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与对策
本文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并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从厦门PX事件到四川什邡事件,再到宁波镇海PX事件、江苏启东事件、昆明PX事件,环境风险潜藏着社会稳定风险,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处理不当隐藏着社会危机。如何减轻环境不良影响、防控社会风险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发展和公民意识的觉醒,公众作为环境保护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意见和态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公众参与也成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决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和成效。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切实保障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本文梳理了环境影响与公众参与的相关理论和背景,厘清相关概念,并结合昆明PX事件的案例进行梳理分析。根据案例总结昆明PX事件中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造成公众参与有效性不足的原因。最后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探索推进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路径选择,从政府、公众、社会组织等方面提出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 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20.3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绪论8-14
- 一、研究背景8
- 二、研究意义8-9
- 三、国外研究现状9-10
- 四、国内研究现状10-12
- 五、研究框架12
- 六、研究方法12-14
- 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与公众参与概述14-21
- 第一节 相关概念14-16
- 一、环境影响评价14-15
- 二、公众参与15-16
- 三、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16
- 第二节 理论基础16-21
- 一、风险社会理论16-17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17-18
- 三、公众参与理论18-20
- 四、政府过程理论20-21
-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分析——以昆明PX事件为例21-29
- 第一节 昆明PX事件概述21-23
- 一、事件发生背景21-22
- 二、事件发生过程22-23
- 第二节 昆明PX事件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分析23-25
- 一、公众参与主体分析23-24
- 二、公众参与方式分析24
- 三、公众参与结果分析24-25
-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分析25-29
- 一、公众无法获取准确信息25-26
- 二、公众参与有效性不足26-27
- 三、公众参与缺乏组织化27-28
- 四、公众参与动力不足28-29
-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问题原因分析及国外经验借鉴29-37
-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问题的成因分析29-35
- 一、信息不对称,公众缺乏知情权29-31
- 二、缺乏法律制度规范,,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31-33
- 三、日益严重的信任危机,政府缺乏公信力33-34
- 四、社会组织发育不足,公众参与程度有限34-35
- 第二节 国外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借鉴35-37
- 第四章 推进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对策研究37-46
- 第一节 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建设37-40
- 一、加强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保障37-38
- 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制度38-39
- 三、加快环评中行政问责制建设39-40
- 第二节 拓宽公众参与渠道40-42
- 一、完善听证会制度40
- 二、建全环境影响评价民意调查机制40-41
- 三、完善公众参与反馈制度41-42
- 第三节 提高公众参与动力与能力42-44
- 一、提高政府公信力42-43
- 二、提高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水平和能力43
- 三、加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教育43-44
- 第四节 促进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44-46
- 一、支持社会组织成立与发展44-45
- 二、加强对社会组织参与影响评价的监管45-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0-51
- 后记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鸿德,汤顺林;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和方法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S1期
2 黄伟源;成本效益分析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S1期
3 段永蕙,李跃东;关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与完善的思考[J];环境保护科学;2000年02期
4 张燕,刘煦睛;浅论环境影响评价概念内涵的延伸[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5 罗宏,柴发合,周琳;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环境与开发;2000年01期
6 丁疆华,舒强;环境影响评价类型的发展[J];环境与开发;2000年02期
7 杜永田;关于旅游开发区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J];江苏环境科技;2000年01期
8 郝新波;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0年04期
9 赵东风,顾益民;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0年03期
10 黄丹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福建环境;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秋妹;;欧盟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及其启示[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欧阳晓光;赵东波;韩奇;孙汉坤;贾小梅;赵志杰;赵芳;钱永涛;刘书娟;;关于火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毛庆国;;深港边界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问题[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郭爱娣;;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弄虚作假可究刑责[A];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广君;孙迎春;刘丽敏;刘磊;;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伊春林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6 李宇斌;;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管理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7 胡小华;;世行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对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启示[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8 李丛欢;孙义利;张启众;;环境影响评价中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建议[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9 李越越;;住宅小区环境影响评价中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的探讨[A];首届贵州环境影响评价论坛论文选编[C];2008年
10 岳沙丽;;浅析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义[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荣;美国环境影响评价政策及其实施[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陈荣;美国环境影响评价政策及其实施[N];中国环境报;2002年
3 甘肃省金昌市环境保护局 梁胜春;重视环境影响评价 减少西部环境风险[N];中国环境报;2005年
4 张强;蚌埠市环境影响评价中心荣获“青年文明号”[N];蚌埠日报;2008年
5 记者胡昕;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专项执法检查组来衡[N];衡水日报;2010年
6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大事记[N];中国环境报;2012年
7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健康应列入环境影响评价[N];中国环境报;2013年
8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程红光;将健康影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N];人民日报;2013年
9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告(第二次公示)[N];安康日报;2013年
10 记者 陈丽平;环境影响评价规定应当细化[N];法制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光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2 宋欣;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杨晓艳;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李铁柱;城市交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5 林驰;桥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陈昕;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黄正;我国建设项目健康影响评价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满萍;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理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袁X;环境影响评价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3 陈杰;中国香港与内地环境影响评价施行状况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王丽丽;环境影响评价人文指标体系的构建[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任彩银;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以兴隆环境影响评价为例[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6 张亮;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7 张琳悦;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志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运鹏;我国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何其明;环境影响评价对象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1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471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