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的遗传毒效应及牛奶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7 08:44
三聚氰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化工原料,因其含氮量高达66.6%,所以被非法添加到蛋白类食品、饲料甚至牛奶中,从而导致了2007年美国的宠物中毒事件以及2008年震惊中外的三鹿奶粉事件,社会反响极其恶劣。尽管有关三聚氰胺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研究较多,但都集中在泌尿系统,对其遗传毒效应的研究报道却很少,此外,传统的三聚氰胺色谱检测方法和目前研发的拉曼散射,荧光,吸收光谱等光学检测法,均因仪器昂贵,操作繁琐,无法满足现场检测要求。因此,本论文深入研究了三聚氰胺及其主要代谢产物三聚氰酸的遗传毒效应,为探明三聚氰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利用的纳米金和适配体修饰的纳米金为传感器,开发了三聚氰胺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为严格控制和监管三聚氰胺的滥用情况提供了技术依托。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采用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进行Ames试验,无论有没有大鼠肝匀浆S-9混合液,其对TA97,TA98,TA100,TA102四种菌株的诱变回变菌落数均没有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MR小于2)。在Ames试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三聚氰胺的仓鼠卵巢细胞(CHO)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的细...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清单
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三聚氰胺的概述
1.1.1 三聚氰胺的性质
1.1.2 三聚氰胺的用途
1.1.3 国内外三聚氰胺事件
1.2 三聚氰胺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1.2.1 三聚氰胺的毒性研究进展
1.2.2 三聚氰胺的代谢机制
1.2.3 三聚氰胺的中毒机制
1.3 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1.3.1 容量分析法
1.3.2 色谱分析法
1.3.3 免疫化学分析法
1.3.4 光学分析法
1.4 纳米金和核酸适配体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
1.4.1 纳米金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
1.4.2 适配体传感器技术在分析领域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5.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3 论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三聚氰胺的 Ames 试验和仓鼠卵巢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三聚氰胺 Ames 试验结果
2.3.2 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
2.4 小结
2.4.1 Ames 试验方法评价
2.4.2 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评价及注意事项
2.4.3 试验结果讨论
第三章 三聚氰胺及其代谢产物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效应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三聚氰酸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效应
3.3.2 三聚氰胺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效应
3.4 小结
3.4.1 试验方法评价及注意事项
3.4.2 试验结果讨论
第四章 三聚氰胺对小鼠睾丸细胞的 DNA 损伤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细胞显微图像与 DNA 损伤
4.3.2 三聚氰胺对小鼠睾丸细胞 DNA 损伤程度的影响
4.4 小结
4.4.1 SCGE 技术评价
4.4.2 三聚氰胺对小鼠睾丸细胞 DNA 损伤评价
4.4.3 三聚氰胺的遗传毒效应综合评价
第五章 纳米金比色法检测牛奶中三聚氰胺
5.1 引言
5.2 仪器与试剂
5.2.1 试验仪器
5.2.2 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AuNPs 的制备
5.3.2 反应条件对 AuNPs 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
5.3.3 AuNPs 检验牛奶中三聚氰胺原理及表征试验
5.3.4 基于 AuNPs 的快速检测方法的优化
5.3.5 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5.3.6 牛奶样品的前处理研究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反应条件对 AuNPs 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
5.4.2 AuNPs 检验牛奶中三聚氰胺的原理及表征试验结果
5.4.3 基于 AuNPs 的快速检测方法的优化结果
5.4.4 牛奶中三聚氰胺检测标准曲线的建立
5.4.5 牛奶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
5.4.6 牛奶样品的前处理研究
5.5 小结
5.5.1 纳米金制备的注意事项
5.5.2 纳米金比色法检测牛奶中三聚氰胺方法综合评价
第六章 适配体修饰的纳米金比色法检测三聚氰胺
6.1 引言
6.2 仪器与试剂
6.2.1 试验仪器
6.2.2 试剂
6.3 试验方法
6.3.1 AuNPs 的制备
6.3.2 样品前处理
6.3.3 反应体系的表征试验
6.3.4 基于适配体修饰的纳米金快速检测方法的优化
6.3.5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方法学考察
