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技术的排污许可限值确定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0 06:07

  本文关键词:基于技术的排污许可限值确定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国际通行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近年来,我国将排污许可证制度作为固定点源管理的核心制度,必将极大地提升点源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程度。排污许可限值的确定是许可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固定点源污染物排放的依据,对于许可证制度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基于技术的排污许可限值确定方法,分析我国现有方法的不足,借鉴美国和欧盟的经验,提出了适合于我国水污染控制与管理实际情况的许可限值确定技术方法。本文分析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最佳可行性技术指南(BAT指南)对计算排污许可限值所能提供的技术支持,指出排放标准是确定污染物皮肤排放浓度限值和排放负荷限值的主要依据,可以确定污染物排放浓度与排放负荷日均(24小时平均)最大限值。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BAT技术指南可对排放负荷限值的确定提供一定参考。论文结合案例,给出了排污单位所具有的三套标准(指南)不同完备程度情况下日最大浓度限值和日最大排放负荷限值的计算方法。论文针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的完整程度,给出了不同时间平均期下排放限值确定方法,即除了日最大限值之外,月最大限值和年最大限值的确定方法。在监测数据能满足一周一次以上的监测频率的情况下,可使用监测数据分析法直接计算不同污染物的日最大MDL(浓度或负荷)、周平均AWL(浓度或负荷)、月平均AML(浓度或负荷)。在基本能满足一个月一次的监测频率情况下,可参考美国NPDES提供的方法,计算LTA,进而推导MDL、 AWL 和 AM L。论文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基于监测数据分析法与基于NPDES提供方法计算的不同时间平均期限值基本一致,因此说明NPDES提供方法是有效的。在没有监测数据的情况下,可参考已有成果计算的βMDL、βAML和βAWL主要变化范围,确定AWL、AML与LTA。以铁岭市排污单位为例,论文开展了基于技术的排污许可限值计算的案例研究。选取禽类屠宰和啤酒生产行业的典型企业,计算了COD、氨氮日最大浓度限值、月均浓度限值、年排放负荷限值和日最大排放负荷限值。
【关键词】:基于技术的排污许可限值 时间平均期 水污染物 排污单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3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1.1 研究背景10
  • 1.2 排污许可管理体系的内涵10-11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3
  • 1.3.1 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意义11-12
  • 1.3.2 排污许可限值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12-13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及本文的方法、路线13-22
  • 2.1 国内外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发展历程13-14
  • 2.2 国外排污许可限值确定技术研究现状14-18
  • 2.2.1 美国排污许可限值确定现状14-16
  • 2.2.2 欧盟排污许可限值确定现状16-18
  • 2.3 我国排污许可限值确定技术研究现状及问题18-19
  • 2.4 研究思路19
  • 2.5 研究内容19-20
  • 2.6 技术路线20-22
  • 第三章 排放标准等技术文件在排污许可限值确定中的应用22-40
  • 3.1 三种标准(指南)概述22-23
  • 3.2 基于排放标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BAT指南的许可限值研究23-37
  • 3.2.1 基于排放标准的限值计算23-28
  • 3.2.2 基于最佳可行性技术指南(BAT指南)的限值计算28-30
  • 3.2.3 基于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限值计算30-37
  • 3.3 不同情况下排污许可限值计算37-39
  • 3.4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不同时间平均期排污许可限值确定方法40-54
  • 4.1 时间平均期的定义40
  • 4.2 计算不同时间平均期限值的意义40-42
  • 4.3 不同时间平均期的排污许可限值确定方法42-49
  • 4.3.1 污染源排放量监测数据充足情况下不同时间平均期排污许可限值计算方法43-45
  • 4.3.2 污染源排放量监测数据缺乏情况下不同时间平均期排污许可限值计算方法45-49
  • 4.4 污染源最优监测频次研究定49-51
  • 4.5 不同时间平均期限值与长期平均期限值比值的范围51-52
  • 4.6 不同时间平均期限值的确定方法52-53
  • 4.6.1 排放浓度限值的计算52
  • 4.6.2 排放负荷限值的计算52-53
  • 4.7 本章小结53-54
  • 第五章 基于技术的水污染物排污许可限值确定方法体系54-61
  • 5.1 排污单位数据收集54-56
  • 5.1.1 排污单位环评报告数据54-55
  • 5.1.2 排污申报登记数据55
  • 5.1.3 排污单位环境统计数据55
  • 5.1.4 排污单位水污染监测数据55-56
  • 5.1.5 排污单位现场调查56
  • 5.2 排污单位数据汇总56-57
  • 5.3 不同计算途径排污许可限值的比较57-58
  • 5.4 方法体系的构建58-60
  • 5.5 本章小结60-61
  • 第六章 排污许可限值确定的案例分析61-77
  • 6.1 禽类屠宰排污单位排污许可限值确定研究61-68
  • 6.1.1 排放标准比较分析及污染物指标的确定61-62
  • 6.1.2 污染物排放量波动性分析及不同时间平均期限值的确定62-65
  • 6.1.3 许可限值计算结果65-68
  • 6.2 啤酒企业排污许可限值研究确定研究68-75
  • 6.2.1 排放标准比较分析及污染物指标的确定68-69
  • 6.2.2 排污数据的波动性分析及不同时间平均期限值的确定69-72
  • 6.2.3 许可限值计算结果72-75
  • 6.3 某禽类屠宰排污单位排污许可限值的计算75-76
  • 6.4 本章小结76-77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7-79
  • 7.1 主要结论77
  • 7.2 主要创新点77-78
  • 7.3 研究展望78-79
  • 参考文献79-84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84-85
  • 致谢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桥;;对推进“3×6+1”环境执法创新工作的探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年01期

