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两株不同种属异养硝化菌混合培养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18:08

  本文关键词:两株不同种属异养硝化菌混合培养及其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含氮的工业废水排入水体中,氮污染危害日趋严重。目前常用的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存在反应器启动缓慢,需外加碳源等缺点,针对这些缺点同时硝化反硝化新型脱氮工艺应运而出,因此,对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功能的微生物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课题选用实验室筛选的两株具有同时硝化反硝化能力的异养硝化菌Acinetobacter sp.Y1和Penicillium sp.L1。本文先对单株异养硝化菌脱除NH_4~+-N的能力进行了优化,之后以NH_4~+-N,TN和COD的降解速率及降解率为指标对两株菌复合方法优选,并研究了复合菌降解NH_4~+-N和NO_3--N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优化异养硝化真菌Penicillium sp.L1脱除NH_4~+-N的能力研究以TN、COD降解率及菌丝球生长状况为指标,通过改变接种方式(孢子直接接种,接种量分别为1%、2%和3%;孢子预培养接种,预培养时间为24 h、36 h和48 h),C/N(12、24、36和48),初始p H(1、3、5、7和9),碳酸钙添加量(0 mg/L、50 mg/L、100 mg/L、200 mg/L和1000 mg/L)优化菌株L1脱氮能力,得出结论:Penicillium sp.L1以孢子预培养48 h接种,在C/N为36、初始p H为5,不添加碳酸钙时降解TN和COD和生长状况最优,以130 mg/L的氨氮为初始碳源时,TN和COD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8.85%和90.01%,菌丝球平均直径为4.5 mm且结构紧实不易破碎。此条件下,甚至在初始氨氮浓度为400 mg/L时,Penicillium sp.L1对TN和COD的降解率可分别高达94.92%和81.25%。2.两种异养硝化菌复合方式优选分别以三种方式复合Acinetobacter sp.Y1和Penicillium sp.L1,分别为同时接种方法复合、分批培养方法复合、吸附方法复合,实验以氨氮为唯一氮源。以TN和COD降解率和降解速率为指标并对比单株菌的脱氮效果,得出结论:吸附复合方式最佳。用吸附方式构建的复合菌前12 h TN和COD的平均脱除速率达7.09 mg-N/L/h和102.33 mg-C/L/h,明显优于单株菌Y1时的4.69 mg-N/L/h和15.83 mg-C/L/h。3.优化后复合菌脱氮性能研究实验利用复合菌脱除氨氮和硝氮,复合菌有两种,具有活性的Penicillium sp.L1吸附Acinetobacter sp.Y1构建的复合菌(a)及灭活的Penicillium sp.L1吸附Acinetobacter sp.Y1构建的复合菌(b),复合菌可以重复用来脱除氨氮,以复合菌(a)的重复利用性最佳,可以在7个周期内保持高效脱氨氮能力,且在120 rpm震荡20天不解体。在复合菌单次利用实验中,复合菌能够在较大的溶解氧浓度范围内(0 r/min~120 r/min)利用硝氮进行反硝化,复合菌在120 r/min时反硝化速率高于0 r/min时,且效果都优于单株菌Y1,复合菌好氧反硝化能力较强。
【关键词】:复合菌 菌丝球 氨氮 反硝化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7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符号说明11-12
  • 第一章 绪论12-16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意义12-13
  • 1.1.1 课题来源12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12-13
  • 1.2 研究内容13-14
  • 1.3 技术路线14-16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6-26
  • 2.1 氮污染现状及危害16-17
  • 2.1.1 氮污染现状16
  • 2.1.2 氮污染危害16-17
  • 2.2 生物脱氮工艺17-21
  • 2.2.1 污水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及转化17
  • 2.2.2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17-19
  • 2.2.3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的不足19
  • 2.2.4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19-21
  • 2.3 异养硝化微生物的研究进展21-23
  • 2.4 菌丝球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23-24
  • 2.5 复合菌在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24-26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仪器及药品试剂26-42
  • 3.1 实验仪器26
  • 3.2 实验药品26-28
  • 3.3 实验检测方法28-42
  • 3.3.1 氨氮的测定28-31
  • 3.3.2 硝酸盐氮的测定31-32
  • 3.3.3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32-34
  • 3.3.4 羟胺氮的测定34-36
  • 3.3.5 总氮的测定36-38
  • 3.3.6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38-40
  • 3.3.7 细菌密度的测定40
  • 3.3.8 孢子悬浮液的量化40-41
  • 3.3.9 菌丝球直径的测定41-42
  • 第四章 异养硝化真菌脱氮性能研究42-52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42-43
  • 4.2 接种方法对真菌性能的影响43-45
  • 4.2.1 不同孢子接种量的影响43-44
  • 4.2.2 孢子萌发时间的影响44-45
  • 4.3 C/N对真菌性能的影响45-47
  • 4.4 初始pH对真菌性能的影响47-49
  • 4.5 碳酸钙对真菌性能的影响49-50
  • 4.6 Penicillium sp. L1同时脱除高浓度TN和COD的能力50-51
  • 4.7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两株异养硝化菌复合方式优化52-64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52-53
  • 5.2 两种异养硝化菌同时接种复合方式的探究53-57
  • 5.2.1 碳源实验53-55
  • 5.2.2 C/N实验55
  • 5.2.3 两种异养硝化菌同时接种复合的效果探究55-57
  • 5.3 两种异养硝化菌分批培养复合方式的探究57-60
  • 5.3.1 对数期Y1与长成L1菌丝球复合方式57-58
  • 5.3.2 不同生长期的菌株Y1和L1复合方式58-60
  • 5.4 异养硝化真菌吸附异养硝化细菌复合方式的探究60-62
  • 5.5 本章小结62-64
  • 第六章 优化后复合菌脱氮性能探究64-70
  • 6.1 实验材料与方法64-65
  • 6.2 复合菌对氨氮的去除65
  • 6.3 复合菌对硝酸盐的去除65-68
  • 6.3.1 高浓度溶解氧下的反硝化作用65-67
  • 6.3.2 低溶解氧浓度下的反硝化作用67-68
  • 6.4 本章小结68-70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70-72
  • 7.1 结论70
  • 7.2 建议70-72
  • 参考文献72-78
  • 致谢78-8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培玉;曲洋;杨瑞霞;郭沙沙;于德爽;;耐盐异养硝化菌驯化方法及分离菌株鉴定[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年01期

