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大柴旦盆地地下水生态环境效应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发布时间:2016-06-15 06:00

  本文关键词:鱼卡—大柴旦盆地地下水生态环境效应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5年

鱼卡—大柴旦盆地地下水生态环境效应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王战  

【摘要】: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地下水对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一直是生态水文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由于内陆盆地地形闭塞、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在特殊的地理背景下,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植被生长的主要水分补给源,是地貌单元和植被种属演变的主导因素,控制着植被的生长状态。同时,不适宜的水位埋深范围容易诱发土地盐渍化和荒漠化等环境地质问题,威胁生态系统稳定和人类经济社会利益。所以,研究地下水位埋深与植被生态系统的耦合关系是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和生态保护与重建的理论基础。植被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剂,植被的生存和演化与地下水、包气带的性质密切相关。综合区域地下水、包气带和植被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以及地下水位埋深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可以为人类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指导。遥感与GIS是现代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可以获得并分析大尺度地下水与植被及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关关系,数据量大、时间序列性强、空间范围广,是廉价、易得、有效的方法。 鱼卡-大柴旦盆地地处柴达木盆地北缘,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是维持绿洲植被生长和人类活动的主要水源,同时又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的所在地,区域地下水资源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大。研究地下水与植被种属演化及生长状态的关系,并对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区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搜集了遥感资料,地形图等图件,开展了包括水位统测、地下水取样、土壤取样等工作,研究以地下水位主导的生态环境因子及其与植被和地貌类型的关系,得出地下水生态环境指标,并通过空间分析评价地下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建议。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为: 1、利用1987年、1994年、2000年、2006年的TM5影像和2013年的TM8遥感影像,基于遥感信息获取与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区域生态环境和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近25年来,地下水呈现年际较为稳定而年内呈有规律的周期变化的特征,山前盆地生态呈良性发展,绿洲面积扩大,中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增加超过150%。 2、不同地貌单元植被指数差异显著。沼泽地植被指数近似呈正态分布,NDVI0.4-0.8出现的频率最高,植被生长最为旺盛。盐渍地植被指数0.3出现的频率最高,植被指数小于沼泽地。沙化地植被指数普遍0.1,植被生长稀疏。 3、地下水位埋深决定沙漠与绿洲的分布,而绿洲内部土壤盐分含量决定沼泽草甸与盐生草甸的分布,植被指数差异除了受到海拔高度和地下水位埋深为主导的水分因子的制约,还受到了土壤盐分的影响。地下水位埋深1m,以芦苇、苔草为优势物种的沼泽区植被指数0.3;地下水位埋深位于1-2m,以芨芨草、盐角草为优势物种的盐生草甸区植被指数随地下水位埋深和土壤含盐量增高而降低;地下水位埋深位于2-3m,以棱棱为优势物种的高大灌木区植被指数随土壤含盐量的降低而升高;地下水位埋深3m,以驼绒藜为优势物种的矮小灌木区植被指数不随地下水位埋深而变化。 4、根据野外调查数据的统计性描述分析,获得了不同地貌单元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 (1)沼泽区地下水位埋深0-1米,土壤含水量28%-50%、均值33%,土壤含盐量0.1%-1.21%、均值0.60%,土壤有机质1.96%-8.19%、均值4.92%,土壤类型为粉质粘土,海拔3174-3210米,均值3154米,坡度2.13。-11.04°,均值5。,坡向以南坡为主。 (2)盐生草甸区地下水位埋深1-2米,土壤含水量12.7%-21.15%、均值20.68%,土壤含盐量0.16%-3.94%、均值1.01%,土壤有机质0.59%-3.18%、均值1.58%,土壤类型为粉砂,海拔3169-3225米,均值3199米,坡度2.57°-11.78°,均值4.84°,坡向以南坡为主。 (3)高大灌木区地下水位埋深2-3米,土壤含水量11.7%-15.9%、均值13.8%,土壤含盐量0.12%-0.89%、均值0.53%,土壤有机质0.96%-5.69%、均值2.6%,土壤类型为粉砂,海拔3153-3217米,均值3184米,坡度3.01。-12.3。,均值5.6。,坡向以南坡为主。 (4)低矮灌木区地下水位埋深大于3米,土壤含水量0.96%-9.2%、均值5.52%,土壤含盐量0.02%-2.86%、均值0.55%,土壤有机质0.41%-5.81%、均值1.66%,土壤类型为砾砂,海拔3175-3304米,均值3229米,坡度1.43°-13.87°,均值8.44°,坡向以南坡为主。 5、地下水位埋深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地下水位埋深2m时,生态环境质量以较好和一般为主,地下水矿化度和土壤盐分是影响该水位埋深区间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同时对地下水位波动敏感,生态环境脆弱;水位埋深为2-3m时,生态环境质量以一般和较好为主,此水位埋深区间地表土壤的水盐组合能满足植被生长,土地适宜人类利用;水位埋深为3~4m时,地表生态环境质量显著下降;当水位埋深4m时,此水位埋深区间地表总面积的80%以上地表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生态环境恶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826;P6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东会;王文科;侯光才;杨红斌;李瑛;张二勇;;毛乌素沙地植被与地下水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张飞;丁建丽;塔西甫拉提·特依拜;王伯超;;干旱区典型绿洲土壤盐渍化特征分析——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为例[J];草业学报;2007年04期

