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PM 2.5 浓度组成变化及其对粒子酸度和消光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1-30 01:37
大气细粒子(PM2.5)主要包括有机物(OM)、元素碳(EC)、硫酸盐(SO42-)、硝酸盐(NO3-)和铵盐(NH4+)等化学组分。它们广泛来源于多种自然以及人为排放源,即经由燃烧过程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到大气中,并能通过大气环境中一系列复杂的气-粒反应生成。大气细粒子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区域气候等都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核心城市群地区近年来接连发生严重的细粒子污染事件。PM2.5浓度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对公众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面对严峻的空气污染现状,中国政府于2012年首次将PM2.5纳入新颁布的国家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并率先在人口密集的经济较发达区域开始试点执行,例如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珠三角地区占地面积不到全国的0.5%,但却贡献了全国将近10%的GDP,并集中了全国约10%的人口。这一地区曾出现过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例如广州2004年年均灰霾天数达144天。面对严峻的空气污染情况,当地政府...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颗粒物粒径分布和PM2.5
1.1.2 PM2.5化学组成及其主要来源
1.1.3 PM2.5对人体健康、能见度以及气候的影响
1.2 国外PM2.5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环境空气颗粒物标准和污染物排放趋势
1.2.2 颗粒物浓度水平、组成及长期趋势
1.2.3 国外PM2.5酸度和能见度研究
1.3 中国主要经济发达区域PM2.5污染和研究现状
1.3.1 PM2.5污染和灰霾状况
1.3.2 核心城市群空气污染物排放、组成趋势以及灰霾研究状况
1.4 珠三角地区PM2.5污染和研究现状
1.4.1 大气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政策
1.4.2 PM2.5组成及能见度研究状况
1.5 本研究选题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样品采集与实验室分析
2.1 PM2.5野外样品采集
2.1.1 珠三角地区自然条件及采样季节的选择
2.1.2 采样点介绍
2.1.3 PM2.5石英滤膜样品采集
2.2 PM2.5样品实验室分析
2.2.1 PM2.5质量浓度分析
2.2.2 OC和EC分析
2.2.3 水溶性离子分析
2.3 示踪气体,散射系数,能见度和气象参数测定
2.4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QA/QC)
2.4.1 样品采集和化学组成分析
2.4.2 示踪气体分析仪和浊度仪的校正
2.5 颗粒物酸度计算模型(E-AIM)
第三章 珠三角 2007-2011年PM2.5及其组分变化趋势
3.1 前言
3.2 结果和讨论
3.2.1 采样期间气象条件和气团后相轨迹分析
3.2.2 PM2.5质量浓度长期变化趋势
3.2.3 PM2.5化学组成
3.2.4 PM2.5化学组成的长期变化趋势
3.2.5 对今后污染控制措施的启示
3.3 小结
第四章 珠三角 2007-2012年PM2.5酸度变化趋势
4.1 前言
4.2 颗粒物酸度的计算
4.2.1 颗粒物总酸度(H+total)
4.2.2 颗粒物原位酸度(H+in-situ)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颗粒物酸度的年际变化
4.3.2 灰霾期和非灰霾期的PM2.5原位酸度以及颗粒物组成
4.3.3 PM2.5原位酸度与硝酸根离子(NO3-)形成的关系
4.4 小结
第五章 珠三角PM2.5组成和相对湿度与粒子消光的关系
5.1 前言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能见度与PM2.5质量浓度的关系
5.2.2 质量散射效率(MSE)的计算及消光系数(bext)的重建
5.2.3 消光系数(bext)的化学组成分担情况
5.2.4 消光系数(bext)的长期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本论文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论文不足之处以及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89243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颗粒物粒径分布和PM2.5
1.1.3 PM2.5对人体健康、能见度以及气候的影响
1.2 国外PM2.5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环境空气颗粒物标准和污染物排放趋势
1.2.2 颗粒物浓度水平、组成及长期趋势
1.2.3 国外PM2.5酸度和能见度研究
1.3 中国主要经济发达区域PM2.5污染和研究现状
1.3.1 PM2.5污染和灰霾状况
1.3.2 核心城市群空气污染物排放、组成趋势以及灰霾研究状况
1.4 珠三角地区PM2.5污染和研究现状
1.4.1 大气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政策
1.4.2 PM2.5组成及能见度研究状况
1.5 本研究选题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样品采集与实验室分析
2.1 PM2.5野外样品采集
2.1.1 珠三角地区自然条件及采样季节的选择
2.1.2 采样点介绍
2.1.3 PM2.5石英滤膜样品采集
2.2 PM2.5样品实验室分析
2.2.1 PM2.5质量浓度分析
2.2.2 OC和EC分析
2.2.3 水溶性离子分析
2.3 示踪气体,散射系数,能见度和气象参数测定
2.4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QA/QC)
2.4.1 样品采集和化学组成分析
2.4.2 示踪气体分析仪和浊度仪的校正
2.5 颗粒物酸度计算模型(E-AIM)
第三章 珠三角 2007-2011年PM2.5及其组分变化趋势
3.1 前言
3.2 结果和讨论
3.2.1 采样期间气象条件和气团后相轨迹分析
3.2.2 PM2.5质量浓度长期变化趋势
3.2.3 PM2.5化学组成
3.2.4 PM2.5化学组成的长期变化趋势
3.2.5 对今后污染控制措施的启示
3.3 小结
第四章 珠三角 2007-2012年PM2.5酸度变化趋势
4.1 前言
4.2 颗粒物酸度的计算
4.2.1 颗粒物总酸度(H+total)
4.2.2 颗粒物原位酸度(H+in-situ)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颗粒物酸度的年际变化
4.3.2 灰霾期和非灰霾期的PM2.5原位酸度以及颗粒物组成
4.3.3 PM2.5原位酸度与硝酸根离子(NO3-)形成的关系
4.4 小结
第五章 珠三角PM2.5组成和相对湿度与粒子消光的关系
5.1 前言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能见度与PM2.5质量浓度的关系
5.2.2 质量散射效率(MSE)的计算及消光系数(bext)的重建
5.2.3 消光系数(bext)的化学组成分担情况
5.2.4 消光系数(bext)的长期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本论文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论文不足之处以及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89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889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