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3 09:03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境,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强大驱动,以及湿地保护手段的缺乏,导致湿地保护与经济开发利用之间的利益严重失衡,天然湿地面积日益减少、生态功能和效益急剧下降的趋势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湿地生态补偿呼之欲出。生态补偿作为发达国家普遍运用的经济和政策手段,也是在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论证开展我国湿地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据此制定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以期为政府决策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科学的实证依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1)首先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对湿地的产权特征、公共物品属性和外部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为湿地生态补偿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2)经过分析和归纳得出,我国湿地具有绝对数量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禀赋特征,然而在区域上呈现较大的不均衡性,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年总价值约为16500亿元,这也为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提供...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湿地对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1.1.2 湿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
1.1.3 湿地是文明传承的载体
1.1.4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严重性
1.1.5 生态补偿理论的完善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1.1.6 国家为湿地生态补偿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主要内容
2 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湿地及湿地生态系统相关概念界定
2.1.2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相关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生态补偿的实践
2.2.2 国外生态补偿的研究
2.2.3 国内生态补偿的实践
2.2.4 国内生态补偿的研究
2.2.5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3 湿地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湿地生态补偿的前提
2.3.2 产权理论与湿地生态补偿的必要性
2.3.3 公共物品理论与湿地生态补偿途径的选择
2.3.4 外部性理论与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
2.3.5 公共管理理论与湿地生态补偿保障制度的构建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湿地资源现状及生态补偿的前提分析
3.1 湿地资源的禀赋特征
3.1.1 湿地绝对数量大
3.1.2 湿地是淡水资源的载体
3.1.3 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
3.1.4 湿地自然生产力极高
3.1.5 湿地能源潜力大
3.1.6 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
3.2 湿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3.2.1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方法
3.2.2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的估算
3.2.3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
3.3 湿地的区域分布及其社会经济特征
3.3.1 湿地的区域分布及其特征
3.3.2 湿地的区域社会经济特征
3.4 我国湿地生态保护的现状
3.4.1 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及趋势
3.4.2 湿地生态工程建设
3.4.3 退田还湖工程
3.4.4 湿地生态保护现状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的动因分析
4.1 湿地退化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4.1.1 湿地面积减少
4.1.2 湿地质量下降
4.1.3 湿地退化的成因分析
4.2 社会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性影响
4.2.1 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4.2.2 社会经济发展对湿地影响的实证分析
4.3 湿地保护管理中的政府失灵
4.3.1 主要问题的确定
4.3.2 主要问题的层次分析
4.3.3 主要问题的综合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的可行性分析
5.1 湿地生态补偿的政策可行性
5.1.1 国家的生态补偿政策不断完善
5.1.2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生态补偿提供了保障
5.1.3 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的运用
5.2 湿地生态补偿的实践可行性
5.2.1 国外湿地生态补偿的实践
5.2.2 国外湿地生态补偿对我国的借鉴
5.2.3 我国森林、耕地、湿地生态补偿的实践
5.2.4 我国森林和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借鉴
5.3 湿地生态补偿的财政可行性
5.3.1 国家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撑作用
5.3.2 湿地生态补偿投入的可行性分析
5.4 湿地生态补偿的制度需求
5.4.1 国内湿地保护政策的必要补充
5.4.2 缓解贫困中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5.4.3 湿地合理利用国际战略的必然选择
5.4.4 湿地"零净损失"国际趋势的要求
5.5 本章小结
6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
6.1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目的及原则
6.1.1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目的和意义
6.1.2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
6.2 湿地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6.2.1 湿地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
