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阈值研究与预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8 06:17

  本文关键词: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阈值研究与预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喀斯特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地表水土流失,岩石裸露,生态系统调蓄水源的能力不断减弱、旱涝灾害频发。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尖锐矛盾,已成为贵州山区生态保护、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以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为依托,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分析了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的阈值,并建立了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阈值的等级划分,达到对石漠化预警的作用。这对石漠化演变机理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石漠化治理方式、防治石漠化发生、加快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促进喀斯特地区的发展及实现喀斯特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效益,为喀斯特石漠化演变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已经成为了贵州省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石漠化这一生态环境现象也成为了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如何开展治理石漠化,保障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已经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喀斯特地区这一环境背景下,探究分析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对石漠化的影响是必要的。文章从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出发,以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阈值作为研究目标,结合现有的研究理论,通过数学模型与数值分析,依托研究区,分析确定了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确定了研究区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的阈值,并建立了阈值划分等级,并通过2010年与2013年石漠化面积统计值验证了以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阈值等级划分的石漠化面积精度。主要研究结果有:(1)综合分析了现有生态环境阈值的研究成果,选择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以“3S”为技术手段,借助文献资料,结合地面调查,确定了以五个影响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为研究对象,分别是基岩裸露率、植被覆盖度、坡度、土地垦殖率、人为干扰度指数,并借助Logistic回归模型,以基岩裸露率为判断依据,对其余四个因子进行了Wald值统计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这四个关键因子对石漠化均有显著程度的影响;(2)建立含哑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遍历,计算每个因子对石漠化发生变化影响的危险度与相对危险度,以此作为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阈值的分析指标,结合数值分析,最终确定了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的阈值。其中,植被覆盖度为35%、50%、75%;坡度为15°、25°、35°;土地垦殖率为0.35、0.55、0.85;人为干扰度指数为0.45、0.65、0.8;(3)依据石漠化等级划分依据,进行了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阈值的等级划分,划分结果为轻度阈值、中度阈值与强度阈值三类等级。各因子值小于轻度阈值,为无石漠化;大于轻度阈值小于中度阈值为轻度石漠化;大于中度阈值小于强度阈值,为中度石漠化;大于强度阈值,为强度石漠化;(4)在阈值等级划分基础上,通过决策树分类,模拟了2010年与2013年研究区石漠化分类图,并以实际的石漠化分类图验证了分类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按照阈值等级判定的石漠化类型,无石漠化的判定精度为84.5%;轻度石漠化的判定精度为74.5%,中度石漠化的判定精度为83.5,强度石漠化的判定精度为72.5%。总体来讲,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阈值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并以此对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阈值在石漠化预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石漠化 关键因子 Logistic模型 阈值 预警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71.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序言11-18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15-17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1.3.3 技术路线17
  •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7-18
  • 2 研究区概况与石漠化18-21
  • 2.1 研究区概况18-20
  • 2.1.1 研究区自然环境18-19
  • 2.1.2 研究区社会经济19-20
  • 2.2 研究区石漠化背景及典型性分析20-21
  • 2.2.1 研究区石漠化背景分析20
  • 2.2.2 研究区典型性与代表性20-21
  • 3 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选择与数据处理21-30
  • 3.1 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的分析21
  • 3.2 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21-23
  • 3.2.1 基岩裸露率21-22
  • 3.2.2 植被覆盖度22
  • 3.2.3 坡度22-23
  • 3.2.4 土地垦殖率23
  • 3.2.5 人为干扰度指数23
  • 3.3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23-30
  • 3.3.1 数据的获取23-24
  • 3.3.2 数据的处理24-30
  • 4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阈值计算及等级划分30-39
  • 4.1 Logistic回归模型30-31
  • 4.1.1 模型的原理和方法30-31
  • 4.1.2 Logistic回归的概率公式31
  • 4.2 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阈值计算31-38
  • 4.2.1 Wald统计量的检验31-32
  • 4.2.2 确定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阈值的遍历范围和步长32-33
  • 4.2.3 构造哑变量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33-34
  • 4.2.4 计算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阈值34-38
  • 4.3 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阈值的等级划分体系38-39
  • 4.3.1 阈值分析38
  • 4.3.2 石漠化等级划分依据38-39
  • 4.3.3 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阈值等级划分体系39
  • 5 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阈值的验证与分析39-43
  • 5.1 验证方法39-40
  • 5.2 验证结果与分析40-42
  • 5.3 预警分析42-43
  • 6 结论与讨论43-45
  • 6.1 结论43-44
  • 6.2 讨论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50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50-51
  • 附件51-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成涛 ,谢云华;滇东高原的石漠化治理[J];国土绿化;2004年01期

2 卢燕 ,周业生;罗城石漠化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探讨[J];广西林业;2005年05期

3 彭钊;;治理石漠化 保护珠江源[J];前进论坛;2006年06期

4 臧海恩;;来宾市石漠化治理初见成效[J];广西林业;2006年04期

5 徐琨琳;;广西石漠化危害与治理对策[J];矿产与地质;2006年Z1期

6 卢彪;杨明刚;;关岭自治县花江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2期

7 农胜奇;;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危害及治理对策[J];广西林业科学;2007年03期

8 宋维峰;;我国石漠化现状及其防治综述[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5期

9 杨成波;王震洪;;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及其综合治理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年05期

10 张周来;王军伟;;变石漠化为绿水青山[J];中国民族;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精心组织 真抓实干 扎实推进石漠化治理工作[A];中国西南石山地区第四次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罗娅;;石漠化治理—传统农耕文化的坚守与变迁[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曾庆良;郝菊海;;毕节生态试验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对策探讨[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但文红;彭思涛;;农村生计模式变迁与石漠化治理政策调整研究——以紫云县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5 罗桂湘;;广西石漠化及其气候因素初探[A];2006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周建华;邓琴;丁卫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治理[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7 李克斌;;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探讨——以贵州省六枝特区为例[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温远光;陈放;朱宏光;赖家业;刘京涛;吴庆标;;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理论与技术[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梁建平;许奇聪;;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10 唐明榜;杨元熙;;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对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国 毛朝敬;石漠化已成西南顽疾[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刘文国 毛朝敬;石漠化已成西南顽疾[N];中国环境报;2002年

3 王成;大西南石漠化扩至11万平方公里[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郑北鹰;石漠化不容漠视[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李银雁 通讯员 蒋为民;石漠化:广西生态头号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景应忠;石漠化,谁给贵州出的难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李育材;关于我国西南部地区石漠化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8 黄明政;贵州治理石漠化生态改善[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9 记者 雷隆隆;湖南石漠化成因摸清[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颜明华 实习生 刘宇;直面石漠化[N];重庆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德炉;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及防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2 皇甫江云;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石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3 王德光;基于系统理论的小流域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素红;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瑞玲;贵州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形成的自然背景及其空间地域分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6 卢红梅;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谭秋;不同尺度下喀斯特石漠化的景观格局与空间因子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起伟;贵州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璞;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流域石漠化调查与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牛海波;基于遥感技术在广西忻城县石漠化调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刘海龙;面向对象的石漠化遥感监测及过程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赵丽苹;基于MODIS数据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杨航;基于RS华蓥市岩溶地区石漠化信息提取与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谢攀;湖南省吉首市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8 陈伟;石漠化治理背景下的农户生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9 马一琳;南宁市岩溶地区石漠化动态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10 池永宽;石漠化治理中农草林草空间优化配置技术与示范[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演变关键因子阈值研究与预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5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75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d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