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绩效评估及管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绩效评估及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滨海城市的发展,城市海岸带因其水、陆兼备的独特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居民的休闲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日益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热点。对受损或退化的海岸带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保护海岸带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海岸带开发建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承担了典型海洋生态功能区、特殊海洋地形地貌的修复工作,是保护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的有效措施。针对不同生态退化程度、不同保护对象、不同生态系统应采用不同的修复措施。本文以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区域内实施多年的工程治理、结构调整和生态管理的“三大修复”措施,采用集对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渤海生态修复工程近年来的海洋生态修复效果评估进行研究,主要成果如下。通过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识别了影响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因素,并将其划分为环境状况、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三个类别。经过指标的可行性分析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构建了包含17项指标的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对有关专家的意见和指标数据的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均方差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了划分。同时,参考了相关研究中指标准则制定方法,采用数据离散化中的K-means聚类算法,建立了渤海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绩效评估指标准则。采用集对分析法对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的绩效情况进行评估,通过逐年份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得出近年来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绩效水平的排序为:20132012201020092008201120072006。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近八年该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绩效水平整体上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渤海海域通过多年的生态治理,海域内水质指标及生态指标有明显好转。对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现有运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目前的运行管理缺乏理论指导,管理权责不明晰,资金来源不明确及生态监测体系缺失。针对问题提出了管理评估体系,为该生态修复工程运行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 绩效评估 实施效率 管理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71.4;X8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23
- 1.1 研究背景13
- 1.2 主要研究内容13-15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5-16
- 1.4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16-22
- 1.4.1 国内外生态修复效果评估研究进展16-17
- 1.4.2 水环境绩效评估进展17-19
- 1.4.3 评价标准的理论基础19-20
- 1.4.4 该领域研究存在问题20-22
- 1.5 创新之处22-23
- 第2章 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23-43
- 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23-30
- 2.1.1 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23-24
- 2.1.2 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面临的主要困难24
- 2.1.3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24-25
- 2.1.4 重大影响因素的识别25-26
- 2.1.5 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模式26-30
- 2.2 指标体系的建立30-32
- 2.2.1 重大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30
- 2.2.2 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绩效评估中的PSR模型30-32
- 2.2.3 提出水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绩效评估指标建议清单32
- 2.3 指标体系的优化32-38
- 2.3.1 数据的收集32-34
- 2.3.2 可行性指标的筛选34-35
- 2.3.3 指标体系的优化35-38
- 2.4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38-41
- 2.4.1 确定各指标的意义及属性38
- 2.4.2 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38-41
- 2.5 本章小结41-43
- 第3章 渤海海域生态修复指标权重的确定43-55
- 3.1 权重的划分方法43-48
- 3.1.1 层次分析法44-47
- 3.1.2 均方差法确定指标客观权重47-48
- 3.1.3 组合权重48
- 3.2 权重的计算48-54
- 3.2.1 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48-52
- 3.2.2 均方差法确定客观权重52-53
- 3.2.3 组合权重53-54
- 3.3 本章小结54-55
- 第4章 渤海海域生态修复评价准则的建立55-61
- 4.1 区间划分基本方法55-57
- 4.1.1 等宽区间法55
- 4.1.2 自然划分法55
- 4.1.3 K-means聚类算法55-57
- 4.2 指标等级区间的划分57-59
- 4.2.1 有参考依据的指标57
- 4.2.2 无参考依据的指标57-59
- 4.3 本章小结59-61
- 第5章 渤海海域生态修复绩效评估的实施61-79
- 5.1 绩效评估的基本原则61-62
- 5.2 绩效评估方法的选择62-63
- 5.3 集对分析法的原理63-66
- 5.3.1 基本原理63-64
- 5.3.2 联系度的确定64-65
- 5.3.3 差异度系数ik的确定[47]65
- 5.3.4 联系度的计算65-66
- 5.4 绩效等级的确定66-77
- 5.5 本章小结77-79
- 第6章 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运行管理机制79-83
- 6.1 现行管理机制存在的弊端79
- 6.1.1 缺乏统一的理论方针79
- 6.1.2 先进的运行模式尚未应用,责权主体未明确79
- 6.2 海域管理模式构建79-81
- 6.2.1 适应性管理模式79-81
- 6.2.2 构建基于适应性管理的海域委员会管理模式81
- 6.2.3 确定管理机构权责81
- 6.2.4 确定管理资金配置81
- 6.3 本章小结81-83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83-87
- 7.1 总结83-84
- 7.2 展望84-87
- 参考文献87-91
- 致谢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伟捷;;救救渤海[J];科学新闻;2002年07期
2 张小林;渤海海域海水、沉积物中铅、镉、汞、砷污染调查[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1年03期
3 王俊勤,刘育丰,吕悦军,彭燕菊,沙海军;渤海海域及邻区地震活动环境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3年02期
4 倪云;渤海海域船舶防污设备铅封的可行性[J];交通环保;2004年06期
5 舟彤;;中海油在渤海海域获得两中型油气发现[J];中外能源;2009年04期
6 ;我国在渤海海域发现新油气可日产原油1900桶[J];油气地球物理;2009年04期
7 邱佩瑜;;渤海海域的泥浆工艺技术[J];油田化学;1990年03期
8 龚再升;渤海海域将成为我国东部石油稳产的重要基地[J];石油科技论坛;2000年04期
9 王修林,邓宁宁,李克强,石晓勇,祝陈坚,韩秀荣,张传松,王磊;渤海海域夏季石油烃污染状况及其环境容量估算[J];海洋环境科学;2004年04期
10 朱国锋;渤海海域海冰严重灾害的灰色预测[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永华;;烃源条件对渤海海域天然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的新认识[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吴姗姗;刘容子;齐连明;梁湘波;;渤海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3 运倩茹;沈琴;;渤海海域主要油气藏油源、充注与运移的地球化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姜培海;徐长贵;杨波;;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历史回顾与其重要意义[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5 张棣;徐兴平;王言哲;蒋文春;于舰;;沉垫自升式平台渤海深水区作业可行性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6 田立新;;地球物理技术在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左银辉;邱楠生;;渤海海域热史及烃源灶演化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文志刚;唐友军;徐耀辉;李浮萍;别旭伟;;渤海海域中西部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气源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李宁;张庆河;;渤海海域表层硝酸盐含量变化分析[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任福安;殷佩海;;渤海海域船舶及相关作业的污染源调查[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2000年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湖;渤海海域绿色航运政策研究课题通过评审[N];中国船舶报;2005年
2 通讯员 张春昌;“实施渤海海域绿色航运政策研究”通过评审[N];中国水运报;2005年
3 记者 林钺峰 实习记者 陈宗瑞;有效整合增强渤海海域管理服务能力[N];边防警察报;2008年
4 安蓓 张艺;渤海海域获油气发现[N];中国化工报;2009年
5 记者 安蓓 张艺;中国发现渤海海域新油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周志全 付强;泛渤海海域实现通信网络全面覆盖[N];人民邮电;2004年
7 安蓓 张艺;中国海油在渤海海域获得两个油气发现[N];中国石化报;2009年
8 特约记者 贾全欣;我国在渤海海域发现油气田群[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孟雨;渤海是油库[N];中国矿业报;2000年
10 王敬东;渤海海域建立船污应急联动机制[N];中国交通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修鹏;渤海海域水色遥感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季有俊;渤海海域泥沙输运对季节性因素及地形变化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支鹏遥;主动源OBS探测及地壳结构成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高尔丁;渤海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绩效评估及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t,
本文编号:417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417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