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优先和地质环境适宜性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北海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26 23:52
北海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建设的核心地区以及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的典型地区,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导致海岸带生态环境恶化、海水入侵与地下水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愈发严重,而开展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对促进当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基于MapGIS平台,分别建立生态用地、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变权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模型对北海市土地利用展开规划研究。规划结果显示:生态用地、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规划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8%、42.1%与14.1%,并以此对比现有规划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2020,48(17)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评价思路
3 评价过程
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3.1.1 生态用地评价指标体系。
(1)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2)生态敏感性评价。
3.1.2 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1)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2)一级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3)二级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
3.2 评价方法
3.2.1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3.2.2 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3.3 土地利用区划原则
3.4 评价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汉城市圈的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研究[J]. 白杨,初东,田良,冯宇,张哲.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4(02)
[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海南岛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J]. 肖燚,陈圣宾,张路,岳平,欧阳志云,刘贤词. 生态学报. 2011(24)
[3]基于变权和TOPSIS方法的灰色关联决策模型[J]. 杨宝臣,陈跃. 系统工程. 2011(06)
[4]滨海盐碱地利用变化与优化研究——以黄骅市“台田-浅池”模式为例[J]. 岳耀杰,张峰,张国明,张化,徐品泓,王静爱. 资源科学. 2010(03)
[5]中国土地利用区划研究概况与展望[J]. 张洁瑕,陈佑启. 中国土地科学. 2008(05)
[6]国内外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郭娅,濮励杰,赵姚阳,胡晓添.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06)
[7]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分析[J]. 陈东立,余新晓,廖邦洪. 世界林业研究. 2005(01)
[8]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I.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J]. 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Kolbe H.. 中国农业科学. 2004(07)
本文编号:3460441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2020,48(17)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评价思路
3 评价过程
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3.1.1 生态用地评价指标体系。
(1)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2)生态敏感性评价。
3.1.2 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1)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2)一级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3)二级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
3.2 评价方法
3.2.1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3.2.2 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3.3 土地利用区划原则
3.4 评价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武汉城市圈的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研究[J]. 白杨,初东,田良,冯宇,张哲.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4(02)
[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海南岛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J]. 肖燚,陈圣宾,张路,岳平,欧阳志云,刘贤词. 生态学报. 2011(24)
[3]基于变权和TOPSIS方法的灰色关联决策模型[J]. 杨宝臣,陈跃. 系统工程. 2011(06)
[4]滨海盐碱地利用变化与优化研究——以黄骅市“台田-浅池”模式为例[J]. 岳耀杰,张峰,张国明,张化,徐品泓,王静爱. 资源科学. 2010(03)
[5]中国土地利用区划研究概况与展望[J]. 张洁瑕,陈佑启. 中国土地科学. 2008(05)
[6]国内外土地利用区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郭娅,濮励杰,赵姚阳,胡晓添.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06)
[7]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分析[J]. 陈东立,余新晓,廖邦洪. 世界林业研究. 2005(01)
[8]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I.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J]. 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Kolbe H.. 中国农业科学. 2004(07)
本文编号:3460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460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