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04 19:09

  本文关键词: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都师范大学》 2014年

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研究

李静怡  

【摘要】:保持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平衡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往往是以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生态环境对贫困造成的影响已经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生态环境与贫困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却一直没有科学合理的定量探讨。特别是对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划分的十四个连片特困区来说,相关研究极少。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国家连片特困区———大兴安岭片区、燕山-太行山片区、吕梁片区、武陵片区、乌蒙片区以及秦巴片区六个片区为大尺度研究区;吕梁片区20县及其周边36县为小尺度研究区,构成本研究多类型、多尺度典型研究区,研究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贫困之间的关系。考虑不同尺度下生态环境条件与经济结构方面的区位条件差异,首先系统建立不同研究区生态贫困角度下的指标体系,分别利用主观赋权法评价大尺度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主客观一体化赋权法评价小尺度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并与不同尺度研究区所选定贫困指标进行耦合,计算耦合协调度;最后,在片区-省-市-县尺度上对两种尺度研究区的耦合特征进行空间分异分析。结果表明:1)大尺度研究区中:协调发展类型的数量与衰退失调类型的数量基本持平,大部分县不能同步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研究区中南部生态环境质量高于北部;国家级贫困县协调发展程度明显低于非片区县,片区县环境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2)小尺度研究区中:整体耦合协调度的空间自相关系数较高,东部耦合协调度高于西部;山西省境内研究区整体耦合协调度稍高于陕西省境内研究区;国家级贫困县整体呈现衰退失调,协调发展程度远低于非国家级贫困县。3)通过对不同尺度研究区中吕梁片区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到不同尺度,不同方法,不同指标的情况下吕梁片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贫困的关系。得到二者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7;X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梅;孟娟;;陕西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与贫困的相关性及其成因[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2 姚建;AHP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环境科学;1998年02期

3 付博;姜琦刚;任春颖;谢振红;;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孟斌,王劲峰,张文忠,刘旭华;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5 赵跃龙,张玲娟;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J];地理科学;1998年01期

6 王守春;地理环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再认识──关于对“地理环境决定论”批判的反思的反思[J];地理研究;1995年01期

7 徐明德;李艳春;何娟;钮键;李泾妮;;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GIS“分解-合成”评价分析——以浑源县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8 程宝良;高丽;;西部脆弱环境分布与贫困关系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2期

9 罗娅;熊康宁;龙成昌;朱进;;贵州喀斯特地区环境退化与农村经济贫困的互动关系[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10 门宝辉,梁川;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水质评价属性识别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建;甄峰;;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2 王君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3 麻建学;韩建民;;甘肃省生态贫困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4 牛海林;祁茹涛;;西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趋势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5 张建龙;王月健;丁武泉;谢付杰;;玛纳斯河流域近30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6 张怀山;乔国华;王春梅;张茜;;西北荒漠绿洲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甘肃省瓜州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7 罗娜;耿雅冬;刘欣;;大连市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演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8 郭文强;安裕伦;刘世曦;;基于变异系数法的贵州省石漠化驱动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9 余春雪;李祚泳;田文鑫;;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参数化组合算子普适指数公式[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10 吴滢;千庆兰;周柳青;;基于GIS的广东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正;程双喜;郭四辈;吴梅;;地质遗迹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应用探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2 张海伟;千怀遂;;基于GIS和主成分分析的生态脆弱性评价[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班春峰;;江苏省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李丽纯;陈家金;李文;;模糊综合评价在区域生态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福建省2006年7~9月为例[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董家华;陆雍森;;中小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评价[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6 晏明;;GIS支持下的吉林省二松流域水资源恢复力评价[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7 侯小波;何孟;;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8 崔峰;;沿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判——上海案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郑子成;孔祥东;;雅安市三县区的生态经济评价[A];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泽忠;周万村;胡渝清;周启刚;张仁君;;基于网格的大宁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自动分区方法研究[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董战峰;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马俊;交通网络演进:过程与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5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艳红;延庆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刘利;北京典型山地森林生态脆弱性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张子龙;欠发达地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牛全福;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刘铁冬;四川省杂谷脑河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娅琳;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敏感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汤传勇;基于数字流域的左江流域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艳;左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叶伟;基于GIS的河南省航运经济信息分析系统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袁明瑞;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崔云燕;大连市土壤侵蚀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雨风;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冯建京;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郑韶明;基于生态脆弱性的顺昌县公益林持续经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10 王伟佳;无锡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介勇,赵庚星,王祥峰,王丽华,刘世美,刘涛;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评估[J];山东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2 罗自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突破农民贫困的制度性制约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3 李新举;刘宁;田素锋;赵庚星;于开芹;;黄河三角洲垦利县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6期

