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生态扶贫(新词·新概念)

发布时间:2016-05-14 17:01

  本文关键词:生态扶贫,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生态扶贫,是指从改变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使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广西开展生态扶贫几年来,八桂大地呈现勃勃生机。走马昔日“风吹石头跑,山上不长草,地里不长苗”的大石山区,只见山青了,水绿了,路通了,田肥了,农民增收了,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广西有49个贫困市(县),其中28个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全区石山面积达8.95万平方公里,其所谓的耕地都是碗一块瓢一块的石缝地。当地群众只能在石缝地里不断开荒种玉米。由于大肆的毁林开荒,石山区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土流失逐年加重,旱涝灾害日益频繁,形成“生态破坏———贫困落后”的怪圈。
  面对这种状况,扶贫工作该如何开展?广西扶贫办副主任胡德才告诉记者,经过细致的调研,广西在这些地区兴建地头水柜以蓄积水源,将缓坡地建成了固定的水平梯地,从而大大提高了田地的单位产量,使人均可调出0.7亩至1亩坡地为林地。据测算,仅此一项,,广西至少可以退耕还林200万亩以上。
  同时,广西在山区积极推广沼气池和能涵养水源、恢复植被的林种和草种,走出了一条“沼—种—养”的良性循环路子,不仅保护了森林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恭城县绿化率因此由原来的47.2%迅速上升为77.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去年的3000多元。马山县的内谷等村自从在石缝地里混种竹子和任豆树后,数年时间便满目葱茏,原本干涸的泉眼也重新冒水了。群众用竹子搞编织,采任豆树叶对山羊进行圈养,人均收入增加到去年的1900多元。
  此外,对于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70多万山区群众,广西实行了异地安置政策。“九五”期间,全区共组织25万多人搬迁,安置农户全部解决了温饱问题。而移民原来生活的石山区,通过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有效遏制了该区域的石漠化。
  广西生态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今年,广西又确定了4060个重点扶贫村,计划到2005年投资29亿元,在大石山区建成100万个地头水柜,从而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罗侠 杨波 庞革平)


  本文关键词:生态扶贫,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45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c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