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新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21-08-31 14:24
长期以来,双重属性县域都存在生态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背离的现实困境,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是协同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在对当前理论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分析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动力机制、演进路径和支撑体系,并基于共享式增长和要素统筹视角,进一步探索广义就业替代、精准补偿、产业绿色化、异地开发等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新路径的实现形式,并从政策引导、公共服务体系、多元化投资、生态环保技术等方面构建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支撑基础。
【文章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7(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梳理与学术动态
二、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机理分析
(一)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动力机制
1.双重难题的协同解决是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普遍动因
2.贫困人口责任转换是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重要动因
(二)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演进路径
1.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破解其效益背反难题
2.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3.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从法理上体现社会公平公正
(三)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支撑体系
1.完善生态补偿政府预算和市场运行相结合的机制
2.构建生态补偿脱贫发展供应链系统
3.强化生态补偿和脱贫发展的协同机制
三、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新路径构建
(一)实现形式
1.实施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的广义就业替代
2.加强双重属性县域生态保护的精准补偿
3.促进双重属性县域产业发展的绿色化
4.进行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异地开发
(二)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支撑基础
1.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政策引导支撑
2.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支撑
3.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支撑
4.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生态环保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对接机制及典型途径——基于林业的案例分析[J]. 刘春腊,徐美,周克杨,曾凡超,刘子明.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5)
[2]生态补偿式扶贫:问题分析与政策优化[J]. 赵晶晶,葛颜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3]生态扶贫:“美丽”与“小康”兼得之道[J]. 陈祚进,肖莎. 江南论坛. 2018(08)
[4]国内外生态补偿与贫困关系问题的研究进展[J]. 王立安,温馨. 生态经济. 2018(08)
[5]生态补偿有利于减贫吗?——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对贵州省三县的实证分析[J]. 吴乐,孔德帅,靳乐山. 农村经济. 2017(09)
[6]楚雄州南华县精准扶贫的模式及成效分析[J]. 黄文娟. 价值工程. 2017(16)
[7]生态补偿式扶贫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 耿翔燕,葛颜祥. 贵州社会科学. 2017(04)
[8]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生态补偿式扶贫标准与思路——以大湘西地区为例[J]. 王赞新. 湖湘论坛. 2015(04)
[9]生态补偿式扶贫的合作博弈分析[J]. 郑克强,徐丽媛.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8)
[10]陕南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补偿与减贫扶贫[J]. 方兰,屈晓娟,王超亚. 宏观经济管理. 2014(08)
本文编号:3375049
【文章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7(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梳理与学术动态
二、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机理分析
(一)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动力机制
1.双重难题的协同解决是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普遍动因
2.贫困人口责任转换是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重要动因
(二)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演进路径
1.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破解其效益背反难题
2.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3.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从法理上体现社会公平公正
(三)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支撑体系
1.完善生态补偿政府预算和市场运行相结合的机制
2.构建生态补偿脱贫发展供应链系统
3.强化生态补偿和脱贫发展的协同机制
三、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新路径构建
(一)实现形式
1.实施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的广义就业替代
2.加强双重属性县域生态保护的精准补偿
3.促进双重属性县域产业发展的绿色化
4.进行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异地开发
(二)双重属性县域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支撑基础
1.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政策引导支撑
2.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支撑
3.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支撑
4.生态补偿脱贫发展的生态环保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的对接机制及典型途径——基于林业的案例分析[J]. 刘春腊,徐美,周克杨,曾凡超,刘子明.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5)
[2]生态补偿式扶贫:问题分析与政策优化[J]. 赵晶晶,葛颜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3]生态扶贫:“美丽”与“小康”兼得之道[J]. 陈祚进,肖莎. 江南论坛. 2018(08)
[4]国内外生态补偿与贫困关系问题的研究进展[J]. 王立安,温馨. 生态经济. 2018(08)
[5]生态补偿有利于减贫吗?——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对贵州省三县的实证分析[J]. 吴乐,孔德帅,靳乐山. 农村经济. 2017(09)
[6]楚雄州南华县精准扶贫的模式及成效分析[J]. 黄文娟. 价值工程. 2017(16)
[7]生态补偿式扶贫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 耿翔燕,葛颜祥. 贵州社会科学. 2017(04)
[8]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生态补偿式扶贫标准与思路——以大湘西地区为例[J]. 王赞新. 湖湘论坛. 2015(04)
[9]生态补偿式扶贫的合作博弈分析[J]. 郑克强,徐丽媛.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8)
[10]陕南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补偿与减贫扶贫[J]. 方兰,屈晓娟,王超亚. 宏观经济管理. 2014(08)
本文编号:3375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37504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