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木糖高温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及两相产氢-产甲烷的能量转化效率

发布时间:2017-05-25 18:01

  本文关键词:木糖高温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及两相产氢-产甲烷的能量转化效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批次实验,考查了木糖高温(55℃)厌氧发酵中初始pH(5.0~10.0)和初始底物浓度(2.5~15 g·L~(-1))对产氢效率、液相产物以及木糖降解率的影响;并进行了两相产氢-产甲烷实验,对比单相产甲烷与两相产氢-产甲烷能量转化效率。结果表明:在初始pH=5.0或初始底物浓度为2.5 g·L~(-1)时无氢气产生,最大产氢率1.31 mol H2·(mol木糖)-1在pH=7.0,底物浓度7.5 g·L~(-1)时获得,同时木糖降解率和累积产氢量分别为97.48%和328.4 mL;其主要代谢副产物为丁酸和乙酸,属于丁酸型发酵。厌氧产氢后末端产物甲烷产率为274.9 mL CH_4·(g COD)-1,两相系统能量转化效率达到63.98%,高于单相产甲烷系统的49.39%。
【作者单位】: 天津城建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水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木糖 高温厌氧发酵 产氢 产甲烷
【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4ZCDGSF000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206106)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20130515)
【分类号】:TQ920.6;TQ116.2;X70
【正文快照】: 木糖作为半纤维素的主要成分,是自然界储量最丰富的五碳糖,普遍存在于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工业生产(食品、纺织、农药、染料和燃料乙醇等)及农林牧业生产(农作物秸秆和畜牧养殖等)废水及废弃物中[1]。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光合作用产生的1 000亿t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约有89%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维新,蔡祖聪;沼泽产甲烷能力和途径差异的机制[J];农村生态环境;2002年02期

2 董春娟,吕炳南,马立,吕岩松;采用微氧产甲烷技术降解水中的毒性物质[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8期

3 吴泽;王海燕;程水源;;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产甲烷规律的模拟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10期

4 祖波;祖建;周富春;汪林;;产甲烷菌的生理生化特性[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3期

5 李美群;邓洁红;熊兴耀;谭兴和;周红丽;李清明;苏小军;张喻;唐艳红;彭丹;张艳艳;;产甲烷菌的研究进展[J];酿酒科技;2009年05期

6 刘德燕;丁维新;;天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11年02期

7 张云茹;刘逸轩;沈庆涛;王永忠;;一种产甲烷优势菌群的筛选方法[J];生物技术;2011年02期

8 李军;张雅南;邓娴;张文文;杨宏宇;;一株耐冷产甲烷菌的分离及其生长特性初步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2年02期

9 李会;马骏;崔薇薇;肇莹;王金艳;张淼;杨涛;;一株低温产甲烷菌的分离和鉴定[J];辽宁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10 张冰;孔德勇;路阳;;温度降低对产甲烷效能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宋素琴;张志东;顾美英;房世杰;;低温产甲烷菌的研究现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李秋敏;杨斌;张无敌;马煜;李建昌;刘士清;徐锐;尹芳;陈玉保;;蔗糖发酵产氢与产甲烷能源转换效率的研究[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麻婷婷;郑珍珍;代莉蓉;承磊;张辉;;不同pH缓冲液对乙酸降解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邓晓;李勤奋;;稻鸭复合生态种养对产甲烷菌种群数量的影响[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5 杨森林;周琦颖;苟敏;汤岳琴;木田建次;江霞;;硫酸盐对中温厌氧乙酸产甲烷的影响[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6 黎霞;承磊;张辉;;高压胁迫对原油降解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刘晓刚;丁杰;王豹;刘先树;;糖蜜废水产氢-产甲烷耦合工艺启动特性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8 成艳芬;毛胜勇;MK Theodorou;朱伟云;;厌氧真菌活力及传代频率对真菌与产甲烷菌共培养液代谢与菌群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郭燕锋;孔晓英;刘婉玉;李东;王德汉;袁振宏;孙永明;;有机负荷对厨余垃圾常温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况叶;日本期待收获巨量天然气[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2 李新明 李瑛;农业资源快速再生模式[N];山西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妹;以含氮杂环化合物为碳源短程反硝化厌氧产甲烷及复合工艺的特征分析与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琛;铵影响厌氧反应器污泥丙酸和丁酸互营氧化产甲烷过程的机理[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3 王立影;烷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t,

本文编号:394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94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1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