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富营养化缓流水体生物膜工艺原位修复效能与强化措施

发布时间:2017-07-31 07:16

  本文关键词:富营养化缓流水体生物膜工艺原位修复效能与强化措施


  更多相关文章: 富营养化 新型浮岛 组合填料 工艺参数


【摘要】:富营养化缓流水体是指流动缓慢且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河流或湖泊等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差、复氧动力不足、自净化困难等特征。浮岛技术是一种水体原位修复技术,因其具有应用灵活,造型美观等优点而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水体的修复及造景中。但传统植物浮岛因植物具有明显的生长周期而产生不易管理,净化效果随季节波动明显等缺点。针对该问题,开发了一种不依赖植物的新型浮岛,该浮岛采用生物膜原位修复工艺,结合填料吸附拦截,生物膜净化,强化曝气等技术,以期提高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针对该工艺,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不同功能区组合填料的设计优化;主要工艺运行参数研究;装置的设计与现场运行效果监测等。好氧区填料研究首先进行了有机填料的优化。在所筛选对比的空心球、K3填料、鲍尔环三种有机填料中,空心球具有较好的挂膜能力和富营养化水质的净化能力,且经济性方面相比K3填料具有明显的优势。与COD、氨氮相比,空心球对于总磷的去除效果仅为20%。论文进一步研究了引入无机填料以强化对总磷的去除。在所对比的钢渣、沸石、陶粒、火山岩四种无机填料中,沸石具有较好的吸附除氨能力,钢渣具有较好的吸附除磷能力,并且沸石和钢渣质量比为2:1时吸附性能最好。在研究好氧生物膜工艺的净化效果实验中,好氧条件下以比重1.2g/cm3装填的组合填料的净化效果最优。好氧生物膜工艺的净化效果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当HRT=1.4h,COD、氨氮、TN和TP的容积负荷分别为1100、47、54.1、11.8mg/(L填料·d)时,填料的利用率较高。当HRT1.8h,COD、氨氮、TN和TP的容积负荷分别不超过930、34.3、54.1、9.1mg/(L填料·d)时,出出水水质较好,其中COD和氨氮可达地表水Ⅲ类,总氮可达湖泊水质标准Ⅳ类,总磷仅能达到湖泊水质标准的V类。好氧-缺氧生物膜工艺的净化效果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缺氧区以比重1.0g/cmm3装填的组合填料的净化效果最优;(2)该工艺较原工艺具有更高的脱氮除磷能力,COD、氨氮、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0%、9%、21%、5%。在所对比不同的回流比的实验中,回流比为处理水量的60%,该工艺的净化效果最好。采用好氧-缺氧工艺并辅以环流的工艺,COD、氨氮、TN和TP的去除率进一步提高了7%、8%、5%、19%。在研究得出各主要参数的基础上,本文对该装置的曝气系统、填料区、太阳能系统等主要部分及装置的外观进行了设计。完成了装置的制作和组装,成功将该装置安装至宜兴市丁蜀镇m东村的河道中并评估了其对该河流的净化效果。
【关键词】:富营养化 新型浮岛 组合填料 工艺参数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1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10
  • 1.1.1 课题来源10
  • 1.1.2 课题背景10
  • 1.2 富营养化概述10-14
  • 1.2.1 水体富营养化10-11
  • 1.2.2 富营养化的危害11
  • 1.2.3 太湖富营养化成因11-12
  • 1.2.4 治理富营养化的方法12-14
  • 1.3 人工浮岛技术14-18
  • 1.3.1 人工浮岛技术及其原理14-15
  • 1.3.2 人工浮岛技术的发展15-17
  • 1.3.3 浮岛填料选择17-18
  • 1.3.4 新型浮岛的构思18
  • 1.4 论文主要内容18-21
  • 1.4.1 研究目的18-19
  • 1.4.2 技术路线19
  • 1.4.3 研究及设计内容19-21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21-31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21-22
  • 2.1.1 实验试剂、药品21
  •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21-22
  • 2.2 实验装置及填料22-24
  • 2.2.1 实验装置概述22-23
  • 2.2.2 实验填料23-24
  • 2.3 分析测试方法24-25
  • 2.3.1 常规指标分析24
  • 2.3.2 生物膜量24
  • 2.3.3 比耗氧速率24-25
  • 2.4 水样配制方法25
  • 2.5 实验方案25-31
  • 2.5.1 有机填料筛选及性能研究25-27
  • 2.5.2 无机填料筛选及性能研究27
  • 2.5.3 组合填料设计及研究27-29
  • 2.5.4 工艺参数研究29-31
  • 3 好氧生物膜原位修复工艺31-69
  • 3.1 有机填料的筛选及影响因素研究31-40
  • 3.1.1 有机填料挂膜性能对比31-32
  • 3.1.2 污染物去除速率32-33
  • 3.1.3 有机填料的工艺经济比选33-34
  • 3.1.4 污染物负荷对空心球挂膜及净化效果的影响34-35
  • 3.1.5 水温对空心球挂膜的影响35-36
  • 3.1.6 DO对空心球挂膜及净化效果的影响36-40
  • 3.2 组合填料的设计、优化及其性能研究40-53
  • 3.2.1 单种填料吸附性能研究40-44
  • 3.2.2 组合填料去除污染物的研究44-45
  • 3.2.3 组合填料优化45-51
  • 3.2.4 组合填料与单一有机填料性能对比51-53
  • 3.3 好氧生物膜工艺参数研究53-67
  • 3.3.1 模拟河流流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53-61
  • 3.3.2 模拟填料区体积对净化效果的影响61-66
  • 3.3.3 好氧生物膜原位修复工艺的参数确定66-67
  • 本章小结67-69
  • 4.好氧-缺氧生物膜原位修复工艺69-88
  • 4.1 好氧-缺氧生物膜工艺的提出69
  • 4.2 缺氧区组合填料优化69-74
  • 4.2.1 缺氧区填料比例优化69-73
  • 4.2.2 缺氧区填料挂膜条件对填料挂膜的影响73-74
  • 4.3 模拟河流流动对净化效果的影响74-82
  • 4.3.1 负荷对好氧-缺氧生物膜工艺净化效果的影响74-77
  • 4.3.2 好氧生物膜工艺和好氧-缺氧生物膜工艺的净化效果对比77-81
  • 4.3.3 微生物群落分析81-82
  • 4.4 好氧-缺氧环流生物膜工艺的净化效果82-86
  • 4.4.1 回流比对好氧-缺氧环流生物膜工艺的净化效果的影响82-86
  • 4.4.2 两种工艺的净化效果对比86
  • 本章小结86-88
  • 5 新型原位修复装置对富营养化河流的净化效果88-94
  • 5.1 新型原位修复装置说明88-89
  • 5.2 生物膜工艺装置设计制作89-90
  • 5.3 中试实验设计90-91
  • 5.3.1 取样位置90
  • 5.3.2 取样方案90-91
  • 5.4 浮岛对富营养化河流的净化效果91-93
  • 本章小结93-94
  • 6 结论94-95
  • 参考文献95-101
  • 个人简介101-102
  • 导师简介102-103
  • 个人成果103-104
  • 致谢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岛贞男;牧野正彦;董小光;;使富营养化的湖泊复苏的新技术[J];环境科学研究;1984年05期