6.4 结果与分析
6.4.1 适配体修饰的 AuNPs 检测三聚氰胺的原理
6.4.2 圆二色谱光谱特征
6.4.3 AuNPs 的透射电镜扫描
6.4.4 溶液离子强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6.4.5 体系 aptamer 和 PDDA 浓度的优化结果
6.4.6 反应时间的优化结果
6.4.7 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6.4.8 检测方法的专一性
6.4.9 本传感器与类似传感器的比较
6.4.10 牛奶样品的加标回收率试验及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6.5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授权专利
本文编号:3837701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清单
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三聚氰胺的概述
1.1.1 三聚氰胺的性质
1.1.2 三聚氰胺的用途
1.1.3 国内外三聚氰胺事件
1.2 三聚氰胺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1.2.1 三聚氰胺的毒性研究进展
1.2.2 三聚氰胺的代谢机制
1.2.3 三聚氰胺的中毒机制
1.3 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1.3.1 容量分析法
1.3.2 色谱分析法
1.3.3 免疫化学分析法
1.3.4 光学分析法
1.4 纳米金和核酸适配体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
1.4.1 纳米金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
1.4.2 适配体传感器技术在分析领域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5.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3 论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三聚氰胺的 Ames 试验和仓鼠卵巢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三聚氰胺 Ames 试验结果
2.3.2 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
2.4 小结
2.4.1 Ames 试验方法评价
2.4.2 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评价及注意事项
2.4.3 试验结果讨论
第三章 三聚氰胺及其代谢产物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效应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三聚氰酸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效应
3.3.2 三聚氰胺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效应
3.4 小结
3.4.1 试验方法评价及注意事项
3.4.2 试验结果讨论
第四章 三聚氰胺对小鼠睾丸细胞的 DNA 损伤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细胞显微图像与 DNA 损伤
4.3.2 三聚氰胺对小鼠睾丸细胞 DNA 损伤程度的影响
4.4 小结
4.4.1 SCGE 技术评价
4.4.2 三聚氰胺对小鼠睾丸细胞 DNA 损伤评价
4.4.3 三聚氰胺的遗传毒效应综合评价
第五章 纳米金比色法检测牛奶中三聚氰胺
5.1 引言
5.2 仪器与试剂
5.2.1 试验仪器
5.2.2 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AuNPs 的制备
5.3.2 反应条件对 AuNPs 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
5.3.3 AuNPs 检验牛奶中三聚氰胺原理及表征试验
5.3.4 基于 AuNPs 的快速检测方法的优化
5.3.5 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5.3.6 牛奶样品的前处理研究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反应条件对 AuNPs 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
5.4.2 AuNPs 检验牛奶中三聚氰胺的原理及表征试验结果
5.4.3 基于 AuNPs 的快速检测方法的优化结果
5.4.4 牛奶中三聚氰胺检测标准曲线的建立
5.4.5 牛奶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
5.4.6 牛奶样品的前处理研究
5.5 小结
5.5.1 纳米金制备的注意事项
5.5.2 纳米金比色法检测牛奶中三聚氰胺方法综合评价
第六章 适配体修饰的纳米金比色法检测三聚氰胺
6.1 引言
6.2 仪器与试剂
6.2.1 试验仪器
6.2.2 试剂
6.3 试验方法
6.3.1 AuNPs 的制备
6.3.2 样品前处理
6.3.3 反应体系的表征试验
6.3.4 基于适配体修饰的纳米金快速检测方法的优化
6.3.5 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方法学考察
6.4 结果与分析
6.4.1 适配体修饰的 AuNPs 检测三聚氰胺的原理
6.4.2 圆二色谱光谱特征
6.4.3 AuNPs 的透射电镜扫描
6.4.4 溶液离子强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6.4.5 体系 aptamer 和 PDDA 浓度的优化结果
6.4.6 反应时间的优化结果
6.4.7 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6.4.8 检测方法的专一性
6.4.9 本传感器与类似传感器的比较
6.4.10 牛奶样品的加标回收率试验及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6.5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授权专利
本文编号:3837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837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