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电动修复土壤重金属(Pb)污染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2 08:45

  本文关键词:电动修复土壤重金属(Pb)污染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电动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修复土壤污染的新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在受污染的土壤两端施加直流电,形成电压梯度,土壤中的污染物在电场的作用下通过电渗析、电迁移、电泳等作用迁移到电极两端从而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电动修复过程中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很多,如电极材料、pH、土壤理化性质、电流大小、修复时间等。本文对电动修复铅污染土壤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解吸实验确定最佳阴极控制液种类及浓度,然后分别以电极材料、电压梯度、修复时间3种因素展开了实验,最后以上述得出最佳条件的影响因素,对实际受重金属铅污染土壤进行了修复实验,结果表明:1.对于铅污染土壤,常见的几种阴极控制液(EDTA.乙酸、柠檬酸)中,对Pb的解吸效果最好的是螯合剂EDTA,其能够对重金属可迁移性有效地增强,这有利于提高电动修复的效果。2.从修复后Pb的分布来看,石墨电极的处理效果较好。不锈钢、石墨、钛电极实验后Pb的总去除率分别为53.43%、60.14%、33.95%。而从修复后形态分布来看,石墨电极对重金属的稳定效果较好,而钛板的效果较差。3.电压是电动修复的原动力,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从而影响电动修复效果。本文研究了三种电压梯度对电动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压梯度为0.5、1.0、1.5V/cm时,Pb的总去除率分别为48.49%、61.36%、66.10%。这是因为随着电压的增大,土壤中的电流也会增大,电渗析、电泳、电迁移作用得到加强,从而使重金属离子更快的迁移出土壤体系,而相应地重金属的去除效果也会更好。4.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需要一定的时间,修复时间的不同对电动修复效果的影响也会不同。本文考察了四种不同修复时间对电动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说明修复时间为四天后,重金属的去除效率明显有所降低,因此从能耗及总去除率两方面考虑,当修复时间为4天时,修复效果最佳。5.通过对实际受重金属Pb污染土壤进行电动修复实验,结果表明,Pb总去除率为66.75%,修复效果较好。而总去除率比修复模拟土壤时低可能是因为真实土壤的成分较复杂等原因。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关键词】:土壤 重金属 电动修复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绪论14-26
  • 1.1 重金属污染现状14
  • 1.2 土壤重金属来源及其危害14-16
  • 1.2.1 土壤重金属来源14-15
  • 1.2.2 土壤重金属的危害15-16
  • 1.3 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16-19
  • 1.3.1 物理化学技术16-17
  • 1.3.2 化学修复17-18
  • 1.3.3 植物修复18-19
  • 1.4 电动修复简介19-24
  • 1.4.1 电动修复发展现状19-20
  • 1.4.2 电动力学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20-23
  • 1.4.3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的改良23-24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24-26
  • 1.5.1 目的及意义24
  • 1.5.2 研究内容24-25
  • 1.5.3 技术路线25-26
  • 第二章 试验方案26-34
  • 2.1 试验材料26-27
  • 2.1.1 试验土壤来源26
  • 2.1.2 试验仪器与药品26-27
  • 2.1.3 试验装置27
  • 2.2 试验方法27-28
  • 2.2.1 解吸试验方法27-28
  • 2.2.2 电动修复试验方法28
  • 2.3 分析方法28-33
  • 2.3.1 土壤pH的测定28-29
  • 2.3.2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29
  • 2.3.3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29-30
  • 2.3.4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30-31
  • 2.3.5 电流的测定31
  • 2.3.6 土壤中Pb全量的测定31-32
  • 2.3.7 土壤中Pb的形态分析32-33
  • 2.4 模拟受PB污染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33-34
  • 第三章 解吸试验34-37
  • 3.1 方案设计34-35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35-37
  • 第四章 电动修复试验37-53
  • 4.1 不同电极材料对修复效果的影响37-42
  • 4.1.1 不同电极对修复过程中电流的影响38-39
  • 4.1.2 不同电极材料对修复后土壤pH的影响39-40
  • 4.1.3 不同电极材料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40-41
  • 4.1.4 不同电极材料对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41-42
  • 4.2 不同电压梯度对修复效果的影响42-45
  • 4.2.1 不同电压梯度对修复电流的影响42-43
  • 4.2.2 不同电压梯度对修复后土壤pH的影响43-44
  • 4.2.3 不同电压梯度对Pb修复效果的影响44-45
  • 4.3 不同修复时间对修复效果的影响45-48
  • 4.3.1 不同修复时间对实验中电流的影响46-47
  • 4.3.2 不同修复时间处理后土壤pH的变化47
  • 4.3.3 不同时间处理后土壤中Pb的分布47-48
  • 4.4 对实际受PB污染土壤的修复试验48-53
  • 结论与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0-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敖子强;严重玲;林文杰;瞿丽雅;窦扬扬;叶娟;;土法炼锌区废渣重金属固定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3期

2 沙维奇В.И.,华珞,特鲁宾娜Е.В.,乌久钦娜Н.А.;锌及其它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迁移性的调控[J];环境科学学报;1993年03期

3 黄小平;珠江磨刀门河口的重金属来源的初步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1993年01期

4 佘海燕;河湖沉积物对重金属吸附-解吸的研究概况[J];化学工程师;2005年07期

5 隋红建;吴璇;崔岩山;;土壤重金属迁移模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6 惠林;吴耀国;李想;张悦周;;水溶性有机物对土壤重金属迁移性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7 李宏艳;王金生;滕彦国;王振宇;;土壤中重金属迁移数值仿真与参数灵敏度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04期

8 胡瑞霞;高柏;胡宝群;冯继光;;某铀矿山尾矿堆积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规律初探[J];铀矿冶;2009年01期

9 林文杰;周晚春;敖子强;肖唐付;;土法炼锌区土地复垦的重金属迁移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10 姚保垒;窦明;梁永会;吕小凡;;河流重金属迁移转化分相模型研究[J];人民黄河;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元;袁旭音;赵学强;廖启林;周玲;;苏南典型污染区土壤重金属迁移与风险评估[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幸娅;王艳;刘羽;石妍妍;;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及应用[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3 袁永强;项萌;刘丛强;;废弃冶炼厂附近土壤-蔬菜系统中的重金属迁移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4 孟庆强;黄国锋;吴启堂;徐照丽;;土壤中重金属迁移到水体的机理及预测研究[A];第七次“土壤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5 高红莉;李洪涛;张硌;;沼肥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研究[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杨曦;王中良;朱青青;;蓟运河不同相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陆海军;栾茂田;张金利;于永鲜;;改良黏土衬里对重金属吸附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8年

8 闫慧;罗盛旭;姚庆斌;贺杨洋;王婧;;海南石碌铁矿区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移特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9 吴耀国;惠林;;溶解性有机物对土壤中重金属迁移性影响的化学机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徐晓春;陈芳;王军;吴文涛;;铜陵相思河流域采矿活动中重金属迁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实习记者 王洋;手机 没那么“毒”![N];消费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顾继光;不同作物品种对重金属的积累特性及农产品品质安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3年

2 于常武;碱性钼尾矿及其影响水体中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金香;木本植物修复煤矿复垦区重金属迁移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4 保琦蓓;有机肥释放的水分散性胶体的性质特征及其对土壤重金属迁移活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商书波;包气带中的土壤可移动胶体及对重金属迁移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伟男;土壤—玉米—肉鸡系统重金属迁移特性与风险评价[D];吉林大学;2015年

2 李俊翔;电动修复土壤重金属(Pb)污染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3 朱蕾;重金属迁移的实验及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10年

4 丛t,

本文编号:385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85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9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