3 黄方,刘湘南,张养贞;GIS支持下的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态势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03年01期

4 孙世洲,孔令韶;青海省大柴旦盆地植被[J];西北植物学报;1992年01期

5 周仰效;;地下水-陆生植被系统研究评述[J];地学前缘;2010年06期

6 李吉均,高前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干扰下塔里木盆地南缘地下水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干旱区地理;2002年01期

7 樊自立,马英杰,张宏,王让会,赵元杰,周宏飞;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地下水位及其合理深度确定[J];干旱区地理;2004年01期

8 黄金廷;侯光才;尹立河;卢桦;;干旱半干旱区天然植被的地下水水文生态响应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1年05期

9 李君轶;吴晋峰;薛亮;陈晓军;;基于GIS的陕西省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4期

10 李霞,候平,朱小虎,乌买尔江,买和木提;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植被响应效果调查与初步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苗苗;江洪;陈健;郭徵;江子山;周国模;高智慧;余树全;;基于Landsat数据的新疆和田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2 郭立磊;董晓峰;于琳荣;;基于RS·GIS的兰州盆地LUCC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3 高兴国;;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及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4 杨帆;侯恩科;荆秀艳;;基于RS和GIS的锦界矿区生态敏感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5 王存良;李瑛;曾磊;赵贵章;杨峰;;地下水开采条件下苏贝淖流域植被演替模型与演替过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6 邹长明;孙善军;张晓红;汤永玲;;蚌埠地区设施土壤盐分累积特征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陈雄,刘俊杰,吴寅,张震斌;矿井水资源化与生态环境安全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S1期

8 黄焱宁;任晓艳;陈年来;邵世禄;张涛;;甘肃中部日光温室土壤剖面理化特征[J];冰川冻土;2009年03期

9 杨淋;王占岐;冯小红;;基于MAPGIS的湖北房县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1期

10 靳毅;蒙吉军;黄姣;;近50年来毛乌素沙地草地生态脆弱性评价——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闻;曹明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进展[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刘兴翀;吴喆;胡鹏;戴耀泽;汪仁波;曾葆青;;过量施肥土壤污染的微波修复[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马泽忠;周万村;胡渝清;周启刚;张仁君;;基于网格的大宁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自动分区方法研究[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万村;马泽忠;;基于Arc Objects的生态环境质量自动分区方法[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邹长明;孙善军;张晓红;汤永玲;;蚌埠地区设施土壤盐分累积特征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6 欧朝蓉;孙永玉;;GIS和RS技术支持下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换届及第五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思存;霍琳;王成宝;姜万礼;;兰州市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积累特征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白泽龙;贾尔恒·阿哈提;程艳;钟瑞森;;基于节水潜力和生态约束的新疆可利用水资源潜力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9 迟国泰;闫达文;程砚秋;;基于改进群组G1赋权的生态评价模型及14个典型省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斌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域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艳;左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刘静;小开河引黄灌区地下水动态演化规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曹齐卫;济南地区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分布状况与累积特征[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虹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生态规划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蕾;基于GIS的贵州省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徐庆勇;GIS支持下的长江三角洲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孟敏;民勤绿洲生态脆弱性评价与环境变化公众理解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李莉;长兴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左成华;减排林区水资源时空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东会;王文科;侯光才;杨红斌;李瑛;;毛乌素沙地与植被有关的地下水环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2 张长春,邵景力,李慈君,崔亚莉;华北平原地下水生态环境水位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3期

