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植物—丛枝菌根真菌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

发布时间:2023-04-10 23:12
  多环芳烃(PAHs)是具有慢性毒性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的有机污染物。PAHs可以在动植物体内和环境中积累,威胁生态安全以及人类健康,是人类最关注的污染物之一。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都可用于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其中,植物修复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是最有潜力的修复技术之一。然而,受PAHs不易被生物降解和自然环境条件多变的影响,植物修复PAHs,尤其是高分子量PAHs的效率较低。丛枝菌根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类影响的土壤中,有利于植物在PAHs污染土壤中的生长和土壤中PAHs的去除。目前植物-丛枝菌根真菌体系在PAHs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较少且效果差异很大,影响这一体系效果的因素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以菲、芘和二苯并蒽代表土壤中的三、四和五环的PAHs,分别利用盆栽试验和微生物培养试验,考察了植物-丛枝菌根真菌联合体系对PAHs(?)亏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植物种类、丛枝菌根真菌种类、PAHs性质、土壤水分、施磷肥量等。 植物种类和丛枝菌根真菌对PAHs降解的影响。本实验对比了紫花苜蓿、酥油草、黑麦草及西芹四种植物在有无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多环芳烃污染及其修复研究进展
        1.1.1 多环芳烃的结构和性质
        1.1.2 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迁移
        1.1.3 多环芳烃的毒性
        1.1.4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检测
        1.1.5 我国多环芳烃土壤污染现状
        1.1.6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
    1.2 多环芳烃的生物修复
        1.2.1 影响多环芳烃生物修复的因素
        1.2.2 提高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率的方法
    1.3 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
        1.3.1 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的效果
        1.3.2 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途径
        1.3.3 影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主要因素
        1.3.4 植物修复存在的问题
    1.4 丛枝菌根真菌真菌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
        1.4.1 丛枝菌根真菌促进植物的定植和生长
        1.4.2 丛枝菌根真菌促进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1.4.3 影响丛枝菌根真菌在植物修复中作用的因素
        1.4.4 丛枝菌根真菌在植物修复领域的
    1.5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土壤可持水量的测定
        2.2.2 土壤悬浊液的制备
        2.2.3 血球计数板法测定土壤悬浊液中微生物总量
        2.2.4 植物茎叶和根干重的计算
        2.2.5 丛枝菌根真菌的丰度和侵染率的计算方法
        2.2.6 植物组织中磷素的提取
        2.2.7 植物根表和体内多环芳烃的检测
        2.2.8 土壤中可培养的多环芳烃降解菌量测定(MPN)
        2.2.9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结构的测量-分子生物学方法
        2.2.10 PAH的检测
    2.3 数据统计
3 植物种类和丛枝菌根真菌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植物降解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土壤
        3.2.2 实验设计
        3.2.3 分析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4.1 多环芳烃的去除
        3.4.2 植物在多环芳烃降解中的作用
        3.4.3 丛枝菌根真菌在植物修复中的效果
    3.5 小结
4 水分和磷浓度对植物-丛枝菌根真菌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供试土壤
        4.2.2 实验设计
        4.2.3 分析方法
    4.3 结果
        4.3.1 植物生物量
        4.3.2 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
        4.3.3 植物茎叶磷含量
        4.3.4 不同组分中多环芳烃的去除率
        4.3.5 土壤中细菌和多环芳烃降解菌的数量
    4.4 讨论
    4.5 小结
5 植物和无植物体系土壤中可培养的细菌对菲、芘和二苯并蒽的降解
    5.1 引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实验1设计方案
        5.2.2 实验2设计方案
    5.3 实验结果
        5.3.1 实验1结果
        5.3.2 实验2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6 根内球囊菌和摩西球囊菌对菲和二苯并蒽植物修复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实验结果
        6.3.1 植物生物量和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
        6.3.2 多环芳烃去除率
        6.3.3 土壤中微生物
    6.4 讨论
        6.4.1 丛枝菌根真菌在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
        6.4.2 多环芳烃毒性及其降解率
    6.5 结论
7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紫花苜蓿和酥油草单独培养或混合培养对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
    7.1 引言
    7.2 实验设计
    7.3 结果与讨论
    7.4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8.3 展望
参考文献
创新点摘要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88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788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8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