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鄂西低硅铁尾矿烧结制砖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2 07:31
  铁尾矿是将铁矿石经过分选工艺选取铁精矿后剩余的废渣,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组成部分。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尾矿的排放量与日俱增。长期以来对铁尾矿一般采取堆填处置,不仅占用土地,而且引起环境污染与安全问题。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铁尾矿作为二次资源已受到普遍重视,其综合利用已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利用铁尾矿制作建筑材料方面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在全面系统研究鄂西低硅铁尾矿基本性质的基础上,以该尾矿为主要原料,进行烧结普通砖和瓷质砖的制备技术研究,并对尾矿砖的性能和结构进行测试分析,探讨尾矿烧结普通砖和瓷质砖的烧结过程及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系统研究了鄂西低硅铁尾矿的基本性质。分析认为,该尾矿性能与粘土等矿物原料相近,具有粒度细、可塑性和干燥性能好的优点,但也存在尾矿中铁含量高、硅和铝含量低、尾矿烧结体的密度高、烧成收缩大等缺陷,经过适当调配,利用该尾矿烧结制砖是完全可行的。2.以鄂西低硅铁尾矿为主要原料添加少量的粘土、粉煤灰进行复配制备烧结砖,确定最佳的配方及制备工艺条件,并考察了标砖试验尾矿烧结砖样品综合性能。试验表明,添加少量粘土和粉煤灰对于提高尾...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鄂西低硅铁尾矿烧结制砖及机理研究


铁尾矿的光学显微结构图

SEM形貌,铁尾矿,SEM形貌


汉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 23 页鳞片状的高岭石、方解石和有清晰平行解理纹的水黑云母,这与前面 XRD 分析的结果符,但由于含量较少在显微分析中未发现明显的磷灰石颗粒。这些粘土矿物与石英、赤矿等相互连生,穿插粘结,增加分离难度,若从尾矿的再选与回收元素来综合利用很难现。为了进一步了解铁尾矿的元素组成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 SEM/EDS 分析。利用环境描电子显微镜(荷兰,Quanta200)对尾矿颗粒进行形貌分析,结果如图 2.4 所示。图可以看出,尾矿的颗粒各组成粒子形状各异,大小颗粒搭配,堆积比较紧密。总的来说矿颗粒很细,0.074mm 以下的细颗粒占绝大部分,很多甚至小于 10μm,只有少数颗粒径在 0.150mm 以上,大颗粒呈鹅卵石状,表面比较粗糙,大约占 10%,这些和粒度分结果相吻合。

谱图,尾矿,代表性,谱图


(d) 粒径约为 0.015mm 的颗粒图 2.5 尾矿中各代表性颗粒的 EDS 图像及谱图图 2.5a 是粒径大于 0.150mm 颗粒的微区元素组成的探针分析谱线,从图中可以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铁尾矿排放及综合利用状况探讨[J]. 陈虎,沈卫国,单来,熊春兵,苏永青,刘冰,饶吉磊.  混凝土. 2012(02)
[2]程潮铁尾矿在玻化砖中的应用研究[J]. 石棋,郭玉忠,陈井清,石晓津.  中国陶瓷. 2011(09)
[3]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制陶瓷砖表征[J]. 张海英,赵由才,祈景玉.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03)
[4]用铁尾矿烧制胶凝材料的试验研究[J]. 刘文永,张长海,许晓亮,张勇,闫帅.  金属矿山. 2010(12)
[5]用程潮铁尾矿制备黑色通体砖[J]. 焦娟,郭志猛,刘祥庆,隋延力,祁超英,刘曙.  金属矿山. 2010(12)
[6]气化炉渣对铁尾矿烧结墙体材料性能的影响[J]. 云正,于鹏超,尹洪峰.  金属矿山. 2010(11)
[7]磁选尾矿铁资源回收利用现状与前景[J]. 秦煜民.  中国矿业. 2010(05)
[8]铁尾矿烧结多孔保温材料气孔形成的机理研究[J]. 刘媛媛,肖慧,李寿德.  新型建筑材料. 2010(04)
[9]首钢大石河铁矿尾矿综合利用的研究[J]. 高志明.  金属矿山. 2010(03)
[10]我国矿山尾矿综合利用和减排的新进展[J]. 常前发.  金属矿山. 2010(03)

博士论文
[1]污水厂脱水污泥制陶质地砖及填埋场防渗衬层材料研究[D]. 李淑展.湖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鄂西赤铁矿尾矿制备劈开砖的研究[D]. 陈章.武汉理工大学 2010
[2]利用赤铁矿尾矿制备聚合磷硫酸铁及对污水处理的研究[D]. 李军.武汉理工大学 2008
[3]煤矸石烧结空心砖的研究[D]. 杨增玲.山东大学 2007
[4]湖北省程潮铁矿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初步研究[D]. 王克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3
[5]矿山尾矿制作建筑材料工艺技术研究[D]. 姚亚东.四川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57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357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6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