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浙江省低丘红壤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遥感评价及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6-07-02 07:12

  本文关键词:浙江省低丘红壤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遥感评价及变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4年

浙江省低丘红壤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遥感评价及变化分析

张淑娟  

【摘要】:浙江省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多山省份,境内发育了大面积的红壤,低丘红壤资源丰富。低丘红壤资源集中分布的区域是浙江省生态环境脆弱的重点区域,同时,浙江省山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综合开发利用低丘缓坡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需求的有效手段,其脆弱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工作将面临巨大的潜在威胁和挑战。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定期开展生态调查与评估,是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以遥感和地面调查数据为基础,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撑下,利用浙江省生态环境遥感调查与评价数据库中的数据,调查评价浙江省低丘红壤生态脆弱区2000-2010年生态环境现状及演变趋势,明确低丘红壤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格局及演变趋势、生态系统质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十年变化,分析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1)10年来浙江省低丘红壤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状况整体上还较好,呈现轻微下降的趋势,但局部地区,特别是城市扩展区域的生态环境近十年来变化相对较大。 (2)从生态系统构成与格局来看,10年间,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是增加的,说明十年来林地保护、湿地保护政策得到落实并初见成效。灌丛、草地、农田、裸地面积则减少,特别是草地和裸地,面积减少一半还多。10年间,由其他生态系统类型转变为城镇的面积最多,达到26507.65公顷,主要来源为农田、草地和森林,仅仅来自农田的面积就达到77.57%,说明农田土地被建设占用严重,还需加强保护。 (3)从生态系统质量来看,10年间,研究区生物量整体呈现持续稳定上升的趋势,植被覆盖度则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但变化程度不大。研究区整体植被覆盖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一些区域植被覆盖度降低显著,这些区域是经济发展的高速地带,与城市的扩张有较大关系。 (4)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看,10年间,生物生境质量、碳固定功能保持稳定,有轻微下降。土壤保持量基本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87;X82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振蓝,沙晋明,杨武年;基于GIS的福州市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评价模型[J];国土资源遥感;2004年03期

2 熊鹰;曾光明;吕辉红;李忠武;;基于多源空间信息的湖南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3 周晨;;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环境科技;2011年S1期

4 张秀英;朱晓芸;王珂;沈掌泉;许红卫;丁晓东;罗鹏;俞志强;;基于遥感与GIS的低丘红壤区耕地开发潜力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5 方堃;陈效民;杜臻杰;张佳宝;邓建强;;低山丘陵区红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6 郭建平;李凤霞;;中国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进展[J];气象科技;2007年02期

7 张慧芳;张晓丽;黄瑜;;遥感技术支持下的森林生物量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7年04期

8 楼琦;王建军;;浙江省低丘缓坡区水土流失及其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年05期

9 李团胜,程水英;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及我国的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03年01期

10 赵士洞;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第一次技术设计会议在荷兰召开[J];生态学报;200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双双;张世熔;毛竹;李凌;李婷;;基于GIS的城乡交错带土壤养分空间特征研究——以洪雅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2 刘向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困境的经济学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3 吕雄杰;陆文龙;宋治文;张昱;;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4 陈默;许学工;;北京市绿色空间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5 吴黎军;贺军亮;冯晓淼;;地统计学及其在土壤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6 唐佳;方江平;卢杰;郭健斌;李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7 谢小艳;;郫县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8 郭鑫;;罗江县农田土壤全氮协同克里格插值和采样数量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9 赵群;陈建平;;太原盆地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3期

10 苏伟,聂宜民,胡晓洁,张西刚;利用Kriging插值方法研究山东龙口北马镇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瑞平;王静;海春兴;;毛乌素沙地采煤塌陷程度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研究[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张淑娟;何勇;方慧;;基于GPS和GIS的田间土壤特性空间变异性的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翠;王金坑;张学庆;孙英兰;;胶州湾海岸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4 晏明;;GIS支持下的吉林省二松流域水资源恢复力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包亮;王耀强;周海蓉;徐爱国;;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区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6 李计英;沙晋明;张春贵;;基于3S的福建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A];科学合理用地 人地和谐相处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淑娟;何勇;方慧;;基于GPS和GIS的田间土壤特性空间变异性的研究[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池富旺;张培松;茶正早;罗微;;橡胶园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9 张一扬;胡溶容;周冀衡;;烤烟(Nicotiana tabacum)总植物碱的时空变异规律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家兴;王卫;陈健飞;;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与气候变化的相关分析——以粤西北三连地区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国新;杭州城市湿地变迁及其服务功能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于堃;典型平原湿地成因及近10年来植被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黎治华;基于MODIS反演重构时间序列数据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利邦;敦煌市生态环境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刘兴元;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郭斌;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南部土地景观动态及优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毛学刚;东北森林碳循环日步长模型与遥感综合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亓兴兰;SPOT-5遥感影像马尾松毛虫害信息提取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10 刘小芳;基于核理论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波;山东省高密市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规律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田卓林;大连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范娜;基于RS和GIS的鄱阳湖天然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志军;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5 林伟;井冈山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付志鹏;基于WorldView-2影像的分类及建筑物提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许西盼;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与预测模型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谢磊;GIS支持下的福州市生态资产估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苏颖;云杉林生物量空间异质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靖磊;长沙市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梅;李忠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进展及其意义[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2 李登航;王立;黄高宝;郭鹏丽;;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3 谢炳庚,李晓青,吕辉红,贺曲夫;基于栅格空间信息定量化的湖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4 成克武,崔国发,王建中,李俊清;北京喇叭沟门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程堂仁;马钦彦;冯仲科;罗旭;;甘肃小陇山森林生物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魏强;张秋良;代海燕;郭鑫;;大青山不同植被下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7 杨建英, 赵廷宁;坡面侵蚀研究现状及展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8 周择福;北京九龙山低山区不同立地土壤水分生态及综合评价的研究[J];北京水利;1996年04期

