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青海共和盆地荒漠化评价与景观动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3 06:02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已给我国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青海共和盆地是我国西部荒漠化比较严重地区之一。荒漠化不仅表现为植被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也伴随着土壤的退化。本研究在植被数量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退化梯度的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研究区荒漠化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的景观分类系统,并对1977、1987、2000、2005年四期遥感影像进行遥感解译与景观制图,分析了各时期的景观格局及动态,最后进行了研究区荒漠化驱动因素的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共和盆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以禾本科、菊科、藜科和豆科植物为主。研究区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以多年生草本最多,其次是一、二年生草本,灌木、半灌木最少;按照水分生态型分类,旱生植物最多,其次是中生植物。(2)研究区草地分为五种类型:有明显沙化特征的中度退化(群落Ⅰ)、无明显沙化特征的中度退化(群落Ⅱ)、有明显沙化特征的轻度退化(群落Ⅲ)、无明显沙化特征的轻度退化(群落Ⅳ)、未退化草地(群落Ⅴ)。分析了有明显沙... 

【文章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荒漠化评价研究进展
        1.2.1 荒漠化的概念
        1.2.2 国外荒漠化研究进展
        1.2.3 国内荒漠化研究进展
        1.2.4 荒漠化评价基本问题的探讨
        1.2.5 荒漠化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进展
        1.3.1 景观异质性
        1.3.2 景观格局
        1.3.3 等级理论
        1.3.4 尺度
        1.3.5 干扰
        1.3.6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
        1.3.7 景观动态研究进展
        1.3.8 干旱、半干旱区的景观动态研究
    1.4 青海共和盆地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关键科学问题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
        2.1.3 土壤
        2.1.4 植被
        2.1.5 水文
        2.1.6 沙地的形成
    2.2 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野外调查
        3.1.1 样方设置
        3.1.2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3.1.3 植被生物量调查
        3.1.4 土壤调查及土壤样品处理
    3.2 植被与土壤数据处理
    3.3 遥感数据处理
        3.3.1 数据来源
        3.3.2 数据处理
    3.4 景观格局分析
        3.4.1 景观组成结构及变化
        3.4.2 景观格局指数选取
     3.5 社会经济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四章 共和盆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数量分类
    4.1 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
        4.1.1 科、属、种组成
        4.1.2 物种的生活型组成
        4.1.3 物种的水分生态型组成
    4.2 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
        4.2.1 重要值的计算
        4.2.2 植物群落基本特征
        4.2.3 分类结果验证
    4.3 小结
第五章 共和盆地荒漠化评价
    5.1 概述
    5.2 植被退化梯度分析
        5.2.1 不同退化梯度的植物群落
        5.2.3 不同类型群落植被特征
        5.2.4 不同退化梯度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5.3 荒漠化评价指标
        5.3.1 荒漠化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5.3.2 荒漠化评价指标的因子分析
        5.3.3 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
    5.4 小结
第六章 共和盆地景观分类与制图
    6.1 概述
    6.2 景观分类系统
        6.2.1 景观分类的原则
        6.2.2 景观分类系统的建立
        6.2.3 景观要素类型的基本特征
    6.3 解译标志的建立
    6.4 景观制图
    6.5 小结
第七章 共和盆地荒漠化景观动态分析
    7.1 共和盆地景观动态
        7.1.1 景观要素类型面积变化
        7.1.2 景观格局变化
    7.2 共和盆地草地景观动态分析
    7.3 景观要素的时空动态分析
    7.4 荒漠化发展状况分析
    7.5 小结
第八章 共和盆地荒漠化成因分析
    8.1 自然因素对荒漠化扩张的影响
    8.2 社会经济因素对荒漠化扩张的影响
    8.3 荒漠化影响因子主成分分析
    8.4 当地发展生产的建议
    8.5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主要研究结论
        9.1.1 植物群落特征
        9.1.2 景观动态
        9.1.3 景观格局和景观过程
        9.1.4 荒漠化的原因
    9.2 问题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GIS的青海共和盆地风水交互侵蚀格局初析[J]. 马玉凤,严平,张登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01)
[2]关于重要值计算方法的若干问题[J]. 王育松,上官铁梁.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3]景观格局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进展[J]. 刘颂,李倩,郭菲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12)
[4]基于光谱混合分析的荒漠化评价方法[J]. 喻素芳,范文义,秦武明,张文华.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04)
[5]近50年气候变化对塔拉滩草地荒漠化的影响[J]. 郭连云,熊联胜,王万满.  水土保持研究. 2008(06)
[6]气候变化对共和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J]. 郭连云,张旭萍,乜国妍,汪青春.  青海气象. 2008(S1)
[7]论青海省共和盆地的荒漠化及防治对策[J]. 黎与,彭毛,多杰龙智.  草业与畜牧. 2008(07)
[8]30a来共和盆地贵南县草地时空变化分析[J]. 冯益明,卢琦,王学全,杨恒华,孙德福.  中国沙漠. 2008(02)
[9]基于沙地植被指数的荒漠化评价方法[J]. 保家有,李晓松,吴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01)
[10]内陆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以新疆白杨河流域为例[J]. 尹昌应,罗格平,鲁蕾,史建康.  干旱区地理. 2008(01)

博士论文
[1]基于3S技术的锡林郭勒草原时空动态研究[D]. 刘桂香.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4
[2]毛乌素沙地的景观动态与荒漠化成因研究[D]. 吴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1997



本文编号:3405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405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8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