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功能化金纳米粒子对含铀(Ⅵ)废水的比色检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07:08

  本文关键词:功能化金纳米粒子对含铀(Ⅵ)废水的比色检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铀具有高放射性和生物毒性,近年来,由于核工业应用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有着极大的威胁。本论文对纳米金粒子分别进行了磷酸化、吡啶化和嘧啶化金纳米粒子(ALD-AuNPs、2-AP-AuNPs、2-APM-AuNPs)传感器,并且研发了一种便携式测铀装置。功能化金纳米粒子通过UV-Vis、Zeta电位仪和TEM等手段进行检测及表征。(1)采用阿仑膦酸进行功能化修饰,成功地制备了阿仑膦酸功能化金纳米粒子(ALD-AuNPs)。基于磷酸根对UO_2~(2+)的螯合作用,ALD-AuNPs可与UO_2~(2+)形成金属螯合物,诱导ALD-AuNPs发生聚集,且溶液颜色从酒红色转变成蓝色,该变化能通过肉眼直接观察识别。在最优的p H和显色时间等条件下,其它金属离子(Cu2+、Co2+、Hg2+等16种金属离子)对该比色体系无干扰。当UO_2~(2+)浓度在0.92-2.20μmol/L范围内,该浓度与吸光度比值(A680/A518)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009X-0.8755(R2=0.991),最低检测限可达到2.36×10-8mol/L。(2)以2-氨基吡啶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2-AP-AuNPs)为探针对UO_2~(2+)进行比色检测。2-AP-AuNPs的吡啶基团可与UO_2~(2+)形成金属螯合物,诱导2-AP-AuNPs发生聚集,且溶液颜色从酒红色转变成蓝色,该变化能通过肉眼直接观察识别。在最佳的条件下,其它金属离子(Cu2+、Co2+、Mn2+)等15种金属离子)对该比色体系无干扰。当UO_2~(2+)浓度在6.69-48.44μmol/L范围内,该浓度与吸光度比值(A610/A53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0143X+0.1827(R2=0.995),最低检测限为1.34×10-7 mol/L。(3)以2-氨基嘧啶功能化修饰金纳米粒子(2-APM-AuNPs),建立了一种简捷并能用于现场实时检测UO_2~(2+)的比色检测的方法。在最佳条件下,其它金属离子(Cu2+、Co2+、Pb2+等16种金属离子)对该比色体系无干扰。2-APM-AuNPs对UO_2~(2+)显示出了极高的选择性。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检测UO_2~(2+)时,浓度在0.56-12.03μmol/L范围内,该浓度与吸光度比值(A630/A528)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线性方程为Y=0.0639X+0.0123,最低检测限为3.02×10-8 mol/L。(4)自行研制了基于功能化金纳米粒子便携式现场检测铀的装置。这种新装置构造简单,体积小,约为368 cm3,成本低廉,整个装置采用蓄电池供电不需外接电源,从而保证在野外无电的情况下正常工作。
【关键词】:金纳米粒子 比色检测 铀酰离子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O657.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前言11-23
  • 1.1 铀11-12
  • 1.1.1 铀的发展与危害11
  • 1.1.2 铀检测方法的发展11-12
  • 1.1.2.1 容量法11
  • 1.1.2.2 电化学分析法11-12
  • 1.1.2.3 光谱法12
  • 1.1.2.4 放射性物理分析法12
  • 1.2 金纳米粒子12-18
  • 1.2.1 金纳米粒子的特性12-13
  • 1.2.2 金纳米粒子的合成13-14
  • 1.2.3 DLVO理论14
  • 1.2.4 聚集的影响因素14-17
  • 1.2.4.1 物理因素14-15
  • 1.2.4.2 化学因素15-17
  • 1.2.5 修饰方法与传感器17-18
  • 1.2.5.1 荧光传感器17
  • 1.2.5.2 电化学传感器17
  • 1.2.5.3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17-18
  • 1.2.5.4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18
