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分区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4 02:57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防治和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生态保护形势日益严峻,迫使世界各国积极探索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建国以来,我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研究,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了出来,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目前,我国已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复杂多变,使得我国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经济发展、历史进程等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使得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模式和政策设计在部分区域的实际应用中存在针对性差、可操作性低以及成效不佳等问题。为了克服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这些困难和问题,须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区管理,根据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社会状态等因素的相似性和异质性,将生态文明建设条件和水平相似的区域划归到同一分区,从而针对不同分区,设定不同的生态文明建设管理目标,采取不同的生态...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生态区划研究进展
1.2.1 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发展
1.2.2 国外生态分区研究进展
1.2.3 国内生态分区研究进展
1.2.4 国内外管理分区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分区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和框架设计
2.2.1 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2.2.2 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2.3 指标体系构建
2.3.1 指标库的建立
2.3.2 指标筛选
2.3.3 指标体系的确定
2.4 指标解释和计算方法
第三章 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分区界线划定研究
3.1 分区的理论基础
3.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1.2 生态学理论
3.1.3 景观生态学理论
3.2 分区的基本原则
3.2.1 生态过程地域分异原则
3.2.2 区域共扼性原则
3.2.3 生态功能的相似性和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原则
3.2.4 行政区划完整性原则
3.2.5 应用于管理、便于管理的原则
3.3 RS和GIS在分区中的应用
3.3.1 RS技术
3.3.2 GIS技术
3.4 分区界限的划定
3.4.1 常用的分区界限划定方法
3.4.2 界限划定流程
3.4.3 SPSS聚类分析
3.4.4 ArcGIS空间分析
第四章 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4.1 区域概况
4.1.1 自然概况
4.1.2 经济概况
4.1.3 社会概况
4.2 数据来源与基础数据表
4.2.1 数据来源
4.2.2 基础数据表
4.3 指标分析
4.3.1 自然服务子系统
4.3.2 经济发展子系统
4.3.3 社会和谐子系统
4.4 指标权重的确定
4.4.1 层次分析法(AHP)
4.4.2 权重确定
4.5 分区界限的划定
4.5.1 SPSS聚类分析
4.5.2 ArcGIS空间分析
4.6 分区结果
第五章 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分区技术规程
5.1 适用范围
5.2 术语和定义
5.3 管理分区指标体系的构建
5.3.1 管理分区指标体系构建要求
5.3.2 管理分区指标体系构建模式
5.3.3 管理分区指标体系
5.3.4 管理分区指标体系权重
5.4 管理分区界限的划定
5.4.1 管理分区界限划定原则
5.4.2 管理分区界限划定方法
5.5 分区流程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成果
本文编号:3817045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生态区划研究进展
1.2.1 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发展
1.2.2 国外生态分区研究进展
1.2.3 国内生态分区研究进展
1.2.4 国内外管理分区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分区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和框架设计
2.2.1 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2.2.2 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2.3 指标体系构建
2.3.1 指标库的建立
2.3.2 指标筛选
2.3.3 指标体系的确定
2.4 指标解释和计算方法
第三章 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分区界线划定研究
3.1 分区的理论基础
3.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1.2 生态学理论
3.1.3 景观生态学理论
3.2 分区的基本原则
3.2.1 生态过程地域分异原则
3.2.2 区域共扼性原则
3.2.3 生态功能的相似性和生态环境的差异性原则
3.2.4 行政区划完整性原则
3.2.5 应用于管理、便于管理的原则
3.3 RS和GIS在分区中的应用
3.3.1 RS技术
3.3.2 GIS技术
3.4 分区界限的划定
3.4.1 常用的分区界限划定方法
3.4.2 界限划定流程
3.4.3 SPSS聚类分析
3.4.4 ArcGIS空间分析
第四章 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4.1 区域概况
4.1.1 自然概况
4.1.2 经济概况
4.1.3 社会概况
4.2 数据来源与基础数据表
4.2.1 数据来源
4.2.2 基础数据表
4.3 指标分析
4.3.1 自然服务子系统
4.3.2 经济发展子系统
4.3.3 社会和谐子系统
4.4 指标权重的确定
4.4.1 层次分析法(AHP)
4.4.2 权重确定
4.5 分区界限的划定
4.5.1 SPSS聚类分析
4.5.2 ArcGIS空间分析
4.6 分区结果
第五章 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分区技术规程
5.1 适用范围
5.2 术语和定义
5.3 管理分区指标体系的构建
5.3.1 管理分区指标体系构建要求
5.3.2 管理分区指标体系构建模式
5.3.3 管理分区指标体系
5.3.4 管理分区指标体系权重
5.4 管理分区界限的划定
5.4.1 管理分区界限划定原则
5.4.2 管理分区界限划定方法
5.5 分区流程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成果
本文编号:3817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817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