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13000年以来水位变化与生态演化
发布时间:2021-11-03 23:48
全球泥炭地包含500-700 Gt碳,泥炭分布和演化重要的影响因子之一便是气候变化。目前,泥炭湿地沉积过程和生态演化如何响应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全球变化过程中,区域降水异常导致的洪涝灾害、干旱化等水文事件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水文事件对泥炭地生态、碳动态平衡乃至全球碳循环产生巨大影响。泥炭沉积中蕴藏着丰富的古环境、古生态信息,识别泥炭地生态演化如何响应水位变化极其重要。大九湖是中国中部少有的亚高山泥炭湿地,自末次冰消期以来开始发育。本文主要以大九湖泥炭地为研究对象,在AMS14C准确定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态调查及钻孔沉积物代用环境指标分析,恢复了13000年以来大九湖泥炭地的水文演化历史,得出大九湖水位变化与区域季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湿地生态演化如何响应区域水文变化,主要取得以下进展。1、钻孔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ZK5理化参数重建了研究区的沉积环境特征。粒度频率曲线结果显示为单峰模型,峰值位于10μm左右,沉积环境相对稳定。微量元素(Cu、Pb、Zn、Cr除外)主要来源于原地矿物,其变化与总有机碳(TOC,Total O...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注释表(按照首字母排列)
第一章 绪论
1.1 全球泥炭分布及气候意义
1.2 泥炭古水位重建研究进展
1.3 泥炭地生态演化与水位变化研究进展
1.4 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变化
1.5 选题依据
1.6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7 选题意义及创新
1.7.1 选题意义
1.7.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7.3 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区域地质演化简史与大九湖盆地形成演化
2.1.3 地貌环境
2.1.4 第四系
2.1.5 水文条件
2.1.6 气候与植被
2.1.7 人类活动历史
2.2 样品采集
2.3 表土样品测试与分析
2.4 钻孔样品测试与分析
2.4.1 钻孔岩性特征
2.4.2 年代学框架
2.4.3 理化测试
2.5 植硅体分析
2.5.1 植硅体的分类与命名
2.5.2 泥炭植硅体处理方法
第三章 元素地球化学记录沉积环境演化
3.1 钻孔剖面岩性对比
3.2 钻孔沉积环境演化
3.2.1 剖面粒度的变化特征
3.2.2 微量元素来源分析
3.2.3 剖面元素的变化特征
3.2.4 沉积环境演化的阶段性及其环境意义
3.3 小结
第四章 植硅体-水位转换函数确立
4.1 序言
4.2 大九湖现代植被环境调查
4.3 大九湖表土植硅体类型
4.4 表土植硅体-DWT转换函数建立
4.4.1 表土植硅体组合特征
4.4.2 植硅体组合与环境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4.3 植硅体-DWT转换函数建立
4.5 小结
第五章 末次冰消期以来植被演替与气候重建
5.1 序言
5.2 大九湖钻孔植硅体记录
5.2.1 钻孔植硅体类型
5.2.2 植硅体组合
5.3 大九湖13000 年水位变化及区域对比
5.3.1 大九湖泥炭地古水位重建
5.3.2 大九湖水位响应长江中游季风降雨研究
5.4 古温度定量重建
5.4.1 植硅体古温度重建
5.4.2 温度变化与区域对比
5.5 小结
第六章 大九湖水位变化与湿地生态演化研究
6.1 大九湖湿地现代生态响应水位变化
6.1.1 大九湖湿地现代碳通量响应水位变化
6.1.2 大九湖湿地现代植被分布响应水位变化
6.1.3 大九湖湿地现代微体生物响应水位变化
6.2 13000 年以来大九湖生态响应水位变化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 李金群,葛继稳,彭凤姣,李艳元,周颖,李永福,翁文畅.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9(01)
[2]末次冰消期临沂石笋微量元素记录及其气候意义[J]. 李倩,李广雪,张强,张洋,王丽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1)
[3]鄂西亚高山泥炭地有壳变形虫生态监测及对水位的指示意义[J]. 秦养民,巩静,顾延生,薛建涛,向成玉,吴未华,葛继稳. 地球科学. 2018(11)
[4]末次冰消期以来南大洋深部流通性与大气pCO2的关系及其控制机制[J]. 李铁刚,王家凯. 海洋科学进展. 2018(02)
[5]中国史前农业起源演化研究新方法与新进展[J]. 吕厚远.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2)
[6]神农架自然遗产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特点和代表性[J]. 马明哲,申国珍,熊高明,赵常明,徐文婷,周友兵,谢宗强. 植物生态学报. 2017(11)
[7]神农架大九湖泥炭湿地CH4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 李艳元,葛继稳,彭凤姣,周颖,李金群,吴先,刘奕伶,张志麒. 地球科学. 2017(05)
[8]浙江青浜岛现代植物群落和表土植硅体研究及环境意义[J]. 刘红叶,顾延生,唐倩倩,程丹丹,桂福坤.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7(01)
[9]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生态系统碳储量[J]. 周文昌,崔丽娟,王义飞,李伟. 生态学杂志. 2016(08)
[10]神农架大九湖湿地表土植硅体记录及其环境意义[J]. 伦子健,顾延生,刘红叶,秦养民,罗涛,张志麒. 第四纪研究. 2016 (03)
博士论文
[1]末次冰盛期以来大九湖盆地泥炭沉积与亚洲夏季风演化[D]. 张文超.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017
[2]三江平原泥炭沼泽有壳变形虫多样性及其在古水位重建中的作用[D]. 宋理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5