6.2.2 湿地生态补偿主客体确定
6.2.3 湿地生态补偿中政府应承担的责任
6.3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设计
6.3.1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内容
6.3.2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模式框架
6.4 本章小结
7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模式设计
7.1 严格保护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以鄱阳湖湿地为例
7.1.1 鄱阳湖湿地及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7.1.2 湿地保护的正外部性及农户生态补偿意愿调查分析
7.1.3 严格保护型湿地生态补偿主客体分析
7.1.4 严格保护型湿地生态补偿标准
7.1.5 严格保护型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
7.1.6 严格保护型生态补偿方式的选择
7.2 合理利用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市场化补偿途径
7.2.1 湿地生态补偿税费制度
7.2.2 完全市场化的补偿模式
7.3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度保障体系
7.3.1 湿地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
7.3.2 湿地生态补偿的资源管理制度
7.3.3 湿地生态补偿的协作制度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和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与展望
8.2.1 本研究创新之处
8.2.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一 湿地保护管理人员调查问卷
附表二 2009年江西鄱阳湖湿地农户调查表
附表三 1990-2000年各省湿地面积统计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1990和2000基准年湿地变化遥感[J]. 宫鹏,牛振国,程晓,赵魁义,周德民,虢建宏,梁璐,王晓风,李丹丹,黄华兵,王毅,王坤,李文宁,王显威,应清,杨镇钟,叶玉芳,李展,庄大方,迟耀斌,周会珍,闫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06)
[2]黄河三角洲湿地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J]. 韩美,张晓慧.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06)
[3]机会成本法在确定生态补偿标准中的应用——以海南中部山区为例[J]. 李晓光,苗鸿,郑华,欧阳志云,肖燚. 生态学报. 2009(09)
[4]公路网发展与湿地保护[J]. 赵康. 中外公路. 2009(03)
[5]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与利益相关者受偿意愿及经济补偿研究——以鄱阳湖生态脆弱区为例[J]. 李芬,甄霖,黄河清,韩鹏,刘雪林,姜鲁光,魏云洁. 资源科学. 2009(04)
[6]双台子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J]. 杨慧玲,尹怀宁,徐惠民,马广文.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9(01)
[7]中国湿地初步遥感制图及相关地理特征分析[J]. 牛振国,宫鹏,程晓,虢建宏,王琳,黄华兵,沈少青,吴昀昭,王晓风,王显威,应清,梁璐,张丽娜,王雷,姚谦,杨镇钟,郭子祺,戴永久.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02)
[8]溱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J]. 郭剑英. 江苏农业科学. 2009(01)
[9]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J]. 张绪良,叶思源,印萍,谷东起. 生态学杂志. 2008(12)
[10]西藏湿地资源价值损失评估[J]. 李忠魁,洛桑桑旦.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8(03)
博士论文
[1]中国森林资源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谷振宾.北京林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广东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D]. 张进标.华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57576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湿地对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1.1.2 湿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
1.1.3 湿地是文明传承的载体
1.1.4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严重性
1.1.5 生态补偿理论的完善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1.1.6 国家为湿地生态补偿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主要内容
2 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湿地及湿地生态系统相关概念界定
2.1.2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相关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生态补偿的实践
2.2.2 国外生态补偿的研究
2.2.3 国内生态补偿的实践
2.2.4 国内生态补偿的研究
2.2.5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3 湿地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湿地生态补偿的前提
2.3.2 产权理论与湿地生态补偿的必要性
2.3.3 公共物品理论与湿地生态补偿途径的选择
2.3.4 外部性理论与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
2.3.5 公共管理理论与湿地生态补偿保障制度的构建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湿地资源现状及生态补偿的前提分析
3.1 湿地资源的禀赋特征
3.1.1 湿地绝对数量大
3.1.2 湿地是淡水资源的载体
3.1.3 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
3.1.4 湿地自然生产力极高
3.1.5 湿地能源潜力大
3.1.6 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
3.2 湿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3.2.1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方法
3.2.2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的估算
3.2.3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
3.3 湿地的区域分布及其社会经济特征
3.3.1 湿地的区域分布及其特征
3.3.2 湿地的区域社会经济特征
3.4 我国湿地生态保护的现状
3.4.1 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及趋势