2 A.M.GHILROV;王旭;;苏联富营养化的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1986年08期

3 霍太英,张书农,郑英铭;镬底潭富营养化数学模拟的探讨[J];水资源保护;1991年04期

4 任铁军;哈素海富营养化的主要特征及其评价[J];内蒙古环境保护;1995年01期

5 林荣根,邹景忠;近海富营养化的结果与对策[J];海洋环境科学;1997年03期

6 孙勇,王晓梅,刘春梅;富营养化的影响及解决方法[J];化学工程师;1998年03期

7 夏四清,徐培芳;黄浦江流域富营养化及控制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8 张寿龄;“富营养化”与禁磷[J];化学清洗;2000年06期

9 夏军,窦明,张华;汉江富营养化动态模型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1期

10 陈求稳;模式自组在水生生态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太湖富营养化事例分析[J];水利学报;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双清;黄怀曾;;官厅水库中磷的来源、形态分布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罗家海;莫珠成;;广州河段西航道水源地水体富营养化限制因素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尹艳娥;平仙隐;徐亚岩;;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富营养化的时空分布特征[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秦伯强;;太湖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A];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谢寄清;白同春;刘德启;张芸;;淡水藻水体富营养化与总糖浓度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乔光建;刘同僧;;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营养物质相互作用分析[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7 黄志珍;王亚红;;水库型饮用水源地富营养化模型研究进展[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祖信;颜军;尹海龙;;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淀山湖入湖通量与水体富营养化相关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阳;尚文艳;付晓;吴钢;邓红兵;赵景柱;;抚仙湖富营养化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吴雅红;彭进平;逄勇;余林;;东山湖富营养化成因及治理初探[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撰稿 本报记者 江瑜;5个湖泊3个富营养化 “较安静”区减少 噪音主要来自施工[N];南京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汤璇 通讯员 粤环宣;广东要谨防水库“富营养化”[N];广东建设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禾;站在富营养化的“门槛”上[N];科技日报;2009年

4 省农科院 张辉;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途径[N];福建科技报;2004年

5 主持人:侯杰 朱建华;盲目禁磷禁掉了什么?[N];科技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陈寿春;富营养化逼近草海[N];中国环境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粤水婷;引起生态环保专家关注[N];中国水利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黄穗诚邋通讯员 粤水婷 江欣;江门大沙河水库治蓝藻效果明显[N];广东建设报;2007年

9 钱恂熊 徐勇;河海大学摸清太湖污染“家底”[N];新华日报;2007年

10 陈峰华;5年内遏制水体富营养化加重[N];嘉兴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芳;蓝藻生长的氮磷影响及控制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田纯焱;富营养化藻的特性与水热液化成油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3 张春雪;基于数值技术的水质控制与工程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吴在兴;我国典型海域富营养化特征、评价方法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5 饶群;大型水体富营养化数学模拟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6 钟成华;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王晓青;三峡库区澎溪河(小江)富营养化及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刘毅;中国磷代谢与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政策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周贤杰;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模型统计与藻类生长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孙培艳;渤海富营养化变化特征及生态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思睿;杭嘉湖地区河流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及氮磷阈值核算[D];浙江大学;2015年

2 朱欢迎;滇池草海富营养化和营养物磷基准与控制标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蒋云龙;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景观湖藻类生境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翔;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与模拟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曾诚;太湖藻源性“湖泛”发生的过程以及环境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戎曼丝;保定市府河富营养化分析及整治策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夏洪薇;山地城市封闭水体氮磷敏感点识别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邹斌春;仙女湖富营养化演变、驱动机制及水华风险评估[D];南昌大学;2015年

9 李朝艳;三峡水库支流河段浮游植物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10 金矛;温州瓯江口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97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597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6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