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某生态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评价
本文关键词:淮南某生态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由于对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矿区土地大面积塌陷、煤矸石堆积,导致矿区土壤肥力低下和重金属污染严重。污染物能长期潜伏于土壤中,再通过富集作用转移到农作物体内,最后经食物链进入人或动物体内,从而危害健康。本文选择淮南某生态园为研究区域,通过对生态园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六种重金属(Cu、Zn、Cd、Pb、As、Cr)的含量进行测定,描述了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再对生态园、池州及毫州利辛的猪粪、施有机肥土壤及作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对比验证生态园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并初步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主要结论如下:(1)生态园各利用方式下土壤容重均减小,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增加,复垦土壤逐步趋向原状土,土壤渗水性和通气性增强,土壤功能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腐殖化程度和稳定性依菜地玉米-小麦地林地荒地的次序从最佳向最差过渡。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胡敏素(HM)的组成不同,HM各组分有机碳含量为HMrHMiHMc;施用有机肥土壤较不施肥土壤中HM各组分的含量明显增加。(2)生态园土壤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Cu、Cd和Cr超过淮南市土壤背景值。白菜中Zn、Pb和Cd分别超蔬菜限量标准的3、11和2倍,土壤农作物能从土壤中富集大量重金属,尤其是富集重金属Cd和Zn的能力超强。研究区土壤含水率、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对Cu、Zn和Cd具有协同作用,.pH和容重对其具有拮抗作用。Cu、Zn和Cd与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各组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有机碳与腐殖质各组分含量的增加使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3)生态园内养殖场发酵猪粪中Cu、Zn和Cd含量均为新鲜猪粪的2倍。仔猪饲料中Cu和Zn分别超饲料卫生标准46和29倍。池州和利辛的新鲜、发酵猪粪中的Cu和Zn均超过德国腐熟堆肥标准。池州及利辛成猪、仔猪饲料的Cu含量超过饲料标准的76、56、10和22倍;Zn含量分别超标5、7、2和3倍。由主成分分析结果,生态园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分别为施用的有机肥和充填的煤矸石。内梅罗综合指数结果显示,生态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各重金属均处于轻度污染状态。
【关键词】:重金属 腐殖质 复垦土壤 土地利用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3;X8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9-11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1-14
- 1.2.1 矿区土壤重金属研究现状11-12
- 1.2.2 有机肥重金属研究现状12-14
- 1.2.3 土壤重金属与有机质的关系14
- 1.3 研究目的14
- 1.4 研究内容14-15
- 1.5 技术路线15-17
- 第二章 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17-24
- 2.1 区域概况17-18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18-19
- 2.2.1 药品与试剂18
- 2.2.2 仪器设备18-19
- 2.3 采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19-21
- 2.3.1 采样点布设19-20
- 2.3.2 样品采集20-21
- 2.4 试验方法21-24
- 2.4.1 样品前处理21
- 2.4.2 土壤理化性质21-23
- 2.4.3 分析质量保证23
- 2.4.4 数据处理方法23-24
- 第三章 生态园土壤腐殖质特征24-30
- 3.1 土壤理化性质24-25
- 3.2 土壤腐殖质特征25-29
- 3.3 本章小结29-30
- 第四章 生态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30-40
- 4.1 煤矸石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30-33
- 4.2 生态园土壤及作物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33-36
- 4.2.1 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33-34
- 4.2.2 土壤作物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34-36
- 4.3 土壤重金属与土壤理化性质、腐殖质的相关分析36-37
- 4.3.1 土壤重金属与理化性质的关系36
- 4.3.2 土壤重金属与腐殖质的关系36-37
- 4.4 对比研究区土壤及作物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37-38
- 4.4.1 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37-38
- 4.4.2 土壤作物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38
- 4.5 本章小结38-40
- 第五章 生态园土壤重金属来源分析及评价40-46
- 5.1 猪粪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40-42
- 5.1.1 生态园猪粪及饲料重金属含量40-41
- 5.1.2 对比研究区猪粪及饲料重金属含量41-42
- 5.2 土壤重金属含量的主成分分析42-43
- 5.3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评价43-44
- 5.4 治理对策44
- 5.5 本章小结44-46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46-48
- 6.1 本研究主要结论46-47
- 6.2 展望47-48
- 参考文献48-55
- 致谢55-57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鸿斌;胡海文;王振祥;王晓辉;;淮南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污染溯源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2 董扬红;曾全超;安韶山;张宏;;黄土高原不同林型植被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腐殖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01期
3 王峰;陈玉真;尤志明;吴志丹;江福英;翁伯琦;;菌渣施用对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5年02期
4 张云青;张涛;李洋;苏德纯;;畜禽粪便有机肥中重金属在不同农田土壤中生物有效性动态变化[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5 鲁洪娟;马友华;樊霆;张国漪;叶文玲;陈海燕;;有机肥中重金属特征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4年12期
6 朱泉雯;;重金属在猪饲料-粪污-沼液中的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4年06期
7 王鑫;王金成;刘建新;;不同恢复阶段人工沙棘林土壤腐殖质组成及性质[J];水土保持通报;2014年05期
8 贾重建;刘红宜;卢瑛;陈冲;熊凡;崔启超;;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组分特征的影响[J];热带地理;2014年05期
9 刘艳丽;李成亮;高明秀;张民;赵庚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河三角洲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年15期
10 杨柳;雍毅;叶宏;吴怡;侯江;黄祥;;四川典型养殖区猪粪和饲料中重金属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良骥;严家平;;基于模糊综合评价与主成分分析法的煤矿塌陷水域水资源环境综合评价研究——以淮南潘集矿区为例[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华娟;吉林省典型煤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豆科植物修复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吕兑安;猪粪堆肥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变化特征及钝化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3 王兴明;淮南煤矸石堆积地重金属元素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4 邱汉周;淮南潘集煤矿区植被恢复模式及其土壤修复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5 黎炜;煤矿充填复垦区土壤肥力质量变化与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杨慧敏;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去除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7 王登启;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8 郭平;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坦夫;淮南矿区煤矸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利用途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魏怀建;不同植被下复垦土壤腐殖质对土壤物理性质及镉的有效形态的影响[D];安徽大学;2015年
3 张满满;徐州北郊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空间变异性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4 魏玲玲;鄂尔多斯两个煤矿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粉煤灰对羊柴光合生理和生长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5 汪芳芳;淮北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与风险评估[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6 徐晶晶;典型农耕区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估[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7 高晓云;淮南矿区煤矸石充填对土地复垦的影响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8 池源;安徽铜陵地区土壤和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D];南京大学;2013年
9 裴文明;淮南潘集采煤塌陷积水区水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王宏;东洞庭湖湿地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淮南某生态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7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