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术对太湖底质及水质总磷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4 19:20
应用3S技术研究了太湖底质与水质总磷(TP)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水华频次分析了其相关性。结果表明:2016—2018年,太湖底质TP年均值在433~537 mg/kg波动,水质TP年均值从0.064 mg/L上升至0.087 mg/L。从空间分布来看,底质TP、水质TP和水华频次均呈现"西高东低"的规律,太湖西部区尤其是竺山湖区是需要开展治理的重点区域。3年间,太湖西部区水质TP上升,而底质TP与入湖河流TP下降,说明内源磷污染是太湖西部区水质TP升高的主要原因,须加强科学清淤。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
1.1 底质与水质监测
1.2 遥感监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太湖底质及水质TP对比
2.2 太湖TP分布与水华对比
2.3 对太湖治理的讨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年太湖总磷升高成因及对策建议[J]. 凌虹,巫丹,谭东烜,朱晓晓. 环境科技. 2018(06)
[2]太湖西沿岸区底泥污染及生态应急清淤研究[J]. 张纯敏. 环境影响评价. 2018(04)
[3]底泥和藻体对太湖湖泛的诱发及水体致黑物的供应潜力[J]. 蔡萍,吴雨琛,刘新,尹洪斌. 湖泊科学. 2015(04)
[4]太湖东部湖湾水生植物生长区底泥氮磷污染特征[J]. 向速林,朱梦圆,朱广伟,许海. 沉积学报. 2014(06)
[5]“MMA”技术路线在太湖蓝藻水华监测中的应用[J]. 庄严,黄君,宋挺,张虎军,沈建荣. 中国环境监测. 2014(05)
[6]3S技术在太湖蓝藻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J]. 庄严,李秋宇,盛翼,宋挺,张虎军.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4(05)
[7]太湖不同湖区底泥悬浮沉降规律研究及内源释放量估算[J]. 胡开明,王水,逄勇. 湖泊科学. 2014(02)
[8]基于质量平衡的太湖氮、磷自净能力计算[J]. 翟淑华,韩涛,陈方. 湖泊科学. 2014(02)
[9]不同水深和底质对太湖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生长的影响[J]. 翟水晶,胡维平,邓建才,陈桥,韩红娟,刘伟龙. 生态学报. 2008(07)
[10]太湖底泥的空间分布和富营养化特征[J]. 袁旭音,许乃政,陶于祥,郑祥民,刘德辉.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3(01)
本文编号:3727789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
1.1 底质与水质监测
1.2 遥感监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太湖底质及水质TP对比
2.2 太湖TP分布与水华对比
2.3 对太湖治理的讨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年太湖总磷升高成因及对策建议[J]. 凌虹,巫丹,谭东烜,朱晓晓. 环境科技. 2018(06)
[2]太湖西沿岸区底泥污染及生态应急清淤研究[J]. 张纯敏. 环境影响评价. 2018(04)
[3]底泥和藻体对太湖湖泛的诱发及水体致黑物的供应潜力[J]. 蔡萍,吴雨琛,刘新,尹洪斌. 湖泊科学. 2015(04)
[4]太湖东部湖湾水生植物生长区底泥氮磷污染特征[J]. 向速林,朱梦圆,朱广伟,许海. 沉积学报. 2014(06)
[5]“MMA”技术路线在太湖蓝藻水华监测中的应用[J]. 庄严,黄君,宋挺,张虎军,沈建荣. 中国环境监测. 2014(05)
[6]3S技术在太湖蓝藻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J]. 庄严,李秋宇,盛翼,宋挺,张虎军.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4(05)
[7]太湖不同湖区底泥悬浮沉降规律研究及内源释放量估算[J]. 胡开明,王水,逄勇. 湖泊科学. 2014(02)
[8]基于质量平衡的太湖氮、磷自净能力计算[J]. 翟淑华,韩涛,陈方. 湖泊科学. 2014(02)
[9]不同水深和底质对太湖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生长的影响[J]. 翟水晶,胡维平,邓建才,陈桥,韩红娟,刘伟龙. 生态学报. 2008(07)
[10]太湖底泥的空间分布和富营养化特征[J]. 袁旭音,许乃政,陶于祥,郑祥民,刘德辉.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3(01)
本文编号:3727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727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