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旅游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22 13:00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旅游生态足迹动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构建旅游生态足迹模型,从旅游餐饮足迹、旅游住宿足迹、旅游交通足迹、旅游观光足迹、旅游购物足迹和旅游休闲足迹出发,对2008-2014年重庆市旅游生态足迹进行定量核算,解析重庆市旅游生态足迹动态变化规律。结合重庆市旅游生态承载力,揭示重庆市旅游生态盈余/赤字情况,从而评判重庆市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关建议与措施。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重庆市旅游生态足迹总量从2008年的2206615.61hm2增长到2014年8033231.21hm2,其中旅游餐饮生态足迹增长幅度最大。旅游生态足迹构成中旅游餐饮生态足迹和旅游交通生态足迹比重较大。研究时段内重庆市旅游生态足迹人均量呈现波动上升,从2008年的218.93×10-4hm2增加到2014年的230.08×10-4hm2,期间的2011年最大,达270.83×10-4hm2。(2)重庆市旅游生态足迹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构成中,化石能源地比重最大,约占74%,其次为耕地、林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需控制旅游产业的能源消耗。(3)在研究时段内,重庆市旅游生态承载力逐年递增,而旅游生态承载力人均量却逐年递减。旅游生态承载力土地类型构成中林草地占比最大,达57%,其次为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不同土地类型的生态盈余/赤字情况中,除水域在2009年后出现了生态赤字外,其余种类的土地在研究时段内都为生态盈余。但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生态盈余在近几年不断缩小,需加以重视。(4)2008-2011年重庆市表现出旅游生态盈余,之后出现旅游生态赤字,2011-2014年旅游生态赤字不断增加。而人均量也是在2011年之后处于生态赤字,2011-2012年生态赤字增幅较快,之后两年有所平缓。结果表明,现阶段重庆旅游产业发展处于过度消耗生态资源的不可持续的状态。(5)为了保证重庆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开展生态旅游,开发绿色旅游商品,倡导绿色消费;其次,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最后,要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与教育,提高环保节约意识。
【关键词】:旅游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22;F59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6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选题意义11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11-12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2-13
- 1.3.1 研究方法12-13
- 1.3.2 技术路线13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6
- 1.4.1 国外研究进展13-14
- 1.4.2 国内研究进展14-16
- 2 理论基础与模型16-22
- 2.1 生态足迹理论16-17
- 2.1.1 生态足迹理论基础16
- 2.1.2 生态足迹相关概念16-17
- 2.2 生态足迹模型17-18
- 2.3 旅游生态足迹理论18
- 2.4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18-19
- 2.5 参数选取与数据来源19-22
- 3 研究区概况22-26
- 3.1 自然地理概况22
- 3.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2-23
- 3.3 旅游资源概况23-24
- 3.4 旅游业发展现状24-26
- 4 重庆市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26-55
- 4.1 旅游餐饮生态足迹26-35
- 4.2 旅游住宿生态足迹35-42
- 4.3 旅游交通生态足迹42-46
- 4.4 旅游观光生态足迹46-48
- 4.5 旅游购物生态足迹48-49
- 4.6 旅游休闲生态足迹49-51
- 4.7 重庆市旅游生态足迹51-55
- 5.重庆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和建议55-64
- 5.1 旅游生态承载力计算55-59
- 5.2 旅游生态盈余/赤字分析59-62
- 5.2.1 旅游总生态盈余/赤字59-60
- 5.2.2 不同土地类型生态盈余/赤字60-61
- 5.2.3 旅游人均生态盈余/赤字对比61-62
- 5.3 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62-64
- 5.3.1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62
- 5.3.2 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绿色旅游商品,倡导绿色消费,提倡绿色出行62-63
- 5.3.3 加强合作,打造精品线路,提高宣传力度63
- 5.3.4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知识宣传与教育,提高环保节约意识63-64
- 6.结论与讨论64-66
- 6.1 结论64-65
- 6.2 讨论和存在的问题65-66
- 参考文献66-69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莉,陈治谏,沈兴菊;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2003年生态足迹调查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2 吴志峰;胡永红;李定强;匡耀求;;城市水生态足迹变化分析与模拟[J];资源科学;2006年05期
3 赵卫;刘景双;孔凡娥;;区域生态足迹情景预测——以吉林省为例[J];资源科学;2007年01期
4 姜倩倩;迟美玲;周燕;闵元媛;宋志伟;;大学校园的生态足迹探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8期
5 曹辉;陈秋华;;福州市旅游生态足迹动态[J];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6 赵卫;刘景双;孔凡娥;窦晶鑫;;城市化对区域生态足迹供需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1期
7 刘建兴;王青;孙鹏;顾晓薇;李广军;;中国1990~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效应的分解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8年01期
8 谢新源;陈悠;李振山;;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08年01期
9 王军;刘建兴;张素s
本文编号:385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857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