4 程乾生;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及其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5 黄国胜,王雪军,孙玉军,魏建祥,孙涛;河北山区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 邓新民,李祚泳;层次分析法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0年Z1期

7 杨秀春,朱晓华,谢志仁;徐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与整治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6期

8 吴开亚;金菊良;王玲杰;;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BP神经网络方法(英文)[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9 姚建;AHP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环境科学;1998年02期

10 B.Kochunov;李国栋;;脆弱生态的概念及分类[J];地理译报;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共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委书记 解毅;[N];中国民族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乐志伟 王娅萍;[N];云南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青;川滇农牧交错带景观格局与生态脆弱性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师彦武;旱区流域水资源开发的水土环境效应分析及综合评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崔健;通榆县生态环境变化与脆弱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韩国峰;奈曼旗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卫国,杨秀春,朱晓华,谢志仁;连云港市1990~1999年间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左其亭,王中根,陈嘻,周可法;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理论方法[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刘胜祥,刘家武,贺占魁,杨少宗,胡秀云,王岚,袁道凌,薛联芳;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年05期

4 李其林,黄昀,刘光德,李传义;重庆市大足县生态环境质量建设成效[J];四川环境;2002年04期

5 杨秀春,朱晓华,谢志仁;徐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与整治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6期

6 郝永红,周海潮;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灰色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环境工程;2002年04期

7 朱晓华,杨秀春,谢志仁;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02年01期

8 万本太,王文杰,张建辉,陈平,程学慧;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优劣度评价[J];中国环境监测;2003年02期

9 屠玉麟,贺秋华,何谋军;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生态环境质量区划[J];贵州科学;2003年Z1期

10 李凤全;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演化过程研究——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虹;彭少兵;;沙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A];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C];2003年

2 卢耀如;;喀斯特地区地质-生态环境质量及其评判——中国南方几省(区)为例[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3 王治江;;辽宁省生态系统评价与生态功能分区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4 张海林;;湖北省生态环境质量时空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永洁;刘小鹏;;宁夏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魏丽;黄淑娥;李迎春;贺志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7 汪顺刚;查良松;;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罗春;蒋湛;邵开忠;周超平;马立实;;武汉市“菜篮子”种植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9 林琳;缪丽娜;吴惠英;倪哓芳;许盈斐;;应用遥感技术对湖州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10 马泽忠;;三峡库区忠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潘园园;[N];福建日报;2013年

2 安世远 夏连琪;[N];中国环境报;2013年

3 记者 李红 通讯员 叶金明 陆波波;[N];深圳商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巴家伟;[N];大连日报;2013年

5 记者 杨鹏;[N];克孜勒苏报(汉);2013年

6 记者 何一航;[N];郴州日报;2014年

7 记者 段金平;[N];中国矿业报;2006年

8 记者  王海英 实习生 崔万杰;[N];宁夏日报;2007年

9 王娅妮;[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记者 胡兴旺 通讯员 程锋;[N];丽水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光华;北京郊区集约化畜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贞兵;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及案例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崔淑卿;黄山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制图[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肖利;2000-2010年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陈全;典型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其对人为干预的响应[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丽;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6 武晓毅;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7 尚涛;长治市建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高辰晶;河北省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静怡;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10 倪永明;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D];西北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5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65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e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