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地方政府合作障碍破解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04 01:3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加快,经济社会迅速崛起,人们在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以及公共水污染问题等诸多不安全因素。特别是跨区域的公共水污染问题已经开始逐渐凸显出来,不论是经济实力强的地区还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只要是上级政府下达的联合地方政府合作治污命令,各地方和相邻地区就会“积极”的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治污资金和技术都不成问题,但是治理的效果还是不显著。这说明存在着阻碍地方政府间合作的方面,这不是资金的问题,也不是技术的问题,更不是政策的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制度缺失、体制僵化和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因此,如何解决跨区域的水污染中地方政府合作的障碍是各级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由于我国传统行政地域上的分割限制,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治理面临着整体性和属地性的矛盾。前者是针对于水环境的整体性,水污染不受省、市、县的地域限制,治理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后者是受行政地域的影响,各地方政府“分而治之”。这两个矛盾就会导致跨区域的水污染治理效果的非理性,最终影响了整个区域水污染治理的价值和效用。因此,各地方政府在跨区域的水污染治理中要抛弃“分而治...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主要研究理论
2.1 治理理论
2.2 外部性理论
2.3 行为博弈理论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地方政府合作的障碍及原因分析
3.1 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的制度运行障碍
3.1.1 制度运行的地方保护限制
3.1.2 制度运行的区域竞争阻碍
3.1.3 制度运行中信息的不对称性
3.1.4 制度实施过程中互信承诺的缺乏
3.1.5 制度实施不全面
3.2 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的体制性障碍
3.2.1 政治体制
3.2.2 财税体制
3.2.3 社会体制
3.3 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的监督障碍
3.3.1 难以确定监督的主体
3.3.2 难以确定激励措施的选择
3.3.3 搭便车现象屡禁不止
3.4 形成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障碍的原因分析
3.4.1 传统的行政体制对地方政府合作理念的影响
3.4.2 地域上的分割管理对地方政府合作的限制
3.4.3 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缺乏足够的保障机制
第四章 破解地方政府合作障碍的原则、任务与策略
4.1 破解合作障碍的基本原则
4.1.1 循序渐进原则
4.1.2 利益共享与公平原则
4.1.3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4.1.4 优势互补原则
4.2 破解合作障碍的主要任务
4.2.1 提升动力
4.2.2 激发活力
4.2.3 增强效率
4.3 破解合作障碍的策略
4.3.1 短期策略
4.3.2 中期策略
4.3.3 长期策略
第五章 以制度创新来破解地方政府合作的制度性障碍
5.1 制度制定的行为主体方面
5.1.1 行为主体多元化
5.1.2 强调地方政府的话语权
5.1.3 在多元治理中鼓励理性博弈
5.2 完善跨区域水污染合作治理的制度
5.2.1 领导会晤制度
5.2.2 利益协商制度
5.2.3 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考核制度
5.3 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反馈
5.3.1 正向激励的保障措施
5.3.2 反向激励的保障措施
第六章 以深化体制改革来破解地方政府合作的体制性障碍
6.1 政治体制方面
6.1.1 改革行政区划体制
6.1.2 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合理分权
6.2 财政体制方面
6.2.1 进一步明确政府间的事权划分
6.2.2 合理分配地方政府的财权和收入
6.2.3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
6.3 社会体制方面
6.3.1 加强与第三部门组织合作
6.3.2 培育公民社会
第七章 以有效协调机制来破解地方政府合作的监督障碍
7.1 公开透明的信任机制
7.1.1 联席会议
7.1.2 政府互访
7.2 全面连通的信息机制
7.2.1 信息支撑机制
7.2.2 信息整合机制
7.2.3 信息服务机制
7.3 多元化的监督体系
7.3.1 立法监督
7.3.2 行政监督
7.3.3 社会监督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22695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主要研究理论
2.1 治理理论
2.2 外部性理论
2.3 行为博弈理论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地方政府合作的障碍及原因分析
3.1 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的制度运行障碍
3.1.1 制度运行的地方保护限制
3.1.2 制度运行的区域竞争阻碍
3.1.3 制度运行中信息的不对称性
3.1.4 制度实施过程中互信承诺的缺乏
3.1.5 制度实施不全面
3.2 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的体制性障碍
3.2.1 政治体制
3.2.2 财税体制
3.2.3 社会体制
3.3 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的监督障碍
3.3.1 难以确定监督的主体
3.3.2 难以确定激励措施的选择
3.3.3 搭便车现象屡禁不止
3.4 形成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障碍的原因分析
3.4.1 传统的行政体制对地方政府合作理念的影响
3.4.2 地域上的分割管理对地方政府合作的限制
3.4.3 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缺乏足够的保障机制
第四章 破解地方政府合作障碍的原则、任务与策略
4.1 破解合作障碍的基本原则
4.1.1 循序渐进原则
4.1.2 利益共享与公平原则
4.1.3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4.1.4 优势互补原则
4.2 破解合作障碍的主要任务
4.2.1 提升动力
4.2.2 激发活力
4.2.3 增强效率
4.3 破解合作障碍的策略
4.3.1 短期策略
4.3.2 中期策略
4.3.3 长期策略
第五章 以制度创新来破解地方政府合作的制度性障碍
5.1 制度制定的行为主体方面
5.1.1 行为主体多元化
5.1.2 强调地方政府的话语权
5.1.3 在多元治理中鼓励理性博弈
5.2 完善跨区域水污染合作治理的制度
5.2.1 领导会晤制度
5.2.2 利益协商制度
5.2.3 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考核制度
5.3 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反馈
5.3.1 正向激励的保障措施
5.3.2 反向激励的保障措施
第六章 以深化体制改革来破解地方政府合作的体制性障碍
6.1 政治体制方面
6.1.1 改革行政区划体制
6.1.2 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合理分权
6.2 财政体制方面
6.2.1 进一步明确政府间的事权划分
6.2.2 合理分配地方政府的财权和收入
6.2.3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
6.3 社会体制方面
6.3.1 加强与第三部门组织合作
6.3.2 培育公民社会
第七章 以有效协调机制来破解地方政府合作的监督障碍
7.1 公开透明的信任机制
7.1.1 联席会议
7.1.2 政府互访
7.2 全面连通的信息机制
7.2.1 信息支撑机制
7.2.2 信息整合机制
7.2.3 信息服务机制
7.3 多元化的监督体系
7.3.1 立法监督
7.3.2 行政监督
7.3.3 社会监督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4022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402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