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政治化进程中的生存博弈
发布时间:2021-11-04 03:11
在西方国家首先出现的生态政治运动促使了西方国家的政治转型,即逐渐走向生态政治模式,这种转型直接外化为西方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环保文化的发展和环保行为的塑造。改革开放之初,外源式现代化的中国本可发挥后发优势,嫁接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规避其发展教训,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而物质财富极度匮乏的中国无暇也无意更无力进行这种政治转型,致力于维持现存政治形态下的经济突破,虽带来经济的超常规增长,却也不知不觉陷入了总想避免又无力回头的“先污染、后治理”状况。面对频发生态危机,社会公众的环境维权诉求与日俱增,在无法得到有效回应的条件下,必然演化为以生存环境为主要标的的群体性行动,从而形成局部空间上的以受害公民、污染企业和属地政府为局中人的生存博弈。当然,受害公民的环境维权标的也表现出明显的“后移”现象,即从单纯的环境维权后移为表达对现行制度体系及所决定利益分配方案的不满。非利益相关方在缺乏直接利益诱因的条件下,参与群体性行动更表明存在共同或类似的社会“不满”情绪,这表明整个社会的利益结构已严重失衡,社会“断裂”与阶层对立倾向明显,且相应以“话语权”(利益表达及利益获取可能)为内核的利益救济...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0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生态问题政治化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 生态政治学的演化历史
(二) 生态政治学的话语分析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核心概念与创新之处
一、核心概念
(一) 生态政治
(二) 生存博弈
(三) 环境群体性行动
二、创新之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态政治化进程中的生存博弈主体
第一节 研究资料的梳理
一、典型样本的选取
二、共性元素的抽取
第二节 受害公民:“陌生人”社会形态与环境群体性行动的生成
一、“陌生人”社会形态
二、环境群体性行动的生成
第三节 污染企业:强势的“资本”与内在行动逻辑
一、强势的“资本”
二、内在行动逻辑
第四节 属地政府:“无奈”、技术困境与“共谋”
一、压力体制下的“无奈”
二、现实的技术困境
三、自利动机下的“共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存博弈主体间互动博弈的过程及内核
第一节 受害公民的利益表达及策略选择
一、“讨价还价”、“信访不信法”和群体性行动:受害公民的利益表达
二、造势与度势:公民的博弈策略与博弈技术
(一) 生存环境:弱势群体的悲情牌
(二) “造”舆论:媒体关注与社会公众“物伤其类”的“愤怒”
(三) 博弈技巧:制度化与非制度化手段的综合运用
第二节 污染企业的利益表达及策略选择
一、“死不认帐”、“息事宁人”与“空喊口号”:污染企业的利益表达
二、依势与收买:污染企业的策略选择与博弈技术
第三节 属地政府的利益表达及策略选择
一、逃避责任与居中调解:属地政府的利益表达
二、强势权力、监管失灵与以邻为壑:属地政府的策略实施
(一) 强势权力:对“下”的“骗”、“哄”、“压”结合的博弈策略
(二) 监管失灵: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对“上”的风险控制
(三) 以邻为壑:府际间的封闭式治理与不合作博弈
第四节 生存博弈的内核:争夺环境话语权力
一、利益分配、环境公共事务与环境话语权力
二、环境话语权力运行的三种视角及相应启示
(一) 批评结构主义视角及启示
(二) 建构主义视角及启示
(三) 知识、关系与话语视角及启示
三、大众传媒:利益主体的话语博弈战场
(一) 体制内媒体:媒体正义与可控商业化?
