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三江源地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3 16:01

  本文关键词:三江源地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江源地区 生态 经济 协同发展


【摘要】:三江源地区地处我国西北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面积约占青海省的一半,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凭借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三江源地区也成为中华民族生物多样性基因资源的宝库,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开发价值,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近年来,伴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类对资源的索取过度,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并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源区的长治久安。三江源地区的发展,不仅要实现当地经济的“金山银山”,也要保证生态建设的“绿水青山”,因此科学处理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理性认知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阶段特征,最终促使三江源区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的统一可持续发展,是本论文研究的中心问题。本文从协同理论视角出发,详细解读了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全面分析了三江源地区生态与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参照目标分解法,构建了三江源地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SPSS软件和协同发展成熟度模型,对三江源地区生态和经济协同现状进行评价,重点分析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最后提出实现三江源地区生态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集中体现在协同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和采用协同成熟度模型对三江源生态与经济协同度进行测算以及协同发展对策研究之上。一方面本文的研究推动了协同理论的发展,填补了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提出了不仅要持续重视源区生态,还应同步发展源区经济,通过“输血”与“造血”的双重效力,让三江源地区重焕生机。同时,本文的研究对政党部门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三江源地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三江源地区 生态 经济 协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22;F12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20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8-11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11
  • 1.2 研究综述11-16
  • 1.2.1 生态经济国内外研究综述11-14
  • 1.2.2 协同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14-16
  • 1.3 研究区域范围与研究方法16-17
  • 1.3.1 研究区域范围16-17
  • 1.3.2 研究方法17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框架17-19
  • 1.5 论文创新之处19-20
  • 第二章 三江源地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理论基础20-24
  • 2.1 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理论依据20-21
  • 2.1.1 协同学理论20
  • 2.1.2 系统论20-21
  • 2.2 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21-22
  • 2.2.1 协同发展的内涵21
  • 2.2.2 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内涵21-22
  • 2.3 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原则22-23
  • 2.4 协同发展成熟度界定23-24
  • 第三章 三江源地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路径选择24-34
  • 3.1 三江源地区生态地位与生态价值24-27
  • 3.1.1 三江源地区生态功能定位24-25
  • 3.1.2 三江源地区生态资源价值分析25-27
  • 3.2 三江源地区经济发展困境27-31
  • 3.2.1 三大产业发展现状27-31
  • 3.2.2 社会经济发展落后31
  • 3.3 三江源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协同发展31-34
  • 3.3.1 协同发展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31-32
  • 3.3.2 协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32
  • 3.3.3 协同发展是三江源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32-34
  • 第四章 三江源地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实证研究34-49
  • 4.1 生态与经济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4-36
  • 4.1.1 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原则34-35
  • 4.1.2 生态与经济协同效应评价指标的选取及设计35-36
  • 4.2 三江源地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成熟度实证研究36-45
  • 4.2.1 生态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实证研究37-43
  • 4.2.2 生态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协同发展成熟度实证研究43-45
  • 4.3 三江源地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45-49
  • 4.3.1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45-46
  • 4.3.2 三江源区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增多46-47
  • 4.3.3 三江源区产业结构单一,财政自给能力差47
  • 4.3.4 三江源区投资效率偏低,第三产业发展薄弱47-49
  • 第五章 三江源地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对策研究49-58
  • 5.1 推行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推动创新型体制的完善与发展50-51
  • 5.2 创建青海省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实验区51-53
  • 5.3 建立生态试验县,实现源区精准扶贫53-54
  • 5.4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扶持高原生态旅游产业54-55
  • 5.5 借助“互联网+创新”思维,扩大三江源生态文化宣传力度55-56
  • 5.6 依托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低碳循环经济56-57
  • 5.7 推动三江源生态保护立法,加强政府综合监管57-58
  • 结语58-59
  • 注释59-61
  • 参考文献61-64
  • 附录64-66
  • 致谢66-67
  • 个人简历67
  • 发表论文情况67


本文编号:537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537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2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