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环境美德及其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2 11:52
  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回应和面对的重要课题。开展环境道德的理论研究和环境道德教育实践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环境美德及其教育研究》是从“美德与自然”关系视角出发,研究人面向自然之美德的理论基础和道德教育实践。发挥榜样人物的道德示范作用是日常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社会生活中先后涌现出索南达杰、梁从诫、张正祥、杨善洲等一大批道德模范人物。与海瑞、雷锋、焦裕禄、白求恩、黄继光等传统的道德模范人物不同,他们是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展现高尚道德品质的新型道德楷模。那么,对这种新型道德榜样人物的道德品质如何理解?道德哲学如何阐释他们的精神内涵?公众如何向他们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是开启本文思考并提出“环境美德及其教育”的研究初衷。本文的观点是,新型道德楷模人物体现的是一种新的道德品质,是人面向自然的美德,即环境美德。从实践中提出“环境美德及其教育”的研究命题后,本文围绕着“环境美德何以必要?”——“环境美德有何思想资源?”——“环境美德何以可能?”——“环境美德有何内容?”——“环境美德如何实践?”五个部分依次展开论...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基本概念释义:环境美德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
    五、论文基本框架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环境美德的理论缘起
    第一节 环境伦理的理论困境
        一、以“自然”为逻辑起点
        二、以“规范”为理论目标
    第二节 美德伦理的自然观照
        一、环境美德的理论归属
        二、美德伦理的当代复兴
        三、美德伦理的自然向度
    第三节 环境美德的思想发轫
        一、“人到场”与环境美德
        二、环境规范与环境美德
第二章 环境美德的思想资源
    第一节 西方环境美德思想资源
        一、亚里士多德环境美德思想
        二、仁慈主义的环境美德思想
        三、深生态学的环境美德思想
    第二节 中国传统环境美德思想
        一、天人合德的基本思路
        二、“德物关系”思想片断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环境美德资源
        一、现实的人之环境美德
        二、人的本质与环境美德
        三、完整的人之环境美德
第三章 环境美德的学理基础
    第一节 环境美德的生态存在之基
        一、美德与人的存在
        二、人存在的生态维度
        三、生态存在与环境美德
    第二节 环境美德的生态共同体背景
        一、共同体生活与美德养成
        二、共同体生态向度的拓展
        三、生态共同体与环境美德
第四章 环境美德的德目阐释
    第一节 环境美德德目探寻思路
        一、伦理拓展主义思路
        二、行为者受益思路
        三、实现人类卓越思路
        四、绿色人物品格思路
    第二节 环境美德德目体系构建
        一、赛德勒和温斯文的德目类型图
        二、中国话语的环境美德德目体系
    第三节 环境美德德目内容阐释
        一、环境美德德目之“敬”
        二、环境美德德目之“诚”
        三、环境美德德目之“仁”
        四、环境美德德目之“俭”
第五章 环境美德的教育实践
    第一节 环境道德教育理念
        一、“要我环保”:义务规制的环境道德教育
        二、“我要环保”:追求幸福的环境美德教育
    第二节 环境美德的绿色人格
        一、美德、人格与道德人格
        二、具有环境美德的绿色人格
    第三节 环境美德的培育路径
        一、地方性知识视角的乡土环境教育
        二、日常生活批判视角的低碳生活教育
结语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德伦理如何复兴?[J]. 万俊人.  求是学刊. 2011(01)
[2]中国传统哲学关于“天人合一”的五种思想路线[J]. 康中乾,王有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3]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德性伦理特征及其当代启示[J]. 周治华.  道德与文明. 2010(06)
[4]论亚里士多德“自然”德性伦理学对德性伦理学复兴的启示[J]. 方德志.  道德与文明. 2010(05)
[5]伦理:人的存在之维[J]. 郭增花.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07)
[6]“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中的生态智慧[J]. 吴先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7]铸造新德性:环境美德伦理学刍议[J]. 薛富兴.  社会科学. 2010(05)
[8]“Moral Agent”是“道德代理人”吗?——一个伦理学概念辨析[J]. 姚晓娜.  道德与文明. 2010(01)
[9]环境伦理学的新出路——环境美德伦理学的兴起[J]. 李敏.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10]从规范到德性:当代道德教育哲学的本真回归[J]. 刘丙元.  理论导刊. 2010(01)

博士论文
[1]建立在新人道主义基础上的环境伦理学[D]. 郭玲玲.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天人合一——论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所蕴含的环境美德伦理思想[D]. 陈慧.厦门大学 2009
[2]评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念[D]. 卫伟.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94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394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2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