/L,分别对应Ⅱ类和Ⅲ类水体,表明NH3-N和TP不是该湿地水质污染的主要指标;而TN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为1.530 mg/L和36.000 mg/L,均处于V类水体水质标准,控制和消减TN和COD的污染负荷是改善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水质的关键。

北戴河,湿地,公园,水质指标


从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水体主要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分布特征来看,园区NH3-N含量在时间尺度上呈波动上升趋势。2018年11月及2019年3月园区水体NH3-N浓度上升可能与水温较低和水流动性差导致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有关,2019年5月的水体环境条件有利于氨化菌群的生长[17]及加快其新陈代谢作用,从而导致水体中NH3-N含量的升高。园区水体TN与TP的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相似,均为先下降后上升,表明TN和TP的来源相同。这变化趋势与水体水温和pH有关[18]。而COD浓度随时间变化和NH3-N、TN、TP的变化均有所差异,COD变化趋势为下降-上升-下降。COD随时间变化由湿地水文条件、湿地水体温度和pH以及人为扰动共同决定。图4 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水体主要污染物时间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太湖氨化功能菌群的分布及其有机氮降解条件[J]. 王红,阮爱东,徐洁.  河南科学. 2019(03)
[2]九段沙湿地水域典型污染物的分布格局与动态[J]. 吴鹏飞,孙瑛,王磊,严剑芳,胡煜.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8(03)
[3]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 吴后建,但新球,王隆富,刘世好,舒勇.  林业资源管理. 2016(02)
[4]银川市鸣翠湖湿地水质评价与污染物空间分布研究[J]. 钟艳霞,罗玲玲,虎雪姣,陶红,吕金虎.  中国农学通报. 2013(26)
[5]湿地退化研究进展[J]. 韩大勇,杨永兴,杨杨,李珂.  生态学报. 2012(04)
[6]我国河流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研究[J]. 徐祖信.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本文编号:2918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918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c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