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30 15:46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举措,是为实现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实现上游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成功实施对整个长江流域以及全国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可以从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政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多学科多种角度进行研究探讨,然而,由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调节的对象是稀缺资源及资源的分配使用,用经济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就具有充分的理由和学科优势。论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其经济学内涵、动力机制、宏观因素、微观基础、评价体系、系统优化进行了研究。 论文认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经济学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资源配置机制。在生产什么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上,这种特殊机制要求长江上游地区为后代及下游地区生产较多的生态环境产品;在怎么生产的问题上,这种特殊机制要求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来协调安排资源和产品在代际之间、区域之间、流域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显然,需要对现行制度进行大量的创新,这种特殊资源配置机制才能发展成熟,发挥更大效益。探讨长江上...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内涵结构

建设系统


长江上游地区达到最大的绿色覆盖、最小的水土流失、最优质的水资源。邓玲教授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内涵结构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系统做了系统全面的界定,这个系统如图1一2所示,是目前这个领域分类比较详细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表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系统研究,可以从多种角度深入下去。2图1一2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系统来源:邓玲,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研究〔R〕,国家社科

经济学分析,长江,博弈论分析


5图2一2应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本研究在探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经济学理性时,根据研究对象的内涵、体系、经济学界定、主要的经济学关系(图2一2中从下至上的大箭头),采用了多种经济学分析方法(图2一2中从上至下的小箭头),包括投入产出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微观主体博弈论分析、空间和时间均衡分析(即区域和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价格机制在退耕还林政策变动中的作用[J]. 李伟.  社会科学家. 2005(03)
[2]坚持科学发展观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J]. 陈文光.  四川水利. 2005(02)
[3]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协调问题[J]. 张雷,沈叙建,杨荫凯,程晓凌,姜巍,吴映梅.  地理科学进展. 2004(06)
[4]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中经济利益补偿的博弈分析[J]. 杨明洪.  云南社会科学. 2004(06)
[5]退耕还林,粮食政策与可持续发展[J]. 陶然,徐志刚,徐晋涛.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6)
[6]解构与重构:旅游学学科发展的新思维[J]. 杜江,张凌云.  旅游学刊. 2004(03)
[7]退耕还林:私人承包与政府规制[J]. 王小龙.  经济研究. 2004(04)
[8]产权、价格、外部性与环境资源市场配置[J]. 马中,蓝虹.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3(11)
[9]生态企业与企业生态化机制的建立[J]. 陈浩.  管理世界. 2003(02)
[10]理解现代经济学[J]. 钱颖一.  财经科学. 2002(S1)



本文编号:3416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416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8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