3.4.2 湿地生态工程建设
3.4.3 退田还湖工程
3.4.4 湿地生态保护现状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的动因分析
4.1 湿地退化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4.1.1 湿地面积减少
4.1.2 湿地质量下降
4.1.3 湿地退化的成因分析
4.2 社会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性影响
4.2.1 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4.2.2 社会经济发展对湿地影响的实证分析
4.3 湿地保护管理中的政府失灵
4.3.1 主要问题的确定
4.3.2 主要问题的层次分析
4.3.3 主要问题的综合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的可行性分析
5.1 湿地生态补偿的政策可行性
5.1.1 国家的生态补偿政策不断完善
5.1.2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生态补偿提供了保障
5.1.3 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的运用
5.2 湿地生态补偿的实践可行性
5.2.1 国外湿地生态补偿的实践
5.2.2 国外湿地生态补偿对我国的借鉴
5.2.3 我国森林、耕地、湿地生态补偿的实践
5.2.4 我国森林和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借鉴
5.3 湿地生态补偿的财政可行性
5.3.1 国家环境保护的财政支撑作用
5.3.2 湿地生态补偿投入的可行性分析
5.4 湿地生态补偿的制度需求
5.4.1 国内湿地保护政策的必要补充
5.4.2 缓解贫困中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5.4.3 湿地合理利用国际战略的必然选择
5.4.4 湿地"零净损失"国际趋势的要求
5.5 本章小结
6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
6.1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设立目的及原则
6.1.1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目的和意义
6.1.2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
6.2 湿地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6.2.1 湿地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
6.2.2 湿地生态补偿主客体确定
6.2.3 湿地生态补偿中政府应承担的责任
6.3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设计
6.3.1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内容
6.3.2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模式框架
6.4 本章小结
7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模式设计
7.1 严格保护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以鄱阳湖湿地为例
7.1.1 鄱阳湖湿地及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7.1.2 湿地保护的正外部性及农户生态补偿意愿调查分析
7.1.3 严格保护型湿地生态补偿主客体分析
7.1.4 严格保护型湿地生态补偿标准
7.1.5 严格保护型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
7.1.6 严格保护型生态补偿方式的选择
7.2 合理利用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市场化补偿途径
7.2.1 湿地生态补偿税费制度
7.2.2 完全市场化的补偿模式
7.3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度保障体系
7.3.1 湿地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
7.3.2 湿地生态补偿的资源管理制度
7.3.3 湿地生态补偿的协作制度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和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与展望
8.2.1 本研究创新之处
8.2.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一 湿地保护管理人员调查问卷
附表二 2009年江西鄱阳湖湿地农户调查表
附表三 1990-2000年各省湿地面积统计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1990和2000基准年湿地变化遥感[J]. 宫鹏,牛振国,程晓,赵魁义,周德民,虢建宏,梁璐,王晓风,李丹丹,黄华兵,王毅,王坤,李文宁,王显威,应清,杨镇钟,叶玉芳,李展,庄大方,迟耀斌,周会珍,闫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06)
[2]黄河三角洲湿地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J]. 韩美,张晓慧.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06)
[3]机会成本法在确定生态补偿标准中的应用——以海南中部山区为例[J]. 李晓光,苗鸿,郑华,欧阳志云,肖燚. 生态学报. 2009(09)
[4]公路网发展与湿地保护[J]. 赵康. 中外公路. 2009(03)
[5]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与利益相关者受偿意愿及经济补偿研究——以鄱阳湖生态脆弱区为例[J]. 李芬,甄霖,黄河清,韩鹏,刘雪林,姜鲁光,魏云洁. 资源科学. 2009(04)
[6]双台子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J]. 杨慧玲,尹怀宁,徐惠民,马广文.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9(01)
[7]中国湿地初步遥感制图及相关地理特征分析[J]. 牛振国,宫鹏,程晓,虢建宏,王琳,黄华兵,沈少青,吴昀昭,王晓风,王显威,应清,梁璐,张丽娜,王雷,姚谦,杨镇钟,郭子祺,戴永久.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02)
[8]溱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J]. 郭剑英. 江苏农业科学. 2009(01)
[9]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J]. 张绪良,叶思源,印萍,谷东起. 生态学杂志. 2008(12)
[10]西藏湿地资源价值损失评估[J]. 李忠魁,洛桑桑旦.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8(03)
博士论文
[1]中国森林资源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谷振宾.北京林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广东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D]. 张进标.华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57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3575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