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6 21:50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全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针对我国的情况,发展低碳经济的任务相当严峻,据统计,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生态足迹第一大国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比重由12.9%提高到约23%,人均CO2排放量目前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如何去解决能源需求与生态足迹这一重大矛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显得尤为重要。测量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能源生态足迹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测度方法。本文以能源生态足迹为选题,首先运用三种生态足迹模型核算出1978-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认为传统方法更趋于稳定,表明1978-2010年能源生态足迹总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且增加了5.4倍,同时分析了能源生态足迹总量及其构成、能源足迹强度(EFI)、能源足迹生态压力(EPIEF)的演变特征;其次,探寻能源生态足迹驱动机制,主要包含能源自身、社会经济的驱动因素。利用偏最小二乘法筛选出主要驱动因子,进而基于STIRPAT模型建立能源生态足迹与主要驱动因素之间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采取岭回归方法进行拟合,对能源生态足迹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及其驱动机制进... 

【文章来源】: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生态足迹研究现状
        1.2.1 传统模型的改进
        1.2.2 应用的空间尺度
    1.3 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预期创新
2 理论基础
    2.1 生态足迹模型
        2.1.1 基于传统方法生态足迹
        2.1.2 基于投入产出生态足迹
        2.1.3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
    2.2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
        2.2.1 CGE 模型原理
        2.2.2 CGE 模型应用
        2.2.3 社会核算矩阵(SAM)
        2.2.4 SAM 在 CGE 模型中的作用
    2.3 STIRPAT 模型
    2.4 偏最小二乘法
3 中国能源生态足迹(EEF)演变特征
    3.1 三种能源生态足迹方法比较
        3.1.1 总量比较
        3.1.2 方法比较
    3.2 能源生态足迹总量及构成变化分析
        3.2.1 总量变化分析
        3.2.2 构成变化分析
    3.3 能源生态足迹指标分析
        3.3.1 能源生态足迹产值
        3.3.2 能源生态足迹生态压力
4 能源生态足迹驱动机制分析
    4.1 驱动因子的筛选
        4.1.1 驱动因子筛选方法
        4.1.2 驱动因子的时效性
    4.2 STIRPAT 模型驱动因素的选取
        4.2.1 STIRPAT 模型的建立
        4.2.2 驱动机制分析
5 CGE 模型的构建及数据处理
    5.1 CGE 模型的构建框架
        5.1.1 价格与贸易模块
        5.1.2 生产与要素模块
        5.1.3 收入与税收模块
        5.1.4 消费与储蓄模块
        5.1.5 能源生态足迹模块
        5.1.6 清洁发展机制模块
        5.1.7 动态模块
        5.1.8 均衡与闭合模块
    5.2 SAM 的构建及平衡
        5.2.1 宏观 SAM 编制与平衡
        5.2.2 部门 SAM 编制与平衡
    5.3 参数与标定
6 模拟分析及政策建议
    6.1 基准情景模拟分析
        6.1.1 关键条件设定
        6.1.2 模拟结果分析
    6.2 碳税政策模拟分析
        6.2.1 关键条件设定
        6.2.2 模拟结果分析
    6.3 技术进步政策模拟分析
        6.3.1 关键条件设定
        6.3.2 模拟结果分析
    6.4 政策建议
        6.4.1 建立征收碳税制度
        6.4.2 提高技术进步降低碳强度
        6.4.3 建立有效生态补偿机制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燃煤发电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效果分析[J]. 李爱军.  能源技术经济. 2010(11)
[2]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的时空动态特征及效应分析[J]. 李琦,韩亚芬,陈建永.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08)
[3]我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J]. 谭秀娟,郑钦玉.  生态学报. 2009(07)
[4]基于CGE模型的中国能源环境政策分析[J]. 魏巍贤.  统计研究. 2009(07)
[5]基于IPAT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实证研究[J]. 戴钰,刘亦文.  经济数学. 2009(02)
[6]基于能值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广东省1978—2006年生态经济系统分析[J]. 赵志强,高江波,李双成,王仰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09(01)
[7]生态承载力约束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模拟——以博鳌特别规划区为例[J]. 韦静,曾维华.  中国环境科学. 2009(03)
[8]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重庆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与预测[J]. 蔡珍珍,骆云中,陈令.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9]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构成的变动规律[J]. 陈成忠,林振山.  地理研究. 2009(01)
[10]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成都市人均生态足迹预测[J]. 杨娟,王昌全,李冰,李焕秀,白根川.  生态学报. 2009(01)

博士论文
[1]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 鲁凤.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陕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D]. 樊华.北京林业大学 2010
[3]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D]. 刘兰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4]中国省级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建模与应用研究[D]. 段志刚.华中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吉林省生态安全研究[D]. 刘晶.吉林大学 2008
[2]中国经济的CGE模型及政策模拟[D]. 盛娟.中国人民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60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460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c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