(二) 体制外媒体:“广场狂欢式”的公共平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存博弈中的生态民主建构
第一节 超越工具理性:生存博弈的价值否定
一、工具理性张扬:生态危机、社会冲突和单向度的人
二、超越工具理性:妥协理性与交往理性
第二节 建构生态民主:生存博弈的政治处方
一、生态民主的源起与代议制的功能困顿
二、生态民主的建构与话语权的均衡分配
第三节 中国场域的生态民主:基本维度与可行路径
一、公共协商:激活协商存量,孕育协商增量
二、基层选举:拓展选举广度,挖掘选举深度
三、社区自治:厘清权力边界,实现权力对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存博弈中的主体行为规塑
第一节 政府行为的规塑
一、重塑政府回应公民维权诉求的路径
(一) “高成本、低效率”的维稳困局
(二) “实实在在”的回应:利益获取渠道拓展
(三) 不可或缺的引导:法治、组织和人本
二、生态治理上的政治锦标赛
(一) 政府生态治理的能动主体: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
(二) 政治锦标赛的生态重构:核心行动者的行为塑造
三、政府社会管理转型与软权力催化
(一) 政府社会管理转型:从硬实力强控维持与软权力柔性塑造
(二) 政府社会管理软权力的催化:路径找寻与平台优化
第二节 资本行为的规塑
一、逐利性资本与生态危机
(一) 逐利性资本、科技理性张扬与生态危机
(二) 逐利性资本、生产关系物化与生态危机
(三) 逐利性资本、现代文明异化与生态危机
二、生态资本化的引入:用资本的逻辑去规塑资本
(一) 生态资本化的市场经营
(二) 生态资本化中的政府作用与公民责任
第三节 公民行为的规塑
一、生态伦理的价值浸润
二、生态社区的空间规引
本章小结
结论: 实现交往合理性,破解零和博弈
一、制度变革机制、零和生存博弈与生态政治化趋势
二、争夺环境话语权力:生存博弈的深层形态
三、交往合理性的理性基础:妥协理性与交往理性
四、交往合理性的制度保障:生态民主与行为规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474880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0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生态问题政治化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 生态政治学的演化历史
(二) 生态政治学的话语分析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核心概念与创新之处
一、核心概念
(一) 生态政治
(二) 生存博弈
(三) 环境群体性行动
二、创新之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态政治化进程中的生存博弈主体
第一节 研究资料的梳理
一、典型样本的选取
二、共性元素的抽取
第二节 受害公民:“陌生人”社会形态与环境群体性行动的生成
一、“陌生人”社会形态
二、环境群体性行动的生成
第三节 污染企业:强势的“资本”与内在行动逻辑
一、强势的“资本”
二、内在行动逻辑
第四节 属地政府:“无奈”、技术困境与“共谋”
一、压力体制下的“无奈”
二、现实的技术困境
三、自利动机下的“共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存博弈主体间互动博弈的过程及内核
第一节 受害公民的利益表达及策略选择
一、“讨价还价”、“信访不信法”和群体性行动:受害公民的利益表达
二、造势与度势:公民的博弈策略与博弈技术
(一) 生存环境:弱势群体的悲情牌
(二) “造”舆论:媒体关注与社会公众“物伤其类”的“愤怒”
(三) 博弈技巧:制度化与非制度化手段的综合运用
第二节 污染企业的利益表达及策略选择
一、“死不认帐”、“息事宁人”与“空喊口号”:污染企业的利益表达
二、依势与收买:污染企业的策略选择与博弈技术
第三节 属地政府的利益表达及策略选择
一、逃避责任与居中调解:属地政府的利益表达
二、强势权力、监管失灵与以邻为壑:属地政府的策略实施
(一) 强势权力:对“下”的“骗”、“哄”、“压”结合的博弈策略
(二) 监管失灵: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对“上”的风险控制
(三) 以邻为壑:府际间的封闭式治理与不合作博弈
第四节 生存博弈的内核:争夺环境话语权力
一、利益分配、环境公共事务与环境话语权力
二、环境话语权力运行的三种视角及相应启示
(一) 批评结构主义视角及启示
(二) 建构主义视角及启示
(三) 知识、关系与话语视角及启示
三、大众传媒:利益主体的话语博弈战场
(一) 体制内媒体:媒体正义与可控商业化?
(二) 体制外媒体:“广场狂欢式”的公共平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存博弈中的生态民主建构
第一节 超越工具理性:生存博弈的价值否定
一、工具理性张扬:生态危机、社会冲突和单向度的人
二、超越工具理性:妥协理性与交往理性
第二节 建构生态民主:生存博弈的政治处方
一、生态民主的源起与代议制的功能困顿
二、生态民主的建构与话语权的均衡分配
第三节 中国场域的生态民主:基本维度与可行路径
一、公共协商:激活协商存量,孕育协商增量
二、基层选举:拓展选举广度,挖掘选举深度
三、社区自治:厘清权力边界,实现权力对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存博弈中的主体行为规塑
第一节 政府行为的规塑
一、重塑政府回应公民维权诉求的路径
(一) “高成本、低效率”的维稳困局
(二) “实实在在”的回应:利益获取渠道拓展
(三) 不可或缺的引导:法治、组织和人本
二、生态治理上的政治锦标赛
(一) 政府生态治理的能动主体: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
(二) 政治锦标赛的生态重构:核心行动者的行为塑造
三、政府社会管理转型与软权力催化
(一) 政府社会管理转型:从硬实力强控维持与软权力柔性塑造
(二) 政府社会管理软权力的催化:路径找寻与平台优化
第二节 资本行为的规塑
一、逐利性资本与生态危机
(一) 逐利性资本、科技理性张扬与生态危机
(二) 逐利性资本、生产关系物化与生态危机
(三) 逐利性资本、现代文明异化与生态危机
二、生态资本化的引入:用资本的逻辑去规塑资本
(一) 生态资本化的市场经营
(二) 生态资本化中的政府作用与公民责任
第三节 公民行为的规塑
一、生态伦理的价值浸润
二、生态社区的空间规引
本章小结
结论: 实现交往合理性,破解零和博弈
一、制度变革机制、零和生存博弈与生态政治化趋势
二、争夺环境话语权力:生存博弈的深层形态
三、交往合理性的理性基础:妥协理性与交往理性
四、交往合理性的制度保障:生态民主与行为规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474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474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