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生态环境及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1 16:35
本文尝试对楚国生态环境及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考察。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国内史学界,环境史研究方兴未艾。已有的区域环境史成果中,大部分以唐宋以后的行政区域为考察范围,少部分以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域为考察范围,涉及轴心时代地域文化区的成果则非常少见。在楚学研究领域,尚无一部自觉运用环境史的学术理路,对楚国生态环境及其与楚人生计经济、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之关系加以全面考察的成果。本文则尝试在考古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吸收楚学研究中有关生态环境的内容,对上述内容作初步的梳理和研究,并试图提出自己的解释框架。第一章从气候、地貌、植物、动物等方面描述楚国生态环境的大致状况,并讨论诸如楚人的物候和月令,楚人涉水聚落和建筑,以及动植物的物用价值等问题,以期复原楚国境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景观,描绘楚人生产生活的图景。第二章以资源为切入点,讨论生态环境与楚国政治的关系。政治活动通过资源的分布、争夺、占有、利用等环节与生态环境发生关联,因此,以资源为切入点至少是讨论国家层面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途径。本章即从山泽、矿产、人口和粮食四类资源出发,来探讨楚地生态环境与楚国政治及相关...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本文的学术前史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材料
四、本文的时空框架与概念界定
五、本文的主要观点、创新点及难点
第一章 生态环境与楚国社会生活
第一节 楚地气候状况与楚人的月令
一、西周到西汉时期楚地的气候冷暖变化
二、楚人对气候现象的认知:月令、物候与禁忌
第二节 楚地河湖地貌与楚人的水利
一、文献中有关楚地河湖地貌形态的描述
二、水与聚落: 楚国城邑的分布趋势与选址
三、水与建筑: 高台建筑与水门
四、水与军事: 楚国的运河、舟师与水战
第三节 楚地植物的种类、分布与功用
一、考古发掘所见的植物信息
二、漆树: 植物与涂料
三、竹箭: 植物与器具
四、梓楠: 植物与木材
五、荆楚: 植物与国名
六、苞茅: 植物与巫术
七、橘柚: 植物与政治
第四节 楚地动物的种类、分布与功用
一、考古发掘所见的动物信息
二、虎、豹
三、犀、象
四、鹿、麋
五、鱼、鳖
第二章 生态资源与楚国政治经济
第一节 楚国的山林薮泽
一、对渔猎经济的重新认识
二、楚国山泽资源状况及管理
三、云梦:楚之宝也
四、与山林薮泽相关的人文事象
第二节 楚国的人口状况
一、人口分布:基于聚落密度与县邑数量的考察
二、人口迁徙:公族、亡人
三、人口政策:实广虚之地
四、人口寿命:疾病与健康
第三节 楚国的粮食生产
一、楚国农业开发的基本态势
二、楚国农业生产的具体过程及其评价
三、楚国灾害记录所反映的生态问题
第三章 生态观念与楚国思想文化
第一节 楚人关于自然世界的巫术
一、楚人的自然祭祀与自然神祇
二、楚人有关居地和动物的选择术
三、楚人的自然崇拜
第二节 楚人关于自然世界的思想
第三节 楚人关于自然世界的意象
一、楚文学中的动植物
二、《庄子》中的动植物形象举例
三、水意象简论
余论:楚、秦生态经验比较
结语:生态、族群与文化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代淮河多种称谓问题研究[J]. 陈立柱,吕壮. 史学月刊. 2011(11)
[2]论随州羊子山新出噩国青铜器[J]. 张昌平. 文物. 2011(11)
[3]《史记》“西楚”的地域及文化分区意义[J]. 徐华. 文艺评论. 2011(10)
[4]楚郢都探索的新线索[J]. 王红星. 江汉考古. 2011(03)
[5]古蜀国渔猎活动考略[J]. 杨敏.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04)
[6]环境史研究的三个层面[J]. 唐纳德·沃斯特,侯文蕙. 世界历史. 2011(04)
[7]“水利周期”与“王朝周期”:农田水利的兴废与王朝兴衰之间的关系[J]. 鲁西奇. 江汉论坛. 2011(08)
[8]历史时期长江三峡地区山地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及特点[J]. 钱璐,蓝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4)
[9]楚纪南城水利设施初探[J]. 向德富,孙继.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10]鱼盐经济与巴国的兴衰[J]. 罗中玺. 铜仁学院学报. 2011(04)
博士论文
[1]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D]. 曹志红.陕西师范大学 2010
[2]江北地区楚墓研究[D]. 王乐文.吉林大学 2010
[3]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D]. 王素芬.河北大学 2010
[4]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 笪浩波.华中师范大学 2009
[5]胶东半岛中全新世人类对环境的文化适应[D]. 史本恒.山东大学 2009
[6]汉代道家生态思想研究[D]. 杜宗才.华中师范大学 2008
[7]英国地理学家伊恩·西蒙斯的环境史研究[D]. 贾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8]战国秦汉简帛文献所见巫术研究[D]. 吕亚虎.陕西师范大学 2008
[9]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 赵凤远.山东大学 2007
[10]简帛禁忌研究[D]. 王光华.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东周时期楚国都城形制研究[D]. 何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0
[2]《楚辞》植物意象实证研究[D]. 李拓.河南大学 2010
