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生物炭基模拟生物滤池对新型污染物的吸附截留和去除机理

发布时间:2021-09-04 05:22
  近二十年,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污染特征、毒性效应、迁移转化和去除机理,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论文在介绍了生物滤池的构建及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生物炭基生物滤池的构建及强化去除新型污染物的研究进展。针对当前生物炭与新型有机污染物、纳米颗粒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生物炭对污染物在生物滤池中的共迁移行为影响机理尚不清晰等问题,论文研究了生物炭模拟生物滤池对新型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截留性能和强化去除机理。论文首先以邻苯二甲酸酯(PAEs)、氧化石墨烯(GO)为代表,研究了生物炭、GO对PAEs的吸附-脱附行为,考察了GO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在添加生物炭饱和介质中的共迁移行为机制。针对当前生物滤池对微量新型有机污染物净化机制及强化去除机理不清楚等问题,本研究结合实验室序批吸附实验、固定床小柱实验和室外微型生物滤池,系统深入地评估了生物炭作为生物滤池填料对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的强化去除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生物炭基模拟生物滤池,研究了其对多种抗生素药物(PPCPs)的长期去除效果、PPCPs在生物滤池填料和植物中的分布以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变化。研究结...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生物炭基模拟生物滤池对新型污染物的吸附截留和去除机理


图1.7论文研究思路??Figure?1.7?Oufliaes?of?the?dissertation??28??

分布情况,穿透实验,小柱


反冲阶段)。在GO与DMP的共迁移实验中,采用首先进行GO和DMP的预吸??附,待达到吸附平衡后,再作为进水溶液来使用。为了避免GO在较高离子强度盐溶液??中的团聚,采用双通道的方式来进水(图2.1)。使用自动收集器(上海青浦S160)毎间隔??一定时间收集出水,GO的浓度通过分光光度计来测定,最大吸收波长为242?nm。出水??中DMP分两部分,其中溶解态的的DMP经过滤后用HPLC测定,而GO吸附态的DMP??是通过测定总DMP的浓度减去溶解态的DMP浓度来得到。总DMP浓度的测定方法为??加入等体积的乙腈,经超声20?min,然后过0.22?pm?PTFE滤膜后测定。为了研究GO??及DMP在小柱中的截留分布情况,实验结束后,小柱中的介质等分为7份,小心取出??然后装入40?mL波璃瓶中。对于GO的提取,直接采用去离子水作为提取剂,而对于??DMP,则使用乙腈作为提取剂。具体为向小瓶中加入5?mL提取剂(去离子水或乙腈),??旋祸震荡I?min后,超声20?min,分离上清液到一个新的小瓶中,然后再加入5?mL提??取剂

烷氧基,絮凝,石英砂,拉曼光谱


of?CX)?(c)?and?bulk?flocculation?of?Ci()?(d)??通讨卜TIK证实了在GO、RGO和生物炭上存在着不同的含氧官能团,包括-OH,??〇(),羧基0=C-0,环氧C-0-C和烷氧基C-O?(图2.3b)。对于GO而言,3417cm-1的??拉伸带可伯因于OH伸缩振动。在1725、1384、1224和1051?cm-1处的吸收峰分别对应??于('()、羧基0=(:-()、环氧基(:-0-(:和烷氧基(:-0的拉伸振动12151。丨624〇11-1处的峰??值是由C=(’键的骨架振动引起的。对于RGO而言,其表面上仅存在少f官能团。除了??在3439?cm?1处的OH伸缩振动之外,1560?cm?1处的峰被认为是笨环(’(’伸缩振r力所??致.,另外,1401和I丨61?enr1处的弱峰分別为羧基()<’-()和烷氧基(’-()的伸缩振动。??3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中的新兴污染物研究[J]. 孙红文,應光国.  环境化学. 2018(08)
[2]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污染、降解和去除研究进展[J]. 沈怡雯,黄智婷,谢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5(02)
[3]大辽河表层水体典型抗生素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J]. 秦延文,张雷,时瑶,马迎群,常旭,刘志超.  环境科学研究. 2015(03)
[4]稻壳生物质炭对水中氨氮的吸附[J]. 李飞跃,谢越,石磊,李孝良,李粉茹,汪建飞.  环境工程学报. 2015(03)
[5]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进展[J]. 苏建强,黄福义,朱永官.  生物多样性. 2013(04)
[6]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J]. 罗义,周启星.  环境科学学报. 2008(08)
[7]抗生素的环境残留、生态毒性及抗性基因污染[J]. 周启星,罗义,王美娥.  生态毒理学报. 2007(03)

博士论文
[1]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人体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价[D]. 高崇婧.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82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382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2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