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差分光谱技术烟气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5-25 07:15

  本文关键词:基于差分光谱技术烟气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人士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主题。对企业排放的气态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前提。传统的非分散红外(Non Dispersive Infrared,简称NDIR)技术,在成本与测量低浓度时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对差分吸收光谱(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简称DOAS)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应用到烟气监测中,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1.着手于当前的主要污染物SO_2、NOX,介绍和分析目前常见的烟气监测方法和原理,依据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重点分析研究DOAS方法的原理,并采用最小二乘法的算法,使计算结果更接近真实值。2.依据SO_2、NOX的光谱特性,提出基于DOAS法的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简称CEMS)的设计方案,并详细研究该系统的四大子系统—气态污染物监测子系统、颗粒物监测子系统、烟气参数子系统、数据处理及传输子系统。3.对整个CEMS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具体包括: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速、氧含量、湿度这些相关参数和粉尘浓度测量原理的研究,并设计整个系统的气路和电气控制系统。4.对DOAS法CEMS系统先后进行了三次试验,第一是单一标准气体试验,第二是混合标准气体试验,第三是现场实际烟气试验,对试验结果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验证DOAS法可以应用到实际烟气监测中。本文研究重点在于DOAS法的实践应用,通过对比试验和实际案例的应用,证明DOAS法在烟气监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前景。
【关键词】:差分吸收光谱 烟气监测 最小二乘法 二氧化硫 一氧化氮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6
  • 1.1 课题研究背景10-11
  • 1.1.1 环境污染现状10-11
  • 1.1.2 烟气排放监测11
  • 1.2 烟气污染物的检测技术11-14
  • 1.2.1 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11-12
  • 1.2.2 气态污染物的检测技术12-14
  • 1.3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14
  • 1.4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研究现状14-15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15-16
  • 2 差分吸收光谱法检测烟气的原理和方法16-24
  • 2.1 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16-17
  • 2.2 光吸收定律17-20
  • 2.2.1 朗伯定律17-19
  • 2.2.2 比尔定律19
  • 2.2.3 朗伯—比尔定律19-20
  • 2.3 差分光谱技术测量烟气方法20-23
  • 2.3.1 差分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20-21
  • 2.3.2 烟气浓度反演算法研究21-22
  • 2.3.3 差分光谱吸收法的特点22-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3 DOAS法CEMS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4-35
  • 3.1 DOAS法测量SO_2、NO的技术研究24-28
  • 3.1.1 光源与光谱仪24-25
  • 3.1.2 CEMS测量气路25-28
  • 3.2 烟气温度、压力、流速测量技术的研究28-30
  • 3.2.1 烟气温度的测量28
  • 3.2.2 烟气压力的测量28-29
  • 3.2.3 烟气流速的测量29-30
  • 3.3 烟气湿度和氧含量的测量技术研究30-31
  • 3.3.1 烟气湿度的测量30
  • 3.3.2 氧含量的测量30-31
  • 3.4 颗粒物监测技术的研究31-34
  • 3.4.1 颗粒物检测技术31
  • 3.4.2 激光粉尘仪的工作原理31-34
  • 3.4.3 激光粉尘仪的光路原理34
  • 3.5 本章小结34-35
  • 4 DOAS法CEMS系统的设计35-50
  • 4.1 系统整体设计35-36
  • 4.2 系统的硬件组成36-41
  • 4.2.1 集线器36-38
  • 4.2.2 工控机与数采仪38-40
  • 4.2.3 ADAM模块40-41
  • 4.3 系统的电气控制设计41-45
  • 4.3.1 电气控制系统整体设计41-42
  • 4.3.2 电气控制系统硬件组成42-43
  • 4.3.3 PLC的I/O资源配置43-44
  • 4.3.4 PLC电气原理图设计44-45
  • 4.4 CEMS系统软件设计45-49
  • 4.4.1 污染物相关计算45-47
  • 4.4.2 监测系统软件47-49
  • 4.5 本章小结49-50
  • 5 CEMS系统现场应用与数据分析50-59
  • 5.1 燃煤电厂CEMS设备的安装50-52
  • 5.2 设备调试与标定52
  • 5.3 CEMS仪器性能测试试验52-57
  • 5.3.1 单一标准气体测量试验52-54
  • 5.3.2 混合标准气体测量试验54-55
  • 5.3.3 现场气体测量试验55-57
  • 5.4 DOAS技术烟气监测应用实例57-58
  • 5.5 本章小结58-59
  • 6 总结与展望59-61
  • 6.1 全文总结59-60
  • 6.2 工作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65-66
  • 致谢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弘;;宽带差分吸收光谱与区域毒气探测技术的研究[J];化学分析计量;2011年05期

