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和改性三聚氰胺海绵制备与除油效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和改性三聚氰胺海绵制备与除油效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渔船集中停泊区的渔船在码头加油、检修、锚泊等过程中会泄露以柴油为主的油品,这些泄露的油品若不及时处理,一方面会恶化水体水质,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水体中动物和植物的正常生长。本文研发了两种用于吸附水面浮油的材料,实现对渔船集中停泊区水面浮油有效去除。本文首先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出甲基丙烯酸吸油树脂,考察了各因素对树脂吸油倍率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合成配比。在最佳合成配比条件下制备的吸油树脂在10分钟内对柴油的吸油倍率可达10.40g/g,且树脂经过9次重复使用后对柴油的吸油倍率达2.5g/g。本文以三聚氰胺海绵为基体,采用原位生长法使钴附着在海绵表面,实现三聚氰胺海绵表面粗糙化,再以十八烷基三氯硅烷进行硅烷化疏水处理,获得超疏水产品。在原位生长的过程中,初始Co(NO3)2·6H2O溶液浓度过高会使生成的钴单质堵塞三聚氰胺海绵内部的三维网状空隙,导致改性海绵的吸油倍率降低;过低则会降低海绵的疏水性能。本文考察不同初始浓度下Co(NO3)2·6H2O溶液对改性海绵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浓度为5mmol/L。研究表明,十八烷基三氯硅烷在乙醇溶液中首先发生水解,生成硅氧烷醇水解产物,其后水解产物与海绵骨架上的仲胺基团结合,使疏水性的硅氧烷基团结合在海绵表面,实现对海绵的硅烷化疏水改性。然而,十八烷基三氯硅烷的水解产物含有腐蚀性的盐酸,因此需要控制硅烷化时间以避免海绵被腐蚀,本文考察了不同硅烷化时长,确定了最佳的硅烷化时长为5min。本文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改性三聚氰胺海绵对水的接触角为157。,对水中柴油吸附倍率为53.23g/g,水的吸附倍率仅为1.67g/g。改性海绵重复使用50次后,对油水混合物中柴油的吸附倍率仍可达47.63g/g,对水的吸附倍率仅为3.38g/g。表明改性后的三聚氰胺海绵对柴油具有较高的吸附倍率、良好的油水选择性能和重复利用性能。
【关键词】:水面浮油 吸油树脂 三聚氰胺海绵 疏水改性 吸油倍率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36.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20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8-9
- 1.1.1 课题来源8
- 1.1.2 研究背景8-9
- 1.2 吸油材料的研究进展9-18
- 1.2.1 吸油树脂的研究进展9-10
- 1.2.2 具备特殊浸润性能超疏水吸油材料的研究进展10-18
- 1.2.2.1 超疏水不锈钢网/无纺布11-14
- 1.2.2.2 超疏水气凝胶/纤维材料14-15
- 1.2.2.3 超疏水海绵15-18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8
- 1.4 技术路线图18-20
- 2. 材料与方法20-24
-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20-21
- 2.2 材料吸油倍率测试方法21-22
- 2.2.1 吸油树脂的制备21
- 2.2.2 树脂吸油倍率测试方法21-22
- 2.2.3 吸油树脂的再生方法22
- 2.3 超疏水三聚氰胺海绵的制备22-24
- 2.3.1 超疏水三聚氰胺海绵的制备22
- 2.3.2 超疏水三聚氰胺海绵吸油吸水倍率测试方法22-23
- 2.3.3 超疏水三聚氰胺海绵的再生方法23-24
- 3. 吸油树脂的制备与效能研究24-32
- 3.1 吸油树脂的制备与最佳合成工艺的确定24-28
- 3.1.1 最佳单体比例的确定24-25
- 3.1.2 最佳交联剂用量的确定25
- 3.1.3 最佳分散剂用量的确定25-26
- 3.1.4 最佳引发剂用量的确定26-27
- 3.1.5 最佳反应温度的确定27-28
- 3.2 吸油树脂的表征28-29
- 3.3 吸油树脂的效能研究29-31
- 3.3.1 最佳合成条件下树脂对各油品的吸油倍率29-30
- 3.3.2 树脂的重复使用性能测试30-31
- 3.4 本章小结31-32
- 4. 超疏水三聚氰胺海绵的制备与效能研究32-49
- 4.1 超疏水三聚氰胺海绵的表征32-36
- 4.1.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32-33
- 4.1.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33-34
- 4.1.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34-35
- 4.1.4 静态接触角测试35-36
- 4.2 海绵改性机理及反应条件对疏水性能的影响研究36-43
- 4.2.1 超疏水三聚氰胺海绵表面粗糙化机理38
- 4.2.2 超疏水三聚氰胺海绵硅烷化机理38-40