2 王瑛;梁麟;李慧莉;杨亚红;;异养硝化菌提高好氧颗粒污泥脱氮效率的试验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3 黄晓飞;李伟光;张多英;潘忠诚;秦雯;宿程远;;低温异养硝化菌的鉴定及对小白鼠的安全性研究[J];科技通报;2012年12期

4 吕永康;殷家红;刘玉香;张维清;;一株异养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最佳亚硝化条件[J];化工学报;2011年05期

5 吴建江;王兆阳;许培雅;;一株高效异养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氨氮去除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07期

6 司文攻;吕志刚;许超;;耐受高浓度氨氮异养硝化菌的筛选及其脱氮条件优化[J];环境科学;2011年11期

7 姚秀清;韩明;;SBR中异养硝化菌的分离与硝化特征[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23期

8 陈哲;张斌;谌志强;邱志刚;郭迎庆;李君文;王景峰;;1株异养硝化菌胞外聚合物的研究[J];环境科学;2012年04期

9 肖继波;江惠霞;褚淑yN;;新异养硝化菌Colloides sp. JZ1-1的鉴定及其硝化性能[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6期

10 曲洋;张培玉;杨瑞霞;郭沙沙;于德爽;;耐盐异养硝化菌qy18和中度嗜盐异养硝化菌gs2的脱氮特性与耐盐性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庆梅;司文攻;李志强;靳靖;吴聪;魏春燕;;高效异养硝化菌的筛选[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晓飞;异养硝化菌Acinetobacter harbinensis HITLi7~T的发现及去除低温水中氨氮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呼婷婷;两株不同种属异养硝化菌混合培养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席亚萍;异养硝化菌的脱氮活性及功能基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鑫;异养硝化菌的筛选及其在污水脱氮中的应用[D];天津科技大学;2006年

4 于申;异养硝化菌处理含氮废水的应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梁麟;异养硝化菌强化好氧颗粒污泥脱氮实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献旭;两株异养硝化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脱氮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曾俊;异养硝化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在炼油废水脱氮处理中的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两株不同种属异养硝化菌混合培养及其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2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442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1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