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构建化学和生物传感界面用于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新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2 07:28
  环境污染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大部分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存在着严重的威胁。持久性有毒污染物与臭氧层破坏以及温室效应并称为21世纪影响人类生存与健康的三大环境问题。无论是《斯德哥尔摩公约》中确定的21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还是美国EPA确定的12类持久性生物富集有毒化合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都与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有关。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就是其中两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它们在环境中分布广泛,但多是痕量的,并且不易分解,具有高脂溶性,水溶性低,易于生物富集,同时不仅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和致突变),而且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酚污染同样会给生态系统带来很大危害,其中还有一部分酚类化合物属于内分泌干扰物质或是它们的代谢产物。加强对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分析是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及对它们实施防控的重要前提。由于环境污染物通常处于痕量级,为了便于环境污染物的应急监测和简易监测,非常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简便快速、价格低廉、能满足一定灵敏度和准确度的简易检测技术。电化学分析方法由于灵敏、快速等特点在环境污染物分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将免疫技术与电化学传感技术相结合,成为研究高效、...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化学修饰电极
        1.1.1 化学修饰电极概述
        1.1.2 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制备
        1.1.3 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类型
        1.1.4 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
    1.2 生物传感器
        1.2.1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
        1.2.2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1.2.3 生物传感器上敏感膜的构建
        1.2.4 纳米材料修饰技术
        1.2.5 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聚吖啶橙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对1-萘酚的选择性测定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2.2.3 实验步骤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吖啶橙电化学聚合过程的循环伏安曲线
        2.3.2 PAO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2.3.3 PAO膜修饰电极聚合条件的选择
        2.3.4 PAO膜修饰电极对1-萘酚的电催化氧化
        2.3.5 酸度和底液对1-萘酚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2.3.6 扫描速率对1-萘酚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2.3.7 富集时间对1-萘酚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2.3.8 温度对1-萘酚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2.3.9 电极过程推断
        2.3.10 线性范围及检山限
        2.3.11 1-萘酚和2-萘酚在PAO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2.3.12 共存物质的干扰
        2.3.13 实际样品测定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对苯二酚在聚结晶紫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3.2.3 实验步骤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结晶紫电化学聚合过程的循环伏安曲线
        3.3.2 聚结晶紫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3.3.3 聚结晶紫膜修饰电极聚合条件的选择
        3.3.4 PCV膜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的电催化氧化
        3.3.5 酸度和底液对对苯二酚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3.3.6 扫描速率对对苯二酚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3.3.7 富集时间对对苯二酚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3.3.8 电极过程推断
        3.3.9 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3.3.10 对苯二酚的同分异构体在PCV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3.3.11 共存物质的干扰
        3.3.12 实际样品测定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双酚A在聚酸性蓝62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修饰电极的制备
        4.2.3 实验步骤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酸性蓝62电化学聚合过程的循环伏安曲线
        4.3.2 PAB膜修饰电极聚合条件的选择
        4.3.3 PAB膜修饰电极对双酚A的电催化氧化
        4.3.4 溶液酸度和底液对双酚A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4.3.5 扫描速率对双酚A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4.3.6 富集时间对双酚A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4.3.7 温度对双酚A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4.3.8 电极过程推断
        4.3.9 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4.3.10 共存物质的干扰
        4.3.11 实际样品测定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多层自组装硫脲和纳米金电流型萘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与试剂
        5.2.2 纳米金的制备
        5.2.3 萘抗体的制备
        5.2.4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5.2.5 自组装过程的电化学表征
        5.2.6 样品测试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电极在自组装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
        5.3.2 pH对免疫传感器响应的影响
        5.3.3 孵育时间对免疫传感器的影响
        5.3.4 孵育温度对免疫传感器的影响
        5.3.5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5.3.6 免疫传感器的重现性、稳定性和再生
        5.3.7 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
        5.3.8 免疫传感器的应用
    5.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无标记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仪器与试剂
        6.2.2 纳米金的制备
        6.2.3 蒽抗体的制备
        6.2.4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6.2.5 自组装过程的电化学表征
        6.2.6 样品测试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电极在自组装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
        6.3.2 NG膜层数的选择
        6.3.3 pH对免疫传感器响应的影响
        6.3.4 孵育时间对免疫传感器的影响
        6.3.5 孵育温度对免疫传感器的影响
        6.3.6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6.3.7 免疫传感器的重现性、稳定性和再生
        6.3.8 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
        6.3.9 免疫传感器的应用
    6.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基于自组装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PCB77的检测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仪器与试剂
        7.2.2 纳米金的制备
        7.2.3 PCBs单体的制备
        7.2.4 PCB77抗体的制备
        7.2.5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7.2.6 自组装过程的电化学表征
        7.2.7 样品测试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电极在自组装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
        7.3.2 抗体固定量的影响
        7.3.3 pH对免疫传感器响应的影响
        7.3.4 孵育时间对免疫传感器的影响
        7.3.5 孵育温度对免疫传感器的影响
        7.3.6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7.3.7 免疫传感器的重现性、稳定性和再生
        7.3.8 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
        7.3.9 免疫传感器的应用
    7.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大肠杆菌的CellSense生物传感器毒性分析性能研究[J]. 王学江,王虹,赵建夫,夏四清,赵红宁.  环境科学. 2009(04)
[2]纳米结构聚吡咯构建的生物传感器[J]. 廖耀祖,黄美荣,李新贵.  分析化学. 2009(02)
[3]L-半胱氨酸聚合膜亚硝酸盐安培传感器的制备及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 杨春海,刘涛,张升晖.  食品科学. 2009(04)
[4]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的双柱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J]. 刘静,崔兆杰,许宏宇,谭凤训.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04)
[5]基于电聚合作用的脂质体免疫传感器检测水体中毒莠定的实验研究[J]. 李庭,曾光明,汤琳,章毅,黎媛萍.  环境科学. 2008(06)
[6]免疫学分析方法在多氯联苯检测中的应用[J]. 徐文兴,杨汝德,张广.  四川环境. 2008(02)
[7]用改性Gomberg-Bachmann法制备多氯联苯单体[J]. 陈寒玉,庄惠生.  合成化学. 2008(01)
[8]基于磁性纳米粒子固定技术的漆酶传感器用于垃圾堆肥中邻苯二酚的检测[J]. 章毅,曾光明,汤琳,郁红艳,李建兵.  环境科学. 2007(10)
[9]北京土壤中的PCBs含量与组成[J]. 刘耕耘,陈左生,史烨弘,王关玉,李伟,李常清.  环境科学学报. 2006(12)
[10]兔抗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特性分析[J]. 庄惠生,张明翠,李玉科.  化学试剂. 2006(10)

博士论文
[1]环境污染控制过程高灵敏生物传感技术研究及其检测体系构建[D]. 汤琳.湖南大学 2009
[2]多氯联苯类环境激素的实时定量免疫PCR检测方法研究[D]. 陈寒玉.东华大学 2009
[3]使用SPR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大肠杆菌的研究[D]. 葛晶.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18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418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4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