- 4.2.3 反应物浓度对超疏水三聚氰胺海绵疏水性能的影响40-42
- 4.2.4 硅烷化时间对超疏水三聚氰胺海绵疏水性能的影响42-43
- 4.3 超疏水三聚氰胺海绵吸油的效能研究43-47
- 4.3.1 三聚氰胺海绵改性前后浸润性能的研究43-45
- 4.3.2 超疏水超亲油三聚氰胺海绵油水分离性能研究45-47
- 4.4 超疏水吸油材料重复利用性能研究47-48
- 4.5 本章小节48-49
- 5.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5
- 个人简介55-56
- 导师简介56-57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劲松,汤翠娥,王奇成;纸吸油制霜法吸油效率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药材;1994年06期
2 ;正确认识吸油面纸[J];人生十六七;2007年08期
3 ;使用吸油面纸要适度[J];青年科学;2007年10期
4 文善雄;刘光利;赵保全;荣树茂;;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回用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1年08期
5 周爱军;田智龙;钟毅;付艳梅;王涛;曾水娟;;三元共聚高吸油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2012年12期
6 ;神奇吸油宝 一秒吸附污染物[J];中国纺织;2013年02期
7 扈秋娟,张新昌;使用自制可变吸油阀校验器效果好[J];中国棉花加工;1998年03期
8 马希晨,宋辉,王春俏,聂新卫;改性纤维素合成高吸油树脂的工艺条件及吸油效果[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黄一磊;李忠;;微波辐射制备吸油烟复合材料及其吸附油烟性能[J];功能材料;2010年03期
10 林映源;;民用航空煤油罐在内浮盘结构下的浮动吸油臂设置模式及注意事项[J];广东化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曹淑芬;杜冈峰;杨玉;王云洛;徐春花;;发动机集滤器吸油盘开裂分析[A];2009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茜;辛姗姗;李秋荣;王馨培;丁艳巧;;改性MnO_2复合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薛佳颖;陈祖国;;提高装载机变速泵及吸油系统的吸油能力[A];福建省农机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薛佳颖;陈祖国;;提高装载机变速泵及吸油系统的吸油能力[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农业机械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5 金剑;;叉车吸油回路的结构设计与“空穴”现象[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梁璐;吸油面纸不宜频繁使用[N];健康时报;2006年
2 胡立霞;根据肤质选吸油面纸[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杨猛 见习记者 曹凯;质疑哈慈吸油基减肥神话[N];北京科技报;2005年
4 肖化;美国减购,亚洲“吸油”来平衡[N];中国化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徐磊 本报通讯员 蔡晓臻;眼睛一眨,“吞”光油污毒气[N];苏州日报;2009年
6 蔡晓臻;白色“绒布”轻松“擦”去水面油污[N];江苏科技报;2009年
7 蔡晓臻;应对污染物泄漏有新招[N];中国环境报;2010年
8 记者 李刚;上海叫停“脑力键”和“吸油基”广告[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王晓来;夏日,“油”我控制[N];中国妇女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方义龙;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和改性三聚氰胺海绵制备与除油效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刘宏伟;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引发制备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及其性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谭桂明;新兴市场的商业模式[D];复旦大学;2011年
4 刘丽;新型高分子吸油树脂的合成与表征[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本文关键词: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和改性三聚氰胺海绵制备与除油效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04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