2 郑海明;蔡小舒;;应用差分吸收光谱法前提条件的实验验证[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2期

3 张学典;黄显;徐可欣;;差分吸收光谱反演方法在环境监测系统中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11期

4 刘文彬;谢品华;司福祺;彭夫敏;徐晋;张英华;李昂;朱燕舞;秦敏;;便携式差分吸收光谱气体监测仪的研究[J];光学技术;2008年S1期

5 刘前林;王立世;黄新建;吴艳丹;肖明威;;傅里叶变换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气体浓度计算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12期

6 彭夫敏;谢品华;邵士勇;李玉金;林艺辉;李素文;秦敏;刘文清;;差分吸收光谱法对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光化学作用指示剂的监测与反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3期

7 刘前林;王立世;黄新建;;运用傅里叶变换对差分吸收光谱的解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5期

8 李素文;刘文清;谢品华;王凤随;杨一军;;差分吸收光谱系统监测污染物浓度实时预测模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11期

9 施捷;张高;丁文斌;李鸣;;基于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环境空气监测系统[J];现代科学仪器;2010年03期

10 刘文彬;谢品华;秦敏;司福祺;徐晋;李昂;章勇;刘宇;;基于便携式差分吸收光谱系统的单环芳香烃测量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海明;唐贵基;;傅立叶变换滤波应用于差分吸收光谱法的研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2 章江英;谢建平;明海;吴云霞;;光学差分吸收光谱监测大气污染实验[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昂;谢品华;刘文清;刘建国;虞统;窦科;方武;陈军;;被动差分吸收光谱法测量高架点源排放总量的方法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邵理堂;汤光华;许传龙;王式民;;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在线监测污染物排放的温度补偿研究[A];有毒化学污染物监测与风险管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郝楠;周斌;陈立民;;差分吸收光谱法在大气污染物测量中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司福祺;刘建国;谢品华;张玉钧;刘文清;;双光路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监测大气气溶胶的研究[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范孝良;郑海明;;基于差分吸收光谱法和消光法的烟气烟尘连续在线监测技术研究[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8 司福祺;刘建国;谢品华;张玉钧;窦科;刘文清;;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监测大气气溶胶的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赵恒;王珊珊;王卓如;杨素娜;陈立民;周斌;;上海大气中NO_3自由基的观测[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谢品华;秦敏;李素文;李昂;司福祺;李玉金;刘文清;;长程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探测大气痕量成分[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汪永安;安光所技术“远征”南极[N];安徽日报;2012年

2 吴欣;无人机平台成像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气象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涛;烟气排放紫外差分吸收光谱实时监测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张学典;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张弛;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二氧化硫和二硫化碳气体测量的吸收光谱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钟卫佳;紫外光谱技术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3 吴浩;基于差分吸收光谱法的氨逃逸在线监测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宋子龙;基于差分光谱技术烟气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中北大学;2016年

5 梁玉洁;基于光纤收发一体的差分吸收光谱空气监测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陈成法;差分吸收光谱法烟气在线监测技术[D];天津大学;2007年

7 陈晓虎;燃烧排放烟气监测的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王俊楠;用于硫氮氧化物监测的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张天华;基于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大气气体监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耿晓娟;基于差分吸收光谱的光纤收发小型化空气监测系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差分光谱技术烟气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93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e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