3 侯光才;林学钰;苏小四;王晓勇;刘杰;;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系统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孙才志;刘玉兰;杨俊;;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水位与可持续开发调控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2期

5 赵锡如,姚秀珍,张燕;沙柳抗盐试验[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6 喻文虎;白沙蒿耐盐性研究初报[J];草业科学;2005年06期

7 牛东玲,彭宏春,王启基,尕切江,李晓明,扬慧青,仓生海,祁迎林;柴达木盆地弃耕地盐渍状况的主分量分析[J];草业学报;2001年02期

8 赵芸晨;秦嘉海;;几种牧草对河西走廊盐渍化土壤改土培肥的效应研究[J];草业学报;2005年06期

9 陈星;周成虎;;生态安全:国内外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10 赵跃龙,张玲娟;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强;海流兔流域生态植被变化与环境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水献;焉耆盆地典型试验区土壤水盐数值模拟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3 石瑞花;开—孔河流域天然植被与地下水及土壤盐分关系[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春,朱晓华;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朱晓华,杨秀春,刘天科;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驱动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04年04期

3 马永俊;张艳明;;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演化过程的定量评价研究——以浙江义乌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郭冉;;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分析[J];科技资讯;2013年06期

5 朱晓华,杨秀春,谢志仁;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02年01期

6 屠玉麟,贺秋华,何谋军;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生态环境质量区划[J];贵州科学;2003年Z1期

7 宋松柏,蔡焕杰;旱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定量评价模型[J];生态学报;2004年11期

8 付哲,周云轩,刘殿伟,刘万崧;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以吉林省西部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9 胡安焱;郭生练;刘燕;林凯荣;;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2期

10 程道品;王金叶;胡新添;李勇汉;伍进;;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驱动机制[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虹;彭少兵;;沙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A];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C];2003年

2 卢耀如;;喀斯特地区地质-生态环境质量及其评判——中国南方几省(区)为例[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3 王永洁;刘小鹏;;宁夏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王治江;;辽宁省生态系统评价与生态功能分区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5 张海林;;湖北省生态环境质量时空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魏丽;黄淑娥;李迎春;贺志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7 汪顺刚;查良松;;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罗春;蒋湛;邵开忠;周超平;马立实;;武汉市“菜篮子”种植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9 林琳;缪丽娜;吴惠英;倪哓芳;许盈斐;;应用遥感技术对湖州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10 马泽忠;;三峡库区忠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潘园园;[N];福建日报;2013年

2 安世远 夏连琪;[N];中国环境报;2013年

3 记者 李红 通讯员 叶金明 陆波波;[N];深圳商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巴家伟;[N];大连日报;2013年

5 记者 杨鹏;[N];克孜勒苏报(汉);2013年

6 记者 何一航;[N];郴州日报;2014年

7 记者 段金平;[N];中国矿业报;2006年

8 记者  王海英 实习生 崔万杰;[N];宁夏日报;2007年

9 王娅妮;[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记者 胡兴旺 通讯员 程锋;[N];丽水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光华;北京郊区集约化畜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贞兵;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及案例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崔淑卿;黄山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制图[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肖利;2000-2010年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陈全;典型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其对人为干预的响应[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丽;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6 倪永明;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D];西北大学;2002年

7 武晓毅;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8 尚涛;长治市建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吴亚坤;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10 高辰晶;河北省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鱼卡—大柴旦盆地地下水生态环境效应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7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57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1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