2 王朝晖;;泉州 重点排污单位将分四个等级监管[J];表面工程资讯;2010年02期

3 姚晓云;对排污单位不按规定缴纳排污费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几个法律问题[J];环境保护;1997年03期

4 游成龙;;排污费要不要反复催?[J];环境;1999年02期

5 ;信息[J];环境;1996年08期

6 李旭东;黄克;;整治违法排污柳州立案调查28家环境违法单位[J];广西城镇建设;2008年11期

7 孙小锋;;试论环保诚信机制的构建[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王蓉,贺周;交、收排污费应以“污调”和“抽查”的两种分析结果的哪一个为依据?[J];沿海环境;2002年01期

9 覃朝陆;以城市点为排污单位实行环境管理的思考[J];沿海环境;2003年10期

10 刘富春;;山东:坚持“三抓” 促进“三化”[J];环境经济;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宏德;刘从容;扬彬;;沈阳市生产(经营)负荷指数开发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崔万杰;银川公布锅炉超标排污单位[N];中国环境报;2013年

2 见习记者 米彦泽 记者 段丽茜;今年已查处违法排污单位459个[N];河北日报;2013年

3 记者 程颖;我市28家排污单位成为省重点监控对象[N];平顶山日报;2007年

4 通讯员 帅飞虹;黄州开发区6家排污单位治污进度加快[N];黄冈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 余笑邋记者 易博文;24小时在线监控重点排污单位[N];湖南日报;2008年

6 邹月明 记者肖萌;117家排污单位完成排污口规范化整治[N];锦州日报;2010年

7 ;福建泉州 制革等排污单位启动自查自律行动[N];消费日报;2010年

8 记者 林恩炳 通讯员 蔡金万;逾期未申报将被评为黑色等级[N];石狮日报;2010年

9 记者 林恩炳;28家重点排污单位拒绝申报将被掏“黑牌”[N];石狮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林恩炳;健全监督机制 落实“一岗双责”[N];石狮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臧成;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强制公开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王淑一;基于技术的排污许可限值确定方法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6年

3 宋福敏;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现污染控制目标的重要制度前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技术的排污许可限值确定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7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437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9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