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堆置法异位修复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工程参数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3 19:39
以东营孤岛油区盐渍土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堆置法异位修复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工程参数。首先,对东营孤岛区盐渍土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配制模拟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然后,通过单因素、正交优化和模拟场实验,研究实验室条件下石油浓度、菌接种量、温度、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C/N以及通风条件对高效石油降解菌降解石油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模拟场地实验动态监测工程参数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最终确定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堆置法的最佳工程参数,为接下来生物堆置技术的实地应用研究以及最终实现生物堆置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提供数据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 (1)生物堆置技术处理石油污染土壤的最适石油浓度在2%左右。而且石油降解菌的降解能力随石油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石油浓度1%降解率为69.04%,石油浓度为2%的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达65.04%,但是超过4%石油降解菌的降解能力较弱,仅为21.38%。 (2)石油降解菌的最适浓度为5×109cfu/kg,降解率达到65.29%。在未接种石油降解菌、菌剂浓度为1×109cfu/kg的土壤里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33.51%、53.80%,而菌剂浓度...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全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1.4 石油污染土壤概述
1.5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1.5.1 物理修复技术
1.5.2 化学修复技术
1.5.3 生物修复技术
1.6 生物堆置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1.6.1 生物堆置技术国外研究进展
1.6.2 生物堆置技术国内研究进展
1.7 生物堆置技术的影响因素
1.7.1 石油降解功能菌
1.7.2 土壤环境参数
1.7.3 电子受体
1.7.4 营养物质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土壤及性质
2.1.2 仪器设备
2.1.3 供试试剂
2.1.4 实验菌种
2.2 实验方法
2.2.1 石油污染土壤的模拟
2.2.2 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案
2.2.3 正交优化实验设计方案
2.2.4 生物堆置工程模拟实验方案
2.2.5 分析方法
第三章 生物堆置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工程参数研究
3.1 引言
3.2 石油浓度对石油降解菌降解能力的影响
3.3 菌剂添加量对石油降解的影响
3.4 温度对石油烃降解的影响
3.5 土壤含水量对石油烃降解的影响
3.6 添加秸秆对石油烃降解率的影响
3.7 土壤 C/N 对石油烃降解率的影响
3.8 通风条件对石油烃降解率的影响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物堆置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工程参数优化
4.1 引言
4.2 工程参数优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模拟场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模拟场实验水分变化结果与分析
4.3.2 模拟场实验石油烃降解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
5.1 全文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致谢
本文编号:3833168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全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1.4 石油污染土壤概述
1.5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1.5.1 物理修复技术
1.5.2 化学修复技术
1.5.3 生物修复技术
1.6 生物堆置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1.6.1 生物堆置技术国外研究进展
1.6.2 生物堆置技术国内研究进展
1.7 生物堆置技术的影响因素
1.7.1 石油降解功能菌
1.7.2 土壤环境参数
1.7.3 电子受体
1.7.4 营养物质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土壤及性质
2.1.2 仪器设备
2.1.3 供试试剂
2.1.4 实验菌种
2.2 实验方法
2.2.1 石油污染土壤的模拟
2.2.2 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案
2.2.3 正交优化实验设计方案
2.2.4 生物堆置工程模拟实验方案
2.2.5 分析方法
第三章 生物堆置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工程参数研究
3.1 引言
3.2 石油浓度对石油降解菌降解能力的影响
3.3 菌剂添加量对石油降解的影响
3.4 温度对石油烃降解的影响
3.5 土壤含水量对石油烃降解的影响
3.6 添加秸秆对石油烃降解率的影响
3.7 土壤 C/N 对石油烃降解率的影响
3.8 通风条件对石油烃降解率的影响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物堆置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工程参数优化
4.1 引言
4.2 工程参数优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模拟场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模拟场实验水分变化结果与分析
4.3.2 模拟场实验石油烃降解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
5.1 全文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致谢
本文编号:3833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833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