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乐安河干流河道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发布时间:2017-04-27 22:05

  本文关键词:乐安河干流河道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论文选取了长期受矿山废水污染的乐安河作为研究区域,对其整个干流河道的22处断面沉积物进行了调研采集,实验测定其中6种金属元素(Cu、Zn、Pb、Cd、Cr、As)的总量与形态,在阐述各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乐安河沿线存在的主要污染源并追溯不同种类金属的来源,最后运用多种方法对研究区沉积物环境污染风险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区域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从总量和形态两方面进行分析。各断面样品中Cu、Zn、Pb、Cd、Cr、As的含量变化区间分别为7.12-2964.87 mg/kg、52.54-3008.20mg/kg、12.66-2023.99 mg/kg、0.48-68.89 mg/kg、20.06-466.56 mg/kg、12.82-433.04mg/kg,6种金属元素含量的高值区基本都集中在上、中游地区,其中沽口,戴村,虎山,乐平这几个断面处出现不同元素高浓度点的频率较大;基于鄱阳湖流域底泥背景值,区域各元素平均富集程度依次为:CuPbZnCdAsCr。从形态方面看,6种金属的残渣态分布情况类似,基本都是保持着一个相对较低的值在较小的区间内变动,其余形态无明显规律;各元素中有效态占总量的高比例区主要也是集中在上、中游地区,与总量分析一致。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发现,区域多种金属表现为复数源污染,其中主要污染行为是矿业活动和城市污染,6种金属具体归类和来源为:Cu、Cd、As元素为一类,主要来源为上游德兴矿集区的矿业活动;Pb、Zn元素为一类,主要来源为洎水附近以铅锌污染为主的采矿冶炼活动,其次还有上游德兴矿集区中伴生Pb、Zn元素的沉积作用以及中游的城市污染;Cr元素单独一类,在上游地区主要来源于矿区Cr元素的伴生矿业,到了乐平及其下游,还有城市工业活动、生活污水、交通因素等的复合作用。基于重金属总量的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除Cr以外的所有金属在沽口断面以后基本都处于重度污染水平以上,其中污染最严重的金属为Cd元素,区域平均地质累积指数值高达4.34,介于重度污染至极重污染之间,Cu、Pb、Zn元素次之;从区位上看,污染最严重的断面是沽口断面,多数金属的浓度最高值在此断面取得;污染最为严重的区间是沽口至虎山之间,基本所有金属的污染极值区都聚集于此,乐平一带次之;整个乐安河区域表现为极强污染水平;通过脸谱图对比可将研究区重金属综合污染分布划分为6个区间:(1)源头清洁区;(2)上游随空间递减的重污染区;(3)中上游稳定的高污染区;(4)中游污染过渡区;(5)中下游污染回升区;(6)下游随空间递减的低污染区。基于重金属形态的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断面间污染程度波动较大,并无明显规律,但重污染区明显集中在上游段和中游段,所有金属在此区间内均表现为重度污染;下游断面污染程度相对要低,源头附近则清洁无污染,元素中表现为Cu、Zn、Cd污染严重,Cr、As相对较轻,这些都与基于总量的评价结果一致。
【关键词】:乐安河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空间分布 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工程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2;X8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外研究状况10-11
  • 1.2.2 国内研究状况11-12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2
  •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12-15
  • 1.3.1 研究目标12
  • 1.3.2 研究内容12-13
  • 1.3.3 技术路线13-15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15-23
  • 2.1 研究区域概况15-16
  • 2.1.1 地理位置15
  • 2.1.2 自然环境概况15-16
  • 2.1.3 矿产资源概况16
  • 2.1.4 重金属污染状况16
  • 2.2 样品采集16-18
  • 2.2.1 乐安河沉积物沿线采集16-18
  • 2.2.2 样品预处理18
  • 2.3 样品检测分析18-20
  • 2.3.1 实验试剂及仪器18-19
  • 2.3.2 重金属提取、测定19-20
  • 2.4 数据处理、图形绘制20
  • 2.5 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方法20-23
  • 2.5.1 地质累积指数法20-21
  • 2.5.2 污染负荷指数法21
  • 2.5.3 Chernoff脸谱图法21-22
  • 2.5.4 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22-23
  • 第三章 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23-40
  • 3.1 重金属总量分布特征23-27
  • 3.2 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27-39
  • 3.2.1 Cu形态分布27-29
  • 3.2.2 Zn形态分布29-31
  • 3.2.3 Pb形态分布31-33
  • 3.2.4 Cd形态分布33-35
  • 3.2.5 Cr形态分布35-37
  • 3.2.6 As形态分布37-39
  • 3.3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来源分析40-46
  • 4.1 相关性分析40-42
  • 4.1.1 重金属总量的相关性分析40-41
  • 4.1.2 重金属次生相的相关性分析41-42
  • 4.2 主成分分析42-43
  • 4.3 聚类分析43-45
  • 4.3.1 元素间R型聚类43-44
  • 4.3.2 样本间Q型聚类44-45
  • 4.4 本章小结45-46
  • 第五章 研究区沉积物重金属环境污染评价46-59
  • 5.1 地质累积指数评价46-50
  • 5.2 污染负荷指数评价50-51
  • 5.3 Chernoff脸谱图评价51-55
  • 5.4 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Rsp)评价55-57
  • 5.5 本章小结57-59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9-61
  • 6.1 结论59-60
  • 6.2 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9
  • 致谢69-70
  • 简历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Eisa SOLGI;Javad PARMAH;;伊朗东北部萨卜泽瓦尔蛇绿岩带Baghejar铬铁矿周边土壤的镍、铬污染分析与评估(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5年07期

2 李旺旺;毕亚凡;孙侃;;硫铁矿制酸过程的废稀酸中砷及重金属去除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5年01期

3 赵庆令;李清彩;谢江坤;李元仲;姬永红;庞成宝;万淼;;应用富集系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研究济宁南部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岩矿测试;2015年01期

4 古君平;胡静;周朗君;陈静夷;胡玉玲;李攻科;曾尊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烟叶中的重金属总量及形态分析[J];分析测试学报;2015年01期

5 白丽丽;;浅谈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总量及形态的风险评价方法[J];环境与生活;2014年22期

6 王小玲;王歆;刘腾云;高柱;黄益宗;余发新;;江西主要类型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实践[J];江西科学;2014年05期

7 马杰;王玲玲;;江西省优势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贾旭威;王晨;曾祥英;于志强;盛国英;傅家谟;;三峡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累积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估[J];地球化学;2014年02期

9 戚平平;刘亮;苏乃洲;付荣恕;苗明升;任宗明;;我国水体突发性污染事故不完全统计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10 杨长明;张芬;徐琛;;巢湖市环城河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及垂直分布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本文关键词:乐安河干流河道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31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8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