[3]秦对巴蜀地区的农业经济开发对其统一六国中的影响[D]. 甘小华.西北大学 2009
[4]论《诗经》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瞿娟.南京林业大学 2009
[5]伍子胥思想研究[D]. 王洪强.华中师范大学 2009
[6]环境史视角下的西域贡狮研究[D]. 康蕾.陕西师范大学 2009
[7]楚国郢都兴衰史考略[D]. 董灏智.东北师范大学 2008
[8]江陵、长沙两地东周楚文化[D]. 黄超芬.华中师范大学 2008
[9]楚人疾病与防治[D]. 尹立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8
[10]《文子》研究[D]. 周国凤.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49350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本文的学术前史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材料
四、本文的时空框架与概念界定
五、本文的主要观点、创新点及难点
第一章 生态环境与楚国社会生活
第一节 楚地气候状况与楚人的月令
一、西周到西汉时期楚地的气候冷暖变化
二、楚人对气候现象的认知:月令、物候与禁忌
第二节 楚地河湖地貌与楚人的水利
一、文献中有关楚地河湖地貌形态的描述
二、水与聚落: 楚国城邑的分布趋势与选址
三、水与建筑: 高台建筑与水门
四、水与军事: 楚国的运河、舟师与水战
第三节 楚地植物的种类、分布与功用
一、考古发掘所见的植物信息
二、漆树: 植物与涂料
三、竹箭: 植物与器具
四、梓楠: 植物与木材
五、荆楚: 植物与国名
六、苞茅: 植物与巫术
七、橘柚: 植物与政治
第四节 楚地动物的种类、分布与功用
一、考古发掘所见的动物信息
二、虎、豹
三、犀、象
四、鹿、麋
五、鱼、鳖
第二章 生态资源与楚国政治经济
第一节 楚国的山林薮泽
一、对渔猎经济的重新认识
二、楚国山泽资源状况及管理
三、云梦:楚之宝也
四、与山林薮泽相关的人文事象
第二节 楚国的人口状况
一、人口分布:基于聚落密度与县邑数量的考察
二、人口迁徙:公族、亡人
三、人口政策:实广虚之地
四、人口寿命:疾病与健康
第三节 楚国的粮食生产
一、楚国农业开发的基本态势
二、楚国农业生产的具体过程及其评价
三、楚国灾害记录所反映的生态问题
第三章 生态观念与楚国思想文化
第一节 楚人关于自然世界的巫术
一、楚人的自然祭祀与自然神祇
二、楚人有关居地和动物的选择术
三、楚人的自然崇拜
第二节 楚人关于自然世界的思想
第三节 楚人关于自然世界的意象
一、楚文学中的动植物
二、《庄子》中的动植物形象举例
三、水意象简论
余论:楚、秦生态经验比较
结语:生态、族群与文化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代淮河多种称谓问题研究[J]. 陈立柱,吕壮. 史学月刊. 2011(11)
[2]论随州羊子山新出噩国青铜器[J]. 张昌平. 文物. 2011(11)
[3]《史记》“西楚”的地域及文化分区意义[J]. 徐华. 文艺评论. 2011(10)
[4]楚郢都探索的新线索[J]. 王红星. 江汉考古. 2011(03)
[5]古蜀国渔猎活动考略[J]. 杨敏.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04)
[6]环境史研究的三个层面[J]. 唐纳德·沃斯特,侯文蕙. 世界历史. 2011(04)
[7]“水利周期”与“王朝周期”:农田水利的兴废与王朝兴衰之间的关系[J]. 鲁西奇. 江汉论坛. 2011(08)
[8]历史时期长江三峡地区山地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及特点[J]. 钱璐,蓝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4)
[9]楚纪南城水利设施初探[J]. 向德富,孙继.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10]鱼盐经济与巴国的兴衰[J]. 罗中玺. 铜仁学院学报. 2011(04)
博士论文
[1]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D]. 曹志红.陕西师范大学 2010
[2]江北地区楚墓研究[D]. 王乐文.吉林大学 2010
[3]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D]. 王素芬.河北大学 2010
[4]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 笪浩波.华中师范大学 2009
[5]胶东半岛中全新世人类对环境的文化适应[D]. 史本恒.山东大学 2009
[6]汉代道家生态思想研究[D]. 杜宗才.华中师范大学 2008
[7]英国地理学家伊恩·西蒙斯的环境史研究[D]. 贾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8]战国秦汉简帛文献所见巫术研究[D]. 吕亚虎.陕西师范大学 2008
[9]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 赵凤远.山东大学 2007
[10]简帛禁忌研究[D]. 王光华.四川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东周时期楚国都城形制研究[D]. 何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0
[2]《楚辞》植物意象实证研究[D]. 李拓.河南大学 2010
[3]秦对巴蜀地区的农业经济开发对其统一六国中的影响[D]. 甘小华.西北大学 2009
[4]论《诗经》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瞿娟.南京林业大学 2009
[5]伍子胥思想研究[D]. 王洪强.华中师范大学 2009
[6]环境史视角下的西域贡狮研究[D]. 康蕾.陕西师范大学 2009
[7]楚国郢都兴衰史考略[D]. 董灏智.东北师范大学 2008
[8]江陵、长沙两地东周楚文化[D]. 黄超芬.华中师范大学 2008
[9]楚人疾病与防治[D]. 尹立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8
[10]《文子》研究[D]. 周国凤.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49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449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