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岩溶地下河补给的地表溪流溶解无机碳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

发布时间:2017-08-01 23:17

  本文关键词:岩溶地下河补给的地表溪流溶解无机碳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岩溶地表溪流 溶解无机碳(DIC) δCDIC 碳酸盐岩风化 广西


【摘要】:岩溶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C)主要以HCO_3~-形式存在,其同位素(δ~(13)CDIC)被广泛用于示踪DIC的不同来源及其影响因素.为了解亚热带典型岩溶溪流溶解无机碳及其稳定同位素的分布规律,本文以广西柳州官村地下河补给的地表溪流为研究对象,对其水化学特征和δ~(13)CDI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溪流上游和下游的DIC与δ~(13)CDIC都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地下河出口(G1点)HCO_3~-旱季浓度变化范围为(4.73±0.14)mmol·L~(-1),而雨季为(4.23±0.68)mmol·L~(-1).溪流下游(G2点)HCO_3~-旱季浓度变化范围为(4.56±0.23)mmol·L~(-1),而雨季为(4.20±0.59)mmol·L~(-1).溪流上游的旱季δ~(13)CDIC变化范围为-12.22‰±0.49‰,雨季的变化范围为-12.28‰±0.82‰;溪流下游的旱季变化范围为-10.73±0.71‰,雨季的变化范围为-11.10‰±0.90‰.两个点水体DIC含量旱季均高于雨季,且G1点要高于下游G2点.两个点水体δ~(13)CDIC值旱季较雨季偏重,且G2点水体δ~(13)CDIC值显著高于G1点δ~(13)CDIC值.地下河水和溪流DIC主要来源于土壤CO2和碳酸盐岩溶蚀,但是溪流上游与下游DIC和δ~(13)CDIC值差异表明水体的CO2脱气作用,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显著影响了水体DIC和δ~(13)CDIC值.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岩溶地表溪流 溶解无机碳(DIC) δCDIC 碳酸盐岩风化 广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234,41202185)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YYWF201636)
【分类号】:X143;P342
【正文快照】: 流域中岩石风化是一个重要的大气CO2汇,碳酸盐岩的化学风化会消耗大气中的CO2,并在碳的生物化学循环中起重要作用[1].世界上60条大河的研究揭示碳酸盐岩溶解每年约向海洋输送12.3×1012mol C[2].在短时间尺度上,碳酸盐岩风化会受到当地气候以及区域地下水和地表水中CO2运移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建国,章程,谢运球,翁金桃;云霄洞地下河开发利用及洪涝灾害治理[J];中国岩溶;2000年02期

2 郭纯青;中国岩溶地下河系及其水资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年05期

3 谢运球,袁道先;地下河系统水土资源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2002年06期

4 谢运球,裴建国;板文地下河系统内涝[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4期

5 郭芳,姜光辉,裴建国,章程;广西主要地下河水质评价及其变化趋势[J];中国岩溶;2002年03期

6 杨群兴;;广东黎水地下河开发利用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年03期

7 覃小群;蒋忠诚;李庆松;易连兴;;广西岩溶区地下河分布特征与开发利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年06期

8 蒲俊兵;袁道先;蒋勇军;;重庆市地下河的空间分布及水资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年02期

9 邹胜章;于晓英;卢海平;;基于自动监测的柳州鸡喇地下河水质变化特征[J];中国岩溶;2011年01期

10 熊康宁;王恒松;李贵云;陈东升;;奔流在贵州地下的河[J];森林与人类;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世界级地下河待开发[A];广州市老工程师协会论文集(第四辑)[C];2008年

2 刘景兰;郭纯青;;广西岩溶地下河系初步研究[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3 卢庆林;;郴州万华岩地下河—溶洞群形成背景及形成阶段初探[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维;大西南:地下河的隐忧[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张孔生;地下河连接市区3河道[N];扬州日报;2010年

3 苏橹萱;我国西南岩溶地下河有污染趋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苏橹萱;地下河硝酸盐超标主因系农家肥施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5 张孔生;地上景观路 地下活水流[N];扬州日报;2010年

6 陆汉魁;广西发现串珠式岩溶地下河天窗群[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7 本报通讯员 黄强;把水留住[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8 赵应繁;鄂西南岩溶地区首次找到地下河[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蓝锋 本报通讯员 李雪松;都安有条“世界级”地下河[N];广西日报;2013年

10 王琴;贵州地矿局大做“水”文章[N];中国矿业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裴建国;寨底地下河系统水质演化趋势及碳汇通量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蒲俊兵;重庆市地下河发育、分布的控制机制及水文地球化学区域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蓝家程;岩溶地下河系统中多环芳烃的迁移、分配及生态风险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坤;重庆南山老龙洞地下河系统重金属分布、来源及吸附特征[D];西南大学;2015年

2 王凤康;岩溶地下河水微生物分布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梁作兵;基于脂肪酸示踪岩溶地下河中DOM来源及迁移、变化特征[D];西南大学;2016年

4 李瑞;里湖地下河N、S来源及其水-岩作用过程[D];西南大学;2016年

5 袁文昊;土壤微生物活动下的氮、磷变化及对地下河水质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郭芳;官村地下河流域氮流失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颜赫;岩溶槽谷区地下河的水质特征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韦丽丽;岩溶地下河系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布与迁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曹嘉一弘;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地下河发育分布规律统计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杨光照;岩溶山区高位地下河成库条件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06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606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e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