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建筑环境微细颗粒物散发源特性及控制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3 00:43
  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恶化,建筑环境微细颗粒污染物来源出现广泛多样、构成复杂的特点,严重影响建筑环境空气品质和人体健康。建筑环境典型微细颗粒污染物除了所熟知的量大面广的污染物外,还存在着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隐见污染物。实际上,建筑环境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隐见微细颗粒污染物散发源,产生的污染源源强大部分呈周期性或阵发性波动。采用新风稀释理论的传统评价方法缺乏对污染物空间分布和污染源散发不均匀的考虑,对污染源控制风量的计算结果和控制效果评价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而空气龄和颗粒物驻留时间可以用来描述颗粒物的排除能力和排除时间,建筑环境空气龄和颗粒物驻留时间是评价颗粒物污染源控制效果较为科学的指标。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建立任何瞬间建筑环境中污染物浓度与控制通风量方程,得到了污染物控制通风量与源强的解析关联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污染物源强随时间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污染物控制通风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建筑环境微细颗粒污染物散发源分散描述,总结归纳,建立了持续源、周期源和随机阵发源的描述模型。(2)采用基于欧拉方法和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建筑环境空气龄和颗粒物驻留时间的数值分析模型。...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建筑环境微细颗粒物散发源特性及控制技术的研究


污染物控制示意图

曲线,源强,曲线


图 2-2 源强随时间变化曲线Figure 2-2 Curve of source intensity variation代入式(2-4)中,可得:0 0( ) ( )ntntey t y C de CL

曲线,源强,曲线


图 2-3 源强随时间变化曲线Figure 2-3 Curve of source intensity variation式(2-4)中,可得:0 0( ) [ ( ) ]ntntey t y At C de C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筑室内细颗粒物(PM2.5)污染现状、控制技术与标准[J]. 王清勤,李国柱,赵力,孟冲,王军亮,王晓飞,朱荣鑫.  暖通空调. 2016(02)
[2]办公楼室内PM2.5治理浅析[J]. 王阳.  山东工业技术. 2015(17)
[3]国内外PM2.5控制标准及对比[J]. 谢慧,赵申,曹国庆.  建筑科学. 2014(06)
[4]室内气溶胶颗粒物沉积特性的实验研究[J]. 施孝增,吴家正,李曹县,鄢庆春.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10(03)
[5]室内颗粒物分布运动的研究进展[J]. 刘祥宝,张金萍,朱琳琳.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9(05)
[6]室内颗粒物分布运动研究及进展[J]. 辛峰,赵树新.  山西建筑. 2009(16)
[7]对比置换通风碰撞射流通风室内颗粒物分布特性的研究[J]. 袁丽丽,寇利,刘斌.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08(04)
[8]Long-term monitoring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2.5/PM10 in Beijing,China[J]. WANG Hailin1,ZHUANG Yahui1,WANG Ying2,SUN Yele2,YUAN Hui2,ZHUANG Guoshun2,HAO Zhengping1,1.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5,China.2.Center for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Study,Department of Chemistr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11)
[9]北京四合院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测试分析[J]. 苏雅璇,赵彬.  建筑科学. 2008(04)
[10]不同污染源位置对颗粒物浓度影响的数值模拟[J]. 许婕,亢燕铭,钟珂.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08(01)

博士论文
[1]基于绿色工业建筑评价体系的有害物源控制技术的研究[D]. 宋高举.东华大学 2015
[2]室内超细悬浮颗粒模型及算法研究[D]. 李孔清.湖南大学 2007
[3]控制污染物扩散的应急通风关键问题研究[D]. 蔡浩.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青岛市大气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疾病住院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D]. 马洪群.青岛大学 2016
[2]局部通风作用下阵发性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研究[D]. 闫翻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3]工业厂房浮射流预测模型及通风系统的优化研究[D]. 疏艺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4]湿度对室内颗粒物分布的影响[D]. 崔术祥.湖南工业大学 2013
[5]冲击射流数值模拟中湍流模型的分析与对比[D]. 平艳.天津大学 2012
[6]焦作市高新区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及水溶性离子分布特征[D]. 刘克武.河南理工大学 2011
[7]颗粒物在人体呼吸系统中传输与沉积的数值模拟研究[D]. 周鑫.中南大学 2010
[8]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 李清平.浙江大学 2010
[9]带回风系统中室内污染物动态浓度分布规律研究[D]. 朱奋飞.清华大学 2009
[10]通风对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关系影响的研究[D]. 王海东.天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52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452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6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