9 杨洪晓,吴波,张金屯,林德荣,常顺利;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贾树海,王春枝,孙振涛,李绍良,陈有君,靳存旺;放牧强度和时期对内蒙古草原土壤压实效应的研究[J];草地学报;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高立洪;[N];中国水利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世海;呼伦贝尔沙化草地系统退化特征及围封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王华;亚热带区域几种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会军;豫西黄土坡耕地保护耕作对水土保持作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2 郑淑华;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3 吴静;甘肃省天祝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敖奎;;进一步探讨低丘红壤发展葡萄的农业技术措施[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1985年02期

2 姚水滨;;低丘红壤茶园名茶开发技术[J];中国茶叶;1991年02期

3 吴卸根;;提高低丘红壤茶园茶叶品质的技术措施[J];中国茶叶;1993年01期

4 吴洵;王晓萍;;低丘红壤茶园钾的农化性质及钾肥效果[J];中国茶叶;1988年05期

5 方炳南,骆昌芳,何惠芳,季敬忠,丁晋林;低丘红壤蔗园秸秆还田的效果试验[J];甘蔗糖业;1995年03期

6 张自力;吴天荣;;复合肥对低丘红壤茶园的增产效应[J];中国茶叶;1988年06期

7 韩文炎,许允文;低丘红壤茶园土壤锌含量及田间喷锌效果[J];中国茶叶;1995年02期

8 许允文;;低丘红壤茶园土壤物理水分特性与铺草保水抗旱综合效应分析[J];中国茶叶;1992年03期

9 徐福成,封水明,韩文炎,许允文;低丘红壤茶园“一优两高”综合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J];中国茶叶;1995年06期

10 许允文;;提高低丘红壤茶园水肥利用率的途径[J];中国茶叶;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宝德;;城乡土地开发与生态系统建设[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张亚莲;刘红艳;常硕其;曾跃辉;;红壤茶园有效钾含量及施钾效果[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宋辉;刘忠辉;;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上的应用和发展[A];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集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健;魏显威;;高寒地区机场建设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恢复[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凌泽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穆希华;于占成;;以生态修复理论为依据 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付晓;尚文艳;刘阳;吴钢;邓红兵;赵景柱;;研究生态系统自组织过程的分析与能值分析理论[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8 赵同谦;欧阳志云;郑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及讨论[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9 沈坚;杜河清;;创建满足工程需要的多自然型河流[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10 王瑞库;;济南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的现状与循环经济发展对策[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文东;[N];江西日报;2000年

2 夏祖军;[N];中国财经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孙锦;[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康维海;[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5 中共新乡市委党校副教授 石闯;[N];新乡日报;2007年

6 记者 吴振荣 陆旭升;[N];金华日报;2009年

7 奚文;[N];人民日报;2009年

8 程晓红;[N];西藏日报;2009年

9 山东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张红凤 吴建寨;[N];光明日报;2010年

10 张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兴国;稻鸭生态种养对稻、鸭生长与营养品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2 柳云龙;低丘红壤水分特性和农田作物水分模拟信息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陈梦;森林生物多样性理论与方法研究及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焦树英;短花针茅草原生态系统对不同载畜率水平绵羊放牧的响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5 王发明;基于生态观的产业集群演进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周梅;大兴安岭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与规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7 朱仲元;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植被蒸散发模型与植被需水量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8 徐海量;流域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9 李兴春;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宋文东;红树植物红海榄系列化学组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娟;浙江省低丘红壤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遥感评价及变化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2 张玲;龙游县低丘红壤肥力时空变异特征及开发潜力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徐瑗瑗;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D];东南大学;2005年

4 罗鹏;基于3S技术的兰溪市低丘红壤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潜力评价[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卫平;红壤小流域可持续利用集成技术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何正盛;三峡库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理论及技术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董立新;基于RS与GIS的天山北麓生态环境演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8 周剑飞;基于生态系统的电信运营商转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9 崔轶男;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名胜区生态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刘洋;生态公路建设的初步评价与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浙江省低丘红壤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遥感评价及变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4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64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7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