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杭州和睦与西溪湿地沉积物理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09 10:07

  本文关键词:杭州和睦与西溪湿地沉积物理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多种重要的生态和社会功能,如环境调节、资源供应、灾害防控、生命支持和社会文化等。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伴随着严重污染(如富营养化等)问题,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结构破坏、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严峻挑战。就城市湿地而言,以建立湿地公园的方式对湿地进行综合保护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利用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对于未进行综合保护的城市湿地来说,湿地内居民日常生活会对湿地产生较大的干扰(污染),而湿地的不同的利用方式对湿地生态系统会产生较大影响。沉积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物质和能量的汇集地。沉积物的理化特征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2003年之前,和睦与西溪湿地毗邻,均为水乡湿地。自2003年起,西溪湿地被以湿地公园的形式综合保护,湿地内受到的人为干扰较小;而和睦湿地则依然处于“限制开发”的保护状态,受到了居民生活污染以及传统农耕活动的干扰。本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是沉积物理化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调查和分析池塘利用方式和人类活动强度(池塘距离居民区远近)对和睦湿地池塘沉积物的理化特征的影响;以和睦与西溪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湿地保护方式和水动力条件对沉积物的理化特征的影响,通过分析上述关系,为城市湿地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 总体来看,在和睦与西溪湿地,相对较大尺度上的湿地保护方式和水动力条件对沉积物理化特征的影响,比相对较小尺度上的池塘利用方式和池塘距离居民区的远近要大。2.和睦湿地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总磷含量、TOC/N和613C值都极显著高于西溪湿地,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西溪湿地。其原因可能是西溪湿地相对于和睦湿地受到了较好的综合保护,受到的污染相对较少;而和睦湿地虽然内部存在不同的利用方式,但是整体而言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内部居民生活排污的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相对较为严重。3.和睦与西溪湿地池塘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和有效磷含量都极显著低于其对应的河道沉积物。4. 对和睦湿地而言,三种不同的利用类型(种植菱角、养鱼和废弃)对沉积物的理化特征没有影响,居民区附近的池塘沉积物中的有机碳、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远离居民区的池塘,说明居民生活(比如排污)对池塘沉积物的干扰比农耕活动所带来的干扰大的多。居民生活严重加剧了居民区附近池塘的富营养化现象。5. 在经历了6种不同利用方式(居民区附近的种植菱角、养鱼和废弃和远离居民区的种植菱角、养鱼和废弃)的和睦湿地池塘中,沉积物总磷和有效磷含量都没有差异,这说明在和睦湿地居民排放的污水中,主要的富营养化元素是碳和氮,而磷含量相对较低。
【关键词】:沉积物 和睦湿地 理化特征 西溪湿地 利用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71;X70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1.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湿地沉积物理化特征研究现状12-17
  • 1.2.1 湿地沉积物化学特征研究现状12-15
  • 1.2.2 湿地沉积物物理特征研究现状15-16
  • 1.2.3 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16-17
  • 1.3 研究区域概况17-18
  • 1.3.1 和睦与西溪湿地的地理位置17
  • 1.3.2 和睦与西溪湿地的自然环境状况17-18
  • 1.4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8-21
  • 1.4.1 研究目的18
  • 1.4.2 研究内容18-19
  • 1.4.3 技术路线19-21
  • 2 研究方法21-25
  • 2.1 样点的选择21
  • 2.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21
  • 2.3 分析方法21-25
  • 3. 湿地利用方式和水动力学特征对湿地沉积物物理和化学特征的影响25-37
  • 3.1 前言25-26
  • 3.2 分析方法26
  • 3.3 结果26-34
  • 3.3.1 湿地利用方式和水动力学特征对沉积物化学特征的影响26-30
  • 3.3.2 湿地利用方式和水动力特征对沉积物物理特征的影响30-33
  • 3.3.3 湿地利用方式和水动力学特征对沉积物碳稳定同位素特征的影响33-34
  • 3.4 讨论34-37
  • 4. 和睦湿地池塘利用方式对沉积物理化特征的影响37-49
  • 4.1 前言37
  • 4.2 分析方法37-38
  • 4.3 结果38-46
  • 4.3.1 利用方式对池塘沉积物化学特征的影响38-41
  • 4.3.2 利用方式对池塘沉积物物理特征的影响41-45
  • 4.3.3 利用方式对池塘沉积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的影响45-46
  • 4.4 讨论46-49
  • 5 总结49-51
  • 参考文献51-59
  •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玉和;;西溪湿地中的江南古民居[J];今日浙江;2009年22期

2 于晓磊;;非诚勿扰 杭州西溪湿地[J];公共艺术;2009年02期

3 董一淋;;央视“美丽中国·湿地行”聚焦西溪湿地[J];杭州(周刊);2013年05期

4 王国平;保护西溪湿地 造福人民群众——关于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思考[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5 陈明钊;加强保护西溪湿地的山水文化品质[J];杭州科技;2005年01期

6 蔡云超;俞宸亭;;杭州西溪湿地保护利用之管见(一)[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7年02期

7 邵学新;吴明;蒋科毅;;西溪湿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及风险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8年01期

8 王竹;张艳来;李勇祥;;生态与景观视野下的杭州西溪湿地研究[J];建筑学报;2009年S1期

9 ;化蛹为蝶的嬗变——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三期工程[J];杭州(下旬刊);2010年01期

10 陈博君;;西溪湿地,人间天堂的一叶绿肾[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和谐统一——杭州西湖西溪湿地公园的建设[A];中国公园协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2 张立峰;宋健;马万里;范辽生;;远景规划的西溪湿地对杭州城市高温的调节绩效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张立峰;宋健;马万里;范辽生;;远景规划的西溪湿地对杭州城市高温的调节绩效研究[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周方方;周斌;祝炜平;窦文洁;凌在盈;;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体吸收光谱特性初探[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吴建忠 记者 王琦;西溪湿地将向困难群众优先开放[N];杭州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柴国荣 徐祖贤;西溪湿地保护“擦亮”杭州[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3 记者  陈玮 通讯员  单金发;西溪湿地能否有渔耕农事体验游[N];杭州日报;2006年

4 孙卫明 蔡云超;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中文化保护的探索与实践[N];江南游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夏斐;西溪文化 犹如一幅“清明上河图”[N];杭州日报;2008年

6 叶云邋浙江记者站 徐文潇;杭州西溪湿地三期临时开放[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赵飞飞;“未批先建”之疑:西溪湿地“名人村”调查[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见习记者 徐墉;在西溪湿地建起明清古建筑博物馆[N];杭州日报;2010年

9 西湖报道组 娄益元 通讯员 潘湘虹 孙静 记者 赵海旭;“西溪学院”助力西溪湿地创5A[N];杭州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李金金;杭州西溪湿地,自然&艺术的融合[N];北京科技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翠翠;西溪湿地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动及其水质评价[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松璐;西湖与西溪湿地浮游动物群落变动及与水质关系的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晓文;城市水域原生动物群落变动及与水质关系的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陈凌云;杭州和睦与西溪湿地沉积物理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健娜;杭州西溪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李紫芳;西溪湿地(西区)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及生态修复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陈俊彦;再论西溪湿地的生态人文复建[D];天津大学;2013年

8 徐艺;西溪湿地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9 张艳来;杭州西溪湿地景观空间格局与形态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谢长永;杭州西溪湿地生态系统营养特征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杭州和睦与西溪湿地沉积物理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52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b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