[3]东北地区晚全新世泥炭沉积的植硅体气候指示意义研究[D]. 张新荣.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地下水位和土壤温度对若尔盖泥炭地CH4排放的影响[D]. 高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2]基于有壳变形虫的大兴安岭泥炭地水位定量重建[D]. 朱忠秋.东北师范大学 2015
[3]小兴安岭泥炭藓泥炭地有壳变形虫—环境因子转换函数模型研究[D]. 焦文建.东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74571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注释表(按照首字母排列)
第一章 绪论
1.1 全球泥炭分布及气候意义
1.2 泥炭古水位重建研究进展
1.3 泥炭地生态演化与水位变化研究进展
1.4 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变化
1.5 选题依据
1.6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内容
1.7 选题意义及创新
1.7.1 选题意义
1.7.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7.3 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区域地质演化简史与大九湖盆地形成演化
2.1.3 地貌环境
2.1.4 第四系
2.1.5 水文条件
2.1.6 气候与植被
2.1.7 人类活动历史
2.2 样品采集
2.3 表土样品测试与分析
2.4 钻孔样品测试与分析
2.4.1 钻孔岩性特征
2.4.2 年代学框架
2.4.3 理化测试
2.5 植硅体分析
2.5.1 植硅体的分类与命名
2.5.2 泥炭植硅体处理方法
第三章 元素地球化学记录沉积环境演化
3.1 钻孔剖面岩性对比
3.2 钻孔沉积环境演化
3.2.1 剖面粒度的变化特征
3.2.2 微量元素来源分析
3.2.3 剖面元素的变化特征
3.2.4 沉积环境演化的阶段性及其环境意义
3.3 小结
第四章 植硅体-水位转换函数确立
4.1 序言
4.2 大九湖现代植被环境调查
4.3 大九湖表土植硅体类型
4.4 表土植硅体-DWT转换函数建立
4.4.1 表土植硅体组合特征
4.4.2 植硅体组合与环境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4.3 植硅体-DWT转换函数建立
4.5 小结
第五章 末次冰消期以来植被演替与气候重建
5.1 序言
5.2 大九湖钻孔植硅体记录
5.2.1 钻孔植硅体类型
5.2.2 植硅体组合
5.3 大九湖13000 年水位变化及区域对比
5.3.1 大九湖泥炭地古水位重建
5.3.2 大九湖水位响应长江中游季风降雨研究
5.4 古温度定量重建
5.4.1 植硅体古温度重建
5.4.2 温度变化与区域对比
5.5 小结
第六章 大九湖水位变化与湿地生态演化研究
6.1 大九湖湿地现代生态响应水位变化
6.1.1 大九湖湿地现代碳通量响应水位变化
6.1.2 大九湖湿地现代植被分布响应水位变化
6.1.3 大九湖湿地现代微体生物响应水位变化
6.2 13000 年以来大九湖生态响应水位变化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 李金群,葛继稳,彭凤姣,李艳元,周颖,李永福,翁文畅.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9(01)
[2]末次冰消期临沂石笋微量元素记录及其气候意义[J]. 李倩,李广雪,张强,张洋,王丽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1)
[3]鄂西亚高山泥炭地有壳变形虫生态监测及对水位的指示意义[J]. 秦养民,巩静,顾延生,薛建涛,向成玉,吴未华,葛继稳. 地球科学. 2018(11)
[4]末次冰消期以来南大洋深部流通性与大气pCO2的关系及其控制机制[J]. 李铁刚,王家凯. 海洋科学进展. 2018(02)
[5]中国史前农业起源演化研究新方法与新进展[J]. 吕厚远.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2)
[6]神农架自然遗产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特点和代表性[J]. 马明哲,申国珍,熊高明,赵常明,徐文婷,周友兵,谢宗强. 植物生态学报. 2017(11)
[7]神农架大九湖泥炭湿地CH4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 李艳元,葛继稳,彭凤姣,周颖,李金群,吴先,刘奕伶,张志麒. 地球科学. 2017(05)
[8]浙江青浜岛现代植物群落和表土植硅体研究及环境意义[J]. 刘红叶,顾延生,唐倩倩,程丹丹,桂福坤.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7(01)
[9]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生态系统碳储量[J]. 周文昌,崔丽娟,王义飞,李伟. 生态学杂志. 2016(08)
[10]神农架大九湖湿地表土植硅体记录及其环境意义[J]. 伦子健,顾延生,刘红叶,秦养民,罗涛,张志麒. 第四纪研究. 2016 (03)
博士论文
[1]末次冰盛期以来大九湖盆地泥炭沉积与亚洲夏季风演化[D]. 张文超.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017
[2]三江平原泥炭沼泽有壳变形虫多样性及其在古水位重建中的作用[D]. 宋理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5
[3]东北地区晚全新世泥炭沉积的植硅体气候指示意义研究[D]. 张新荣.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地下水位和土壤温度对若尔盖泥炭地CH4排放的影响[D]. 高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2]基于有壳变形虫的大兴安岭泥炭地水位定量重建[D]. 朱忠秋.东北师范大学 2015
[3]小兴安岭泥炭藓泥炭地有壳变形虫—环境因子转换函数模型研究[D]. 焦文建.东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74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474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