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02-10 06:03
  随着陆域资源的短缺、人口增长较快、生态损害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日趋严重,海洋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海洋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伴随着海洋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这种背景下,迫切需要研究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建立了以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 SD)模型、状态评价模型为主的海洋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复合系统研究方法,实现了区域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模拟、预测,对比和决策支持。并以渤海湾区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为海洋开发与管理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提供评价和决策支持的技术方法。具体内容如下:1、在海域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及相关理论,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纳入承载力要素研究中。从可持续发展理论、承载力递阶原理、承载力约束机制以及承载力的评价理论等交叉融合的思想出发,研究海洋资源、海洋生态、海洋环境和一定区域的人类...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新挑战
        1.1.2 海陆一体化的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1.1.3 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区域海洋管理急需可操作的技
        术手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承载力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1.2.2 指标体系法研究进展
        1.2.3 量化方法研究进展
        1.2.4 我国相关重大研究课题
        1.2.5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技术路线
    1.4 小结
2. 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基本理论探析
    2.1 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与内涵
        2.1.1 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2.1.2 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特点
        2.1.3 相关概念的分析
    2.2 相关研究理论探析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递阶原理
        2.2.3 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的约束机制
        2.2.4 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准则
    2.3 小结
3. 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方法
    3.1 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思路
    3.2 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指标体系的研究基础
        3.2.2 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一般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的模型构建
        3.3.1 系统动力学研究模型
        3.3.2 状态空间评价模型
        3.3.3 具体要素处理方法
    3.4 指标数据预处理及赋权
        3.4.1 理想状态值的确定
        3.4.2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3.4.3 指标的赋权
    3.5 小结
4. 实证研究—渤海湾区域社会经济、资源及生态环境分析
    4.1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4.1.1 五市区域人口现状
        4.1.2 国民经济发展
        4.1.3 海洋经济发展
    4.2 渤海湾海洋资源供给能力分析
        4.2.1 渔业资源
        4.2.2 海域、滩涂资源
        4.2.3 港址资源
        4.2.4 海洋油气资源
        4.2.5 海水(盐田)资源
        4.2.6 滨海旅游资源
    4.3 渤海湾海洋环境质量状况
        4.3.1 入海污染源概况
        4.3.2 渤海湾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4.4 小结
5. 实证研究—渤海湾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状况分析
    5.1 渤海湾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5.1.1 指标值的确定与选取
        5.1.2 理想状态参比值的确定
        5.1.3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5.2 渤海湾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状况分析
        5.2.1 目标层承载状况分析
        5.2.2 类别层和要素层承载状况分析
    5.3 渤海湾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状况总结
    5.4 小结
6. 实证研究—渤海湾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状况预测
    6.1 模型的设计与检验
        6.1.1 参数的设定
        6.1.2 模型的流程图与主要方程
        6.1.3 SD模型的检验
    6.2 模拟结果分析
        6.2.1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块
        6.2.2 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模块
    6.3 渤海湾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状况预测
        6.3.1 预测方案设计
        6.3.2 不同方案下承载状况预测
    6.4 小结
7. 提高渤海湾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的对策研究
    7.1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策
        7.1.1 进一步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质量
        7.1.2 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
        7.1.3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2 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对策
        7.2.1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打造低碳海洋产业经济示范区
        7.2.2 服务海洋空间布局,实现海洋产业结构升级
        7.2.3 实施入海排放总量控制,逐步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7.2.4 建立"生态系统途径管理"的环渤海管理新体系
8.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
    8.2 本文的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辽宁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测评[J]. 张华,康旭,王利,伏捷.  资源科学. 2010(01)
[2]环渤海区域生态环境及其政策法制协调机制建设[J]. 姚好霞,周荣.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4)
[3]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J]. 卜志国,郑琳,崔文林,袁媛.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9(08)
[4]矿区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J]. 程水英.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9(03)
[5]海洋功能区划的矛盾和变革[J]. 郭佩芳.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9(05)
[6]海域承载力与海洋产业布局关系初探[J]. 韩立民,任新君.  太平洋学报. 2009(02)
[7]承载力理论的起源、发展与展望[J]. 张林波,李文华,刘孝富,王维.  生态学报. 2009(02)
[8]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分析[J]. 董玉婷,董承章.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9(02)
[9]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区域海域生态环境人文影响评价方法的构建[J]. 马林,邓观明.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8(03)
[10]海域承载力本质及内在关系探析[J]. 刘康,韩立民.  太平洋学报. 2008(09)

博士论文
[1]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D]. 付会.中国海洋大学 2009
[2]我国油气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 张晓慧.中国石油大学 2008
[3]环渤海13城市主要化学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方案研究[D]. 崔正国.中国海洋大学 2008
[4]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 狄乾斌.辽宁师范大学 2007
[5]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 熊永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7
[6]滨海湿地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 石月珍.河海大学 2006
[7]基于SDSS的县域生态环境规划研究[D]. 郑丽波.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D]. 王亚文.西北大学 2006
[2]胶州湾扇贝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数值模型研究[D]. 杨卫华.中国海洋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18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618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f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