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用海活动造成珊瑚礁损害的生态补偿方法研究——以三亚为例
本文关键词:人类用海活动造成珊瑚礁损害的生态补偿方法研究——以三亚为例
【摘要】:随着沿海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海洋开发活动的加强,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干扰及损害不断加剧,而目前缺少珊瑚礁损害补偿的具体计算方法。本文通过分析珊瑚礁的敏感性、受保护程度及其价值特点,在研究不同用海类型的基础上,确定了珊瑚礁的损害补偿计算方法,并以三亚为例,开展了珊瑚礁损失评估计算,以期推动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设。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
【关键词】: 用海活动 珊瑚礁 生态补偿
【分类号】:P74;X32
【正文快照】: 珊瑚礁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主要分布在南北两半球海水表层水温20℃等温线内,具有极高的初级生产力,生物生产力是周围热带海洋的50~100倍,对初级能源的高效率的使用也带来了系统内非常高的生物多样性,全世界的珊瑚礁仅占世界海洋的四百分之一,却有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乔民;施祺;陈刚;方静威;黄志俊;黄晖;王汉奎;赵美霞;;海南三亚鹿回头珊瑚岸礁监测与健康评估[J];科学通报;2006年S3期
2 赵焕庭,王丽荣,宋朝景,余克服,袁家义;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岸礁的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2年02期
3 赵希涛,张景文,李桂英;海南岛南岸全新世珊瑚礁的发育[J];地质科学;198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健;杨翼;曲艳敏;曾容;李华;;人类用海活动造成珊瑚礁损害的生态补偿方法研究——以三亚为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年01期
2 陈双喜;赵信文;黄长生;孙荣涛;曾敏;刘凤梅;陈雯;;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环境演化的沉积响应[J];地质通报;2016年10期
3 Yaxuan Hu;Ming Hao;Lingyun Ji;Shangwu Song;;Three-dimensional crustal movement and the activities of earthquakes,volcanoes and faults in Hainan Island,China[J];Geodesy and Geodynamics;2016年04期
4 陈刚;赵美霞;刘斌;张春华;梁群;;基于Reef Check调查的涠洲岛珊瑚礁生态状况评价[J];热带地理;2016年01期
5 赵焕庭;王丽荣;;珊瑚礁形成机制研究综述[J];热带地理;2016年01期
6 邹阳;邹欣庆;杨雯;;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三亚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江西农业学报;2015年05期
7 吴钟解;张光星;陈石泉;李元超;蔡泽富;王道儒;李向民;;海南西瑁洲岛周边海域造礁石珊瑚空间分布及其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5年01期
8 陈春亮;梁春林;孙省利;;基于生态环境脆弱的海岸带承载力评价研究——以雷州半岛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年06期
9 薛峭;何健;滕德强;时翠;甘华阳;;雷州半岛近岸海水水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01期
10 吴瑞;丁翔宇;王道儒;;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雪琴,温伟英,何清溪;海南三亚湾海域水质状况评价[J];台湾海峡;2001年02期
2 赵焕庭,宋朝景,王丽荣,余克服;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初步观察[J];海洋通报;2001年02期
3 余克服;雷琼海区近40年海温变化趋势[J];热带地理;2000年02期
4 陈志强,张海生,刘小涯;三亚湾和榆林湾海水溶解态Cu、Pb、Zn、Cd、Cr的分布[J];海洋环境科学;1999年02期
5 余克服,黄耀生,陈特固,刘东生,赵焕庭,林颖;雷州半岛造礁珊瑚Porites lutea月分辨率的δ~(18)O温度计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9年01期
6 余克服;1950~1997年雷州半岛近海气候变化趋势[J];海洋通报;1998年05期
7 赵焕庭;南海诸岛珊瑚礁新构造运动的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8年01期
8 聂宝符,陈特固,梁美桃,钟晋梁,余克服;雷州半岛珊瑚礁与全新世高海面[J];科学通报;1997年05期
9 黎广钊,梁文,廖思明,方国祥;广西沿海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6年03期
10 张明书,刘健,李浩,陈报章;海南岛周缘珊瑚礁的基本特征和成礁时代[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新章;谢高地;张其仔;周海林;郭朝先;汪晓春;刘荣霞;;中国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其政策取向[J];资源科学;2006年04期
2 杨光梅;闵庆文;李文华;甄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我国生态补偿研究中的科学问题[J];生态学报;2007年10期
3 洪尚群;潘岳;;生态补偿:呼唤统一的发展规划[J];科技导报;2008年02期
4 徐琦;;谁来补?补给谁?补多少?怎么补? 生态补偿尚需平衡多重利益 专家建议:在权利义务相对固定的小范围内,可自发建立协调机制[J];今日国土;2008年03期
5 赖力;黄贤金;刘伟良;;生态补偿理论、方法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8年06期
6 谢剑斌;何承耕;钟全林;;对生态补偿概念及两个研究层面的反思[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7 冯艳芬;王芳;杨木壮;;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4期
8 李晓光;苗鸿;郑华;欧阳志云;;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J];生态学报;2009年08期
9 易惠明;;征地生态补偿的内涵浅析[J];今日科苑;2010年10期
10 陈静;张虹鸥;吴旗韬;;我国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热带地理;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贤金;;土地生态补偿:模式类型、价值基础与实现路径[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永宁;;生态补偿法学涵义的经济学分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刘俊威;吕惠进;;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4 严力蛟;;生态补偿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王超宇;邸永召;;生态补偿制度之探究——以正外部性的生态补偿为视角[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谢维光;陈雄;;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述评[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7 施燕;陈原笑;苏倪;;生态补偿概念辨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任诗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逸;黄贤金;胡初枝;;基于生态补偿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文华;;北京市森林的生态服务与生态补偿[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本太;生态补偿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赵凡;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纳入国家试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浙江生态补偿走向制度化[N];人民日报;2006年
4 阮晓琴;环保总局将在四领域试点生态补偿[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记者 陈浩;环保总局:四个重点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N];商务时报;2007年
6 顾瑞珍邋丁冰;环保总局:生态补偿试点将在四领域展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郑晓波;我国将在四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N];证券时报;2007年
8 记者 王立忠;我市4个县(市)区获省政府生态补偿[N];铁岭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琦;生态补偿尚需平衡多重利益[N];中国环境报;2008年
10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 刘晓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立洪;生态补偿量化方法及其市场运作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2 胡小飞;生态文明视野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王志风;经济欠发达地区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高辉;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宋蕾;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理论与计征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余璐;生态补偿的政府间供给议价[D];暨南大学;2009年
7 金艳;多时空尺度的生态补偿量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黄润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9 王燕;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何承耕;多时空尺度视野下的生态补偿理论与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云聪;生态补偿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林燕;生态补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楚乔;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4 李梅;我国生态补偿的哲学反思[D];新疆大学;2009年
5 郑麒;基于宁波余慈地区统筹规划的生态补偿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周劲松;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张晓静;政府在生态补偿中的主导作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8 江秀娟;生态补偿类型与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翠;建立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其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女杰;基于生态服务和生态消费的区域生态补偿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25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625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