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浓度变化的有效辐射强迫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甲烷浓度变化的有效辐射强迫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2.0,结合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给出的最新有效辐射强迫的概念,模拟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甲烷浓度增加引起的有效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得出如下结论:甲烷浓度增加造成的有效辐射强迫的全球平均值为0.49 W/m2;导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0.31℃,升温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全球平均降水量增加0.02 mm/d,赤道辐合带降水中心有向北移动的趋势;地表水汽通量的变化使高纬度地区云量增加(约4%),而中低纬度地区云量减小(约-3%)。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甲烷 有效辐射强迫 气候变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5002)
【分类号】:X16;P461
【正文快照】: 引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显著增加,导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不断上升[1-2]。甲烷作为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浓度的不断增加对全球变暖有着重要的贡献。20世纪40年代利用太阳红外光谱发现了大气中甲烷气体的存在以及该气体的垂直分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华;陈琪;谢冰;赵树云;;中国的PM2.5和对流层臭氧及污染物排放控制对策的综合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Bing XIE;Hua ZHANG;Zhili WANG;Shuyun ZHAO;Qiang FU;;A Modeling Study of Effective Radiative Forcing and Climate Response Due to Tropospheric Ozone[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6年07期
2 吴婕;徐影;周波涛;;ACCMIP全球模式对中国地面PM2.5浓度模拟能力评估[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6年04期
3 杨冬冬;张华;沈新勇;赵树云;;全球和中国地区PM_(2.5)时空变化特征的模拟[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秦大河;Thomas Stocker;;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年01期
2 赵宗慈;罗勇;黄建斌;;预估PM2.5的变化[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年03期
3 张小曳;孙俊英;王亚强;李卫军;张蔷;王炜罡;权建农;曹国良;王继志;杨元琴;张养梅;;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J];科学通报;2013年13期
4 王志立;张华;沈学顺;;Radiative Forcing and Climate Response Due to Black Carbon in Snow and Ice[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1年06期
5 曹国良;张小曳;龚山陵;安兴琴;王亚强;;中国区域主要颗粒物及污染气体的排放源清单[J];科学通报;2011年03期
6 安俊琳;杭一纤;朱彬;王东东;;南京北郊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6期
7 张华;王志立;;黑碳气溶胶气候效应的研究进展[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年06期
8 安俊琳;王跃思;李昕;孙扬;申双和;石立庆;;北京大气中NO、NO_2和O_3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环境科学;2007年04期
9 殷永泉;单文坡;纪霞;由丽娜;苏元成;;济南大气臭氧浓度变化规律[J];环境科学;2006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喜红,石广玉;东亚地区人为硫酸盐的直接辐射强迫[J];高原气象;2001年03期
2 王喜红,石广玉;东亚地区云和地表反照率对硫酸盐直接辐射强迫的影响[J];气象学报;2002年06期
3 吴涧;刘红年;王卫国;刘罡;;硫酸盐直接辐射强迫的在线与固定转化率模拟方法的对比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5年06期
4 石广玉;大气微量气体的辐射强迫与温室气候效应[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1年07期
5 于秀兰,石广玉;平流层温度调整后的辐射强迫的简化计算[J];高原气象;2001年03期
6 王喜红,石广玉,马晓燕;东亚地区对流层人为硫酸盐辐射强迫及其温度响应[J];大气科学;2002年06期
7 罗云峰,周秀骥,李维亮;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及气候效应的研究现状[J];地球科学进展;1998年06期
8 杨树臣;高太长;刘磊;刘西川;;基于全天空红外测云系统的云辐射强迫研究方法[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2年02期
9 周秀骥,李维亮,罗云峰;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及区域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J];大气科学;1998年04期
10 黄晓璜;崔国民;华泽钊;徐家良;;用一维辐射传递方程计算二氧化碳的辐射强迫[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志宝;成天涛;;中国西北大气沙尘辐射强迫特性的数值试验[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王志立;张华;郭品文;王在志;;碳类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及其对东亚气候影响的模拟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张华;王志立;;碳类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及其对东亚气候影响的模拟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陈林;石广玉;王标;张鹏;;基于卫星资料的中国陆地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5 吴蓬萍;韩志伟;;中国夏季硫酸盐气溶胶间接辐射强迫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6 曹龙;;气候系统对二氧化碳强迫和太阳辐射强迫的响应[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5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3年
7 苏婧;黄建平;;利用卫星资料及模式模拟对东亚沙尘云辐射强迫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明镜;效存德;杜振彩;Mark Flanner;;中国西部雪冰中的黑碳及其辐射强迫[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郝增周;潘德炉;龚芳;;海洋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卫星遥感研究初探[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10 吴金秀;肖稳安;张华;;SF6气体的辐射强迫和全球增温潜能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冰;短寿命气候污染物(SLCPs)的有效辐射强迫及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苏婧;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气溶胶辐射强迫效应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柳晶;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及辐射强迫的卫星遥感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芝;大气二氧化碳的辐射强迫及其温室效应的饱和度[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2 王玉洁;通过卫星资料反演东亚中纬度地区沙尘云的辐射强迫[D];兰州大学;2006年
3 洪霞;亚热带典型植物幼苗对辐射强迫的高光谱响应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4 姚明桃;辐射强迫对中亚热带三种典型树种幼苗生理生态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5 田华;中国中东部地区气溶胶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4年
6 陈艳;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沙尘气溶胶对云特性的影响及云的辐射强迫效应[D];兰州大学;2007年
7 沈钟平;中国地区硝酸盐气溶胶光学厚度和直接辐射强迫的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8 马越界;利用星载云雷达资料研究青藏高原的云辐射强迫[D];兰州大学;2011年
9 马井会;黑碳和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全球辐射强迫的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10 赵燃;北京区域大气气溶胶污染及其辐射强迫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甲烷浓度变化的有效辐射强迫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0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420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