  • 1.3 纳米比色传感技术18-21
  • 1.3.1 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18-19
  • 1.3.2 比色传感器种类19
  • 1.3.3 比色传感器的应用19-21
  • 1.3.3.1 对金属离子的检测应用19-20
  • 1.3.3.2 对阴离子的检测应用20
  • 1.3.3.3 对有机小分子的检测应用20-21
  • 1.3.3.4 对DNA与蛋白质的检测应用21
  • 1.4 论文研究意义与目的21-22
  • 1.5 论文研究内容22-23
  • 第二章 阿仑膦酸功能化金纳米粒子对含铀(Ⅵ)废水的比色检测研究23-35
  • 2.1 引言23
  • 2.2 实验部分23-25
  • 2.2.1 实验仪器23-24
  • 2.2.2 实验药品及配制24-25
  • 2.2.3 膦酸化金纳米粒子的制备25
  • 2.2.4 膦酸化金纳米粒子溶液比色检测UO_2~(2+)的实验方法25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25-33
  • 2.3.1 方法可行性讨论25-28
  • 2.3.2 pH对ALD-AuNPs比色检测铀的影响28-29
  • 2.3.3 响应时间对ALD-AuNPs比色检测UO_2~(2+)的探讨29
  • 2.3.4 ALD-AuNPs对UO_2~(2+)的线性检测29-31
  • 2.3.5 ALD-AuNPs对UO_2~(2+)检测的离子选择性研究31-32
  • 2.3.6 耐受性32-33
  • 2.4 分析应用33
  • 2.5 小结33-35
  • 第三章 2-氨基吡啶功能化金纳米粒子对含铀(Ⅵ)废水的比色检测研究35-47
  • 3.1 引言35
  • 3.2 实验部分35-37
  • 3.2.1 实验仪器35-36
  • 3.2.2 实验试剂及配制36
  • 3.2.3 2-氨基吡啶修饰的金纳米粒子(2-AP-AuNPs)的制备36
  • 3.2.4 2-AP-AuNPs比色检测UO_2~(2+)的实验方法36-37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37-45
  • 3.3.1 方法可行性讨论37-40
  • 3.3.2 pH对 2-AP-AuNPs比色检测铀的影响40
  • 3.3.3 响应时间对 2-AP-AuNPs比色检测UO_2~(2+)的探讨40-41
  • 3.3.4 2-AP-AuNPs对UO_2~(2+)的线性检测41-43
  • 3.3.5 2-AP-AuNPs对UO_2~(2+)检测的离子选择性43-45
  • 3.3.6 耐受性45
  • 3.4 分析应用45-46
  • 3.5 小结46-47
  • 第四章 2-氨基嘧啶功能化金纳米粒子对含铀(Ⅵ)废水的比色检测研究47-59
  • 4.1 引言47
  • 4.2 实验部分47-49
  • 4.2.1 实验仪器47-48
  • 4.2.2 实验试剂及配制48
  • 4.2.3 2-氨基嘧啶修饰的金纳米粒子(2-APM-AuNPs)的制备48
  • 4.2.4 2-APM-AuNPs溶液比色检测UO_2~(2+)的实验方法48-49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49-57
  • 4.3.1 方法可行性讨论49-52
  • 4.3.2 pH对 2-APM-AuNPs比色检测UO_2~(2+)的影响52
  • 4.3.3 响应时间对 2-APM-AuNPs比色检测UO_2~(2+)的探讨52-53
  • 4.3.4 2-APM-AuNPs对UO_2~(2+)的线性检测53-55
  • 4.3.5 2-APM-AuNPs对UO_2~(2+)检测的离子选择 性55-56
  • 4.3.6 耐受性56-57
  • 4.4 分析应用57-58
  • 4.5 小结58-59
  • 第五章 基于金纳米粒子便携式现场检测铀装置的开发及应用59-67
  • 5.1 引言59
  • 5.2 金纳米粒子便携式现场检测铀装置的开发59-61
  • 5.2.1 结构59-60
  • 5.2.2 光源的选择60-61
  • 5.2.3 仪器优点61
  • 5.3 实验部分61-65
  • 5.3.1 实验内容61
  • 5.3.2 实验结果与讨论61-65
  • 5.4 分析应用65-66
  • 5.5 小结66-67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7-69
  • 致谢69-71
  • 参考文献71-81
  • 附录: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季春;孟令杰;路庆华;;用离子液体聚合物制备和稳定金纳米粒子[J];精细化工;2007年05期

2 万宏启;陈建敏;周惠娣;;聚[9-甲基-9-(8-硫代乙酸辛酯基)-芴]的合成及其金纳米粒子复合物[J];功能材料;2008年07期

3 钱章生;刘玫瑰;田大慧;郝丹;朱昌青;;基于发光金纳米粒子荧光增强法测定溶菌酶[J];分析化学;2011年05期

4 单洪岩;宇博;孙琳琳;王振新;;富精氨酸多肽修饰的金纳米粒子跨膜传输[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04期

5 叶春洁;赵玉云;陈嵘;蒋兴宇;;金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J];中国科学:化学;2012年12期

6 刘素娟;何彦辉;陈爱;俞杰;邵艳秋;;一种制备金纳米粒子的新方法[J];光谱实验室;2013年02期

7 董秋静;张宏;凡素华;;双键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8 范玉玲;马丽华;冷爽;范兵羽;;金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3年04期

9 张付强;刘丽;赵一曼;;基于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灵敏检测水溶液中的镉离子[J];广州化工;2013年23期

10 冷玉敏;马春华;姬晓旭;何俊宝;马奔原;;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玉芬;王晶;陈朗星;何锡文;尹洪宗;;不同形貌的金纳米粒子的光散射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研究[A];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甘肃省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谢超;任吉存;;共振散射相关光谱表征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和粒径分布[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春梅;桑幼;李原芳;;荧光增强及金纳米粒子色度法测定凝血酶[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春芳;李东祥;侯万国;;金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仕兴;董守安;;用阴离子胶束作模板金纳米粒子的光化学制备与表征[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沈星灿;蒋凌风;程蕾;梁宏;;金纳米粒子荧光增强及其在痕量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刘珍;江明;;基于包结络合作用的金纳米粒子的可控可逆聚集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8 杨嘉诚;万其超;王咏云;;银钯合金纳米粒子之制备及其在于无电镀沉积之应用[A];2006年上海电子电镀学术报告会资料汇编[C];2006年

9 叶铁英;陈小芳;沈志豪;范星河;;超分子嵌段共聚物/金纳米粒子复合体系的制备和组装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叶铁英;周凤;沈志豪;范星河;;刚-柔液晶嵌段共聚物/金纳米粒子杂化体系的溶液自组装行为[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忠霞;金纳米粒子做成遥控“药丸”[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记者 张巍巍;黄金纳米粒子可在脑部肿瘤“安家”[N];科技日报;2012年

3 记者 田学科;美找到控制金纳米粒子大小新方法[N];科技日报;2012年

4 郑焕斌;金纳米粒子可大幅加速析氢过程[N];科技日报;2012年

5 张巍巍;注射式前列腺癌新疗法效果显著[N];科技日报;2012年

6 记者 毛黎;美制成金纳米粒子和蛋白质复合结构[N];科技日报;2007年

7 毛黎;美利用DNA链获得金纳米粒子晶体[N];科技日报;2008年

8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桂皮帮你淘“金粒”[N];科技日报;2010年

9 记者 葛进 陈超;日开发出制造纳米粒子新方法[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胡光耀;畅游人体血管,机器人医生有望问世[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健;金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及其响应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钱若灿;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检测新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王西龙;生物大分子检测和siRNA转运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宇佳;金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及其在生化比色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蔡焕新;氨基酸、多肽、蛋白质辅助原位制备金纳米粒子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邵珠峰;TiO_2基异质结纳米复合体系光—电特性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徐占成;金纳米粒子荧光相关光谱及其分析新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朱丽丽;金纳米粒子表面配体受限态的表征及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马卓晨;功能金属微纳结构的激光制备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吴小煈;金纳米粒子的光电性质及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毅;金纳米粒子的制备、组装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曹敏媛;偶氮苯基修饰金纳米粒子及谷胱甘肽的性质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许文杰;利用金纳米粒子分析检测谷胱甘肽及检测金属离子[D];河北大学;2008年

4 王娟;三乙醇胺功能化金纳米粒子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分析特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灿;可表面电荷反转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许丹;金纳米粒子在重金属离子和药物分子的分析检测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2年

7 王振宽;功能分子—金纳米粒子体系的组装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向三明;具有抗烧结性能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与反应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9 林沛沛;基于新型功能聚合物的复杂样品中抗污染传感器的研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10 贺亚凯;DNA与Morpholino在界面上杂交的基本性质与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功能化金纳米粒子对含铀(Ⅵ)废